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推行Libra的會是一家Facebook這樣的互聯網公司,這也是一家在國際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巨頭,而不是之前國內外的
區塊鏈公司?這個問題需要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出現這樣的結果可能也是符合我在前幾年的判斷的,但這可能顛覆了很多區塊鏈行業人士對于互聯網公司不可能參與區塊鏈大潮變革的固有印象。
未來包括現在參與整個區塊鏈行業生態的可能會有三方勢力,第一方勢力是傳統的區塊鏈公司;第二方勢力,其實不能忽視現在的互聯網巨頭包括互聯網獨角獸平臺紛紛成立的區塊鏈實驗室部門,他們畢竟擁有行業資源和流量資源的優勢,也有優秀的技術和產品團隊;第三方勢力,我們也不能忽視各國央行以及
金融機構,他們對新技術包括區塊鏈、加密
數字貨幣這一塊其實也是在做不停地跟蹤和研究。
很多人對于Facebook推出Libra會感到非常驚訝,但是我前幾年就有一個判斷:早晚會有一家互聯網巨頭會第一個發布有巨大影響力的加密數字貨幣項目。正好Facebook當了一個領頭羊,我相信后面像谷歌、阿里、騰訊、
百度、京東以及國內外其他的互聯網獨角獸平臺也會有相應的跟進。
從技術上來說,這個項目的技術白皮書及技術細節我也分析過,對我來說,可能有兩點是比較好奇、也是比較感興趣的。
第一個是它所宣稱的LibraBFT共識機制,這是基于VMWare發布的HotStuff共識算法改進而來的,重命名為LibraBFT。經典的BFT共識算法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拜占庭容錯算法,大部分經典BFT算法在進行主節點換屆選舉(viewe change)時都需要廣播所有的節點,這帶來了平方級別的復雜度。而HotStuff這個改進版的BFT共識機制會盡量減少節點的交互。比如說有100個節點,傳統的BFT共識機制在進行換屆選舉的時候,就要進行100的平方,也就是10000次的交互,如果是有1000個節點的話,那么就是需要一百萬次的交互。這個對于整個網絡來說是非常驚人的開銷。而Facebook的共識機制對這一塊做了改進,它把整個交互復雜度從平方級降低為線性的量級。
第二個就是Facebook稱之為Move的編程語言。這個跟
以太坊上目前常見的solidity智能合約語言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定位,可以認為Move是一個專注于數字資產管理的DSL(領域特定語言),而不是一個通用意義上的智能合約編程語言,并且也不具備完整的圖靈完備性。從Move語言的命名來看,顧名思義,對于資源只能做移動,而不能復制或者刪除,這里的資源指的就是所謂的數字資產或者代幣,資源只能進行轉移,并且只能通過模塊中的過程進行調用操作資源。Move還是一個靜態語言,而不是動態語言,另外,Move語言更進一步的技術細節還有待Facebook進一步的公布和開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