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經過十年的發展,其去中心化的做法逐漸取得大眾的共識,并通過強大的算力網絡為這個價值存儲的底層構建了安全可靠的護城河,讓
加密貨幣的用戶都足以信任比特幣的價值:價值存儲的投資資產。
這是前所未有的一種模式,在無中心化強權作為背書的情況下,比特幣被許多人承認為一種有價值的資產,因此常常被譽為「數字黃金」。然而,比特幣距離中本聰當初提出的「電子現金」還有多遠呢?
準確來說,應該還是相對比較遠的。
使用過比特幣轉賬的朋友應該很清楚比特幣的使用體驗。比特幣轉1筆賬需要10分鐘,如果遇到比較擁堵(使用人數增加)時,這個轉賬可能需要登上大半天。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去超市買個方便面(炒幣者的最佳搭檔,畢竟省錢哈哈),掏出支付寶付款,10秒鐘商家確認到賬后,你就可以走。但是,你掏出比特幣錢包付款(商家表示加密貨幣愛好者,接受支付),結果你轉賬后,商家竟然要你等10分鐘甚至更久才能確認到賬,相信你已經感到非常地不耐煩,表示要放棄這種支付方式。
嗯,這就是比特幣無法形成流行的支付方式的原因之一。
當然,你可能會質疑我,比特幣支付真有什么“支付”的價值么?
作為一個弱主權或者叫超主權的貨幣,生活在強主權國家的我們,暫時是很少有使用比特幣支付的,更多的人只是將比特幣作為價值存儲和理財的
金融產品。這其中原因主要有二:
(1)我們的法幣系統相對比較完善,并且強主權政府要求每個人使用。
(2)殺手級Dapp還沒流行,數字資產交易仍未形成主流的資產轉移方式,導致資產轉賬的需求仍不旺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