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人類的考古學認為在人類社會貨幣形成的過程中,某個強有力的權力主體一直是如影相隨的,不管這個權力主體是主權國家,還是一個酋長,或者是某個地區的望族。而且,越是大規模的廣泛運用,越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信用主體,比如凱撒寫了好幾篇關于銀行的文章,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貨幣是一種關于價值的共識,但在人和人之間達成共識協同的難度,有時候并不是靠技術能夠解決的。
信用主體的產生,實際上就是把這種多邊的共識協同變成了點對面的協同,將這個過程大大地標準化和簡化了。
比特幣的信用機制依賴的是分布式記賬,所有節點,都要完全同步透明地形成共識。
當比特幣比特幣大概才幾萬個節點,內部已經開始產生分化了。不斷產生路線分歧,現在的比特幣現金和csw的bsv從本質上也是比特幣社區的分化,當節點的數量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這種分化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是從人類社會的歷史來看,還是從現在的技術約束來看,比特幣要在一個很大的范圍內實現去信用主體化,現在看來,還不是一個既成的事實。
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比特幣的每個節點都是“同權平等”的,但是你仔細想一下就知道,這不現實。
給你換個場景,比如說現在是同樣大小的一個礦源,一個礦工用鋤頭、鏟子,另外一個開挖掘機來打礦井。這兩個人會是一樣的嗎?其實這樣的事情同樣地發生在比特幣的挖礦中。
在比特幣的挖礦中,算力是決定因素。所以,那些擁有巨大能耗,大型服務器的“礦工”,就開始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了。包括現在最大的比特幣大陸,吳忌寒僅憑一己之力就能夠分叉,還有比特幣的整個核心游戲規則其實掌握在core黨手中,分叉也是他們相互利益博弈的過程。
然而,并不影響比特幣去中心化,多節點分布,至少不是一家獨大,悲觀者認為比特幣網絡并不是真的沒有中心節點和壟斷型的節點,它只是以技術中心和算力中心的壟斷,取代了原來主權國家的中心和壟斷地位,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后來者參與比特幣挖礦,并沒有得到真正公平的待遇,也是比特幣去中心化受到的最大詬病。世界上大概99%的人并不知道比特幣原理和運作方式。即使知道的人,也并沒有和早期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線,就在今天,比特幣全網算力逼近歷史最高點,實時算力為69.48EH/s。
比特幣它是用一種技術的中心取代了國家中心,用技術極客們的集體信用取代國家機器的信用主體,用算力的不平等取代了地位的不平等。
從苛刻的角度來看,比特幣也沒有能真正地實現去中心化和平等化,卻是為去中心化保留了火種,并不斷的進行自我發展。
有人抨擊比特幣99%是掌握在1%的人手中,可以說是無稽之談。世界擁有一個比特幣的人達到50w,考慮到參與
加密貨幣人數,不過2000w人,比特幣算力和資產更準確的說法是泛中心化網絡。
即使如此,以上種種,并不影響比特幣作為最偉大去中心化的貨幣,因為完美世界并不存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