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數字貨幣領域也有很多機構在布局,機構布局的方向上你們怎么看?
賈天宇:對于傳統
金融機構來說,他們其實是非常愿意嘗試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的,但嘗試可能僅僅停留在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驗證)階段。真正用在實際生產中,或者說主流技術、方案往往是已經驗證過的最好的技術,而不是說最新的東西。
我們16年投資一家
區塊鏈公司,不是說它是區塊鏈公司,而是出于底層技術考慮。我們現在跟中國的銀行、券商、基金、保險公司交流下來,他們非常樂于嘗試
區塊鏈技術,只是說時間點還不是那么快就能到來。還是需要一輪周期的。
安中:我個人非常看好虛擬資產,尤其是
比特幣。我看好它的原因是我看好區塊鏈技術,而比特幣作為區塊鏈技術里面的代表,將來會產生一定價值。
我認為傳統金融機構也一定看得到其中的價值,這個領域的價值基于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而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必然在人類社會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主持人問的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二十年前,就是“你怎么看傳統金融機構投資新興互聯網企業”。比如,當有金融機構開始投資雅虎和網景,它們應該被問過類似的問題。不過,我們要始終記住,金融機構是最保守的,也是最激進的。保守是它們極為看重合規上的壓力。激進是只要這個地方有足夠的利潤,它們一定會來。
所以,區塊鏈技術只要持續向好,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進來。
袁曄:為什么美國的巨頭能夠進場?因為監管對這件事情比較清晰,除了比特幣、
以太坊,所有”IXO”的定性就是 Security
token(證券型代幣),這個線一旦劃清之后其它金融機構就知道怎么入場。
美國的監管系統相對其它國家要完善的多得多,只要按照SEC那一套就好了,它沒有新的東西出來。中國怎么擁抱?談幣很敏感,原因主要是沒有足夠的定性、定義和監管來參考。目前,傳統金融這一套我們還在學習,
加密貨幣怎么定性?怎么監管,可能時間還沒到。
另外,市場體量太小也是原因之一。加起來才一萬億人民幣,前段時間股票市場瘋狂時一天的交易量就是一萬億人民幣。再有就是我們如果去學習,大陸可以學習
香港或是新加坡的經驗,它們還是很先進的。
謝峰:每一個新的投資物種出來,一定是基于它能讓很多人賺錢,從而在市場端先熱起來,進而推動產品開發和市場規則建立。比特幣就是悄悄地讓很多的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快速獲得了巨大的收益,復雜的心態下大家紛紛入場,也促進了數字資產領域過去幾年的空前繁榮。另一方面,就數字貨幣背后的技術和商業邏輯,大家普遍認可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商業模式在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驅動要素方面的巨大價值。因此機構開始布局也是有道理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