2017年,比特幣價格從不到1000美元驟升至逼近2萬美元,引起了各國高度關注。2018年年初,國會連開三場聽證會,討論證監會(SEC)和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在虛擬貨幣產業中的角色,還討論了比特幣和2017年如火如荼的首次代幣發行(ico)。其后,國會聽證會召開頻率下降,直到2019年6月18日互聯網龍頭Facebook聯合Visa、PayPal等27家機構發布加密貨幣Libra白皮書,國會又連開三場聽證會,兩場直指Libra,第三場聽證會雖然主題為“審查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監管框架”,會議中議員亦頻頻提到Libra及其引發的監管層對區塊鏈在數據與隱私保護、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等方面的擔憂。
從聽證會的證詞和議員提問可以看出,
(1)國會作為美國立法機構,尚不清楚區塊鏈與數字資產的實際應用效果,但受到Facebook布局區塊鏈的影響,越發認識到區塊鏈可能會在未來成為一種浪潮,必須予以高度關注,以免錯失領導權。
(2)國會對區塊鏈可能的負面影響有著切實的擔憂,例如其能否真正保護個人對數據的控制權、能否有效反洗錢以及能否有效反恐怖主義融資等等。
(3)國會不清楚目前美國對數字貨幣的監管框架是否有必要調整,例如,是否有必要進一步厘清區塊鏈或數字貨幣的定義,從而界定其性質;是否有必要設立單一的數字貨幣監管機構,以終結目前證監會(SEC)、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國稅局(IRS)等機構對數字貨幣的多頭監管狀態。
而聽證會證人目前的證詞并沒有對這些問題做出確定的回應,僅能提出“不能用100年前的法律監管現在的產業”、“有的加密貨幣既不是商品,也不是證券,也不是貨幣”等觀點,但不能給出其期望監管做出的進一步改變。也就是說,不管是監管機構,還是業界,美國對數字貨幣的認知仍然處在一種較為模糊的狀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