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設立跨境
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一方面在
區塊鏈技術不斷成熟的技術背景下,通過區塊鏈技術支持下對交易信息的防偽溯源,實現企業之間、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可信社區的創建;另一方面,通過政府公信力背書,使得交易各方放心地將其商務流信息接入區塊鏈平臺,徹底消除交易信息不對稱對金融發展形成的阻礙。
在傳統進出口貿易融資中,銀行等金融機構主要依賴于企業提供的紙質單據審核辦理業務,缺乏其他核驗渠道。同時,由于各金融機構間獨自開展業務,貿易項下涉及實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交易鏈條長,涉及范圍廣,且各金融機構間信息不共享、不對稱,往往存在貿易背景真實性和重復融資等核查難題,這些都是導致金融機構放貸難、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因素,具體來說包括:
應收賬款貿易背景核查成本高、效率低
在傳統貿易融資中多為紙質化單據且交易習慣差異較大,所有交易都很難通過事后審查完全還原交易原貌、僅憑合同和發票難以證實一筆貿易的真實性、企業提供的履約證明材料與該筆貿易融資的基礎交易對應關系、某筆交易是否存在重復融資等等都是實踐中的常見問題。
由于核查難度高、成本高的情況下,市場中大部分金融機構不斷放寬貿易要求,甚至演化為企業主體(如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的獨立擔保承諾替代每一筆融資的貿易背景實質核查。
另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應收賬款貿易背景的審查也是貿易融資項目中最大的難點和痛點。
因此,跨境貿易融資中真實性審核難度大、業務辦理效率低、重復融資、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最終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而貿易背景真實性實質核查的缺失和風險控制的忽視,導致貿易融資造假案件,甚至金融犯罪層出不窮。
交易信息不透明
貿易融資環節中的重要因素:貨物信息、交易文件/單據信息、資金信息等貿易背景要素不足。實踐中,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求交易各方配合提供相應的交易數據往往難以實現。
事實上,只有交易信息公開透明,融資效率才能真正提高,才能滿足貿易融資的商業需求,只有真正把貿易背景真實性落實到位,真正實現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可核查,進而確保貿易融資的安全、高效。
區塊鏈技術等金融科技手段的應用能否真正促進金融領域中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的高效便捷流通,在金融創新背景下為跨境貿易融資提速,仍需要政府和各行業的共同努力。誠然,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不可篡改等技術特點有助于貿易背景真實性核查,但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深化與應用仍需要金融行業的共識。
作者簡介:陳云峰: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擅長互聯網金融法律業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