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挖礦是
數字貨幣發行的一個過程,通過記錄
區塊鏈的數據,進行廣播進而可以獲得獎勵,這個獎勵就是新發型的幣。
進行目前數字貨幣的發行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運行特定的算法爭奪記賬權(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另一種是通過持有數字貨幣獲得利息(POS權益證明機制)。
這兩種機制挖礦的原理不一樣,但總體來說它們會有一個相同的結果那就是可以獲得幣作為獎勵。另外數字貨幣還有一些其它類型的發行類型,例如:POC容量證明,通過硬盤的存儲空間進行挖礦,但現在POC還沒有大范圍的使用,故而不做詳細介紹。
怎么挖礦?
前面已經講到了關于POW和POS挖礦的原理,那么現在如果我要挖礦的話就需要準備挖礦所需要的設備。
POW機制挖礦:目前這一類型的挖礦已經從CPU挖礦過度到了ASIC專業集成電路挖礦,因為采用專業的礦機效率更高,可以獲得更多的獎勵。當然目前GPU挖礦也依然存在。
這一類型的幣有
比特幣、門羅幣、達世幣等,使用較多的例如:GTX 1080和1070以及各大礦機生廠商的礦機。
POS機制挖礦:通過質押一定的
token,根據質押的幣的時間和數量進行獎勵的分發。
在POS中還存在一個概念叫做幣天,幣天指每個幣每天產生一個幣天,如果持有10個幣,連續持有了30天,那么幣天就是300,如果發現了一個新的POS區塊,幣天就會被清零,并獲得對應獎勵。
這一類型的幣有ATOM、PIVX、XTZ等,這一類型有兩種參與方式:1、自行介入網絡成為驗證節點。2、通過將幣委托給驗證節點進行分紅。
第一點由于各個項目的標準并不相同,詳細說明參考項目的具體說明。
第二點如果打算將幣委托給節點,最好是對各個節點做一個對比,因為各個節點給出的分紅比例可能存在差異,例如之前就出現過某交易所礦池將用戶在交易所的幣拿去質押,但并不給用戶分紅該幣而是其它山寨幣的情況。
挖礦的收益如何計算?
在此主要介紹POW系列的挖礦收益計算,收益等于回報減去成本,計算這種類型的挖礦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具體有礦機、電纜、電線、變壓器、散熱器等硬件成本、以及電力成本、全網算力和挖礦難度等因素。
盡管目前市場上有一些收益計算器,但它是基于當天的固定難度和幣價,但這兩個因素是波動的,所以計算出來的結果就必然存在偏差,因此了解對于想要參與挖礦的人來說知道計算原理是有必要的。
拋開硬件的固定成本,大致的計算公式是:(算力×區塊獎勵×時間)÷挖礦難度×幣價-電力成本
算力:自己的設備所具有的運算能力
難度:根據區塊瀏覽器查找當前幣種的挖礦難度
時間:開始挖礦到計算時的時間范圍
區塊獎勵:挖出一個區塊所對應的獎勵
按照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是屬于理論上的收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會受到礦池效率、實際算力等因素影響,實際算力取決于硬件配置,實際算力計算的唯一方法便是將機器接入網絡進行測量。
運行所有硬件并不是免費的,作為礦工,電力成本是運營支出的一大塊。所以選擇在電力便宜的地方挖礦這一點非常重要。
計算電力成本,就是用挖礦所用的時間乘以設備功率和電價。
舉例來說,帶有四個GTX 1070s GPU的采礦設備將耗費大約480瓦來為顯卡供電,另外還有50瓦用于主板和CPU,加起來就是530瓦。
假設電費為每千瓦時0.3元(kwh),礦機運行了24小時。要估算每天需要支付的電費,將瓦轉換千瓦為并乘以電費:
530 W = 0.53 (KW)千瓦
0.53 KW x 24 hours = 12.72 千瓦時每天
0.3x 12.72 = 3.816元
即使使用相同的裝備,采取不同算法的項目也可能會消耗不同的電量,這一點在參與挖礦時一定要注意。
除了上文提到的幾個幣種之外,一些聰明有眼光的礦工會選擇布局一些新出現的幣種,這些幣的網絡算力較小、價格也會很低,如果一旦選擇正確,帶來的收益也將是巨大的。
以上就是關于挖礦的一些基礎內容,在這個領域如果幣價持續下降,那么礦工就有可把很難繼續愿意運營,有些礦工會選擇暫時性關機,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礦工想要回本的周期也將被拉的更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