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杭州市金融辦指導、巴比特主辦的2019全球區塊鏈(杭州)高峰論壇上,云象區塊鏈創始人、Chain聯合發起人黃步添發表《下一代分布式智能價值網絡》主題演講。黃步添指出,聯盟鏈與公有鏈技術的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基于此,云象推出了下一代分布式智能價值網絡的基礎架構,最終實現一鏈一場景,真正構建出區塊鏈的新經濟。

以下為黃步添演講全文,巴比特整理:
各位下午好!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主題是《下一代分布式智能價值網絡》,跟我們今天大會的主旨“賦能實體經濟”其實很有相關性。
從2014年到現在,我們團隊跟浙江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機構一直在推動區塊鏈技術真正應用于實體經濟。
我們為什么要做分布式智能價值網絡?大家都知道區塊鏈1.0主要是比特幣為代表的可編程貨幣,2.0是以太坊的可編程金融。大家一直在質疑,區塊鏈怎么跟商業實體經濟去結合?這也是我們目前的很多困境。所以我們整個團隊也是希望在構建一個商業級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的使命來做這個事情。
回到技術本身,大家有時候經常提,比如說人工智能或者是云計算,或者是區塊鏈,大家都是以技術為導向。以技術為導向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有時候大家不知道技術真正的商業價值是什么,所以我提了一句話——技術本身不是應用的驅動力,只有技術帶來的商業價值才是應用的驅動力。
我們再看一下區塊鏈目前存在的問題:場景有限。
大家所知道的更多還是在于token為主體的價值流動,比如說穩定幣的差價,但真正應用在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在實際商業場景下機構非常多,怎么協同,使得各個參與方參與商業經濟形態?其實難度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商業落地這一塊,區塊鏈行業目前面臨著非常大的困境。另外還考慮到隱私安全性。上面跑的數據和資產,以區塊鏈目前的形態,怎么保證它的隱私的安全性。第三個是性能,當然我們目前的一些性能足以支撐大部分的商業創建,但有些機構會考慮到未來大規模的擴展、大規模應用的時候會怎么樣。對于技術的不信任度,還是存在的。
另外一個是技術標準的不統一,我們也通過杭州工作組,另外也跟央行、銀保監會也在推動技術標準的落地,比如我們在信用證里面,跟中國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推動了信用證在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制定。還有一個是成本代價,我們大多數的商業應用場景,很多時候都會考慮到成本代價問題,如果我們的信息化程度已經非常高,我們用區塊鏈只解決了某些場景下的信任問題,值不值得的去做?這也是目前面臨的困境。
從技術趨勢的發展來看,我們整個團隊,從云象本身,還有浙江大學實驗室,還有澳洲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我們幾個機構一致的研究方向和一致意見是共識算法、服務分片、處理方式和組織形式。我們在面臨很多場景的時候,特別是組織形式,從單一鏈到多鏈的組合,我們在跟整個商業銀行聯盟去構建商業場景,比如信用證專門有一條信用證業務線。總之,聯盟鏈與公有鏈技術的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們推動的下一代分布式智能價值網絡的基礎架構。
剛才我對未來趨勢的判斷,我們的基礎設施主要采用聚合鏈的架構,也就是說把聯盟鏈、跨鏈、公有鏈技術形成一種分層的架構,讓聯盟鏈承擔商業應用的場景,讓跨鏈實現聯盟鏈之間、聯盟鏈與公有鏈之間的資產交換,我們主要承擔價值交換的網絡。
基于我們的基礎設施,我們6個研究團隊目前已經申請了將近60項發明專利,發表4篇頂級論文。最近我們還會發表2篇論文,主要是基于零支持證明的賬戶模型隱私保護方法,昨天我們團隊的劉振廣博士首席科學家也介紹了這塊的重要工作。
另外我們在合約的隱私安全性的工作上,我們也會在7月份在頂級的論文上發表。
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主要技術創新:1.聯盟鏈與公有鏈之間的跨鏈交互方法,這是我們的重要工作。2.我們設計了一種適用于形式化驗證的智能合約編譯方法,叫Q語言,我們主要基于Crystal做的Q語言。我們內部在設計語言的時候,主要考慮到在一些重要的資產交換或者重要的業務場景下,它確實也需要我的合約怎么保證安全性,或者是正確性。我們設計的這樣一個引擎,可以保證合約100%無BUG。
那么,我們的合約在什么引擎上執行?當然還是要基于我們主流的WAVM的智能合約引擎。我們智能合約引擎主要基于沙箱上做了內存管理的優化之外,還實現了豐富的指令集。
另外我們也做了一些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怎么把我們的區塊鏈跑得更快、更高效,所以我們也設計了一種基于網絡級,采用硬件實現共識驗證的方法,除了GPU、FPG,我們在實驗室條件下做了驗證。同時我們的共識算法主要還是雙層共識,這也是目前比較典型的共識算法,只是在某一些優化下,比如說BFT共識算法這一塊,我們把它做了一些消息的驗證或者是消息的交互過程,我們做了一些變形化的處理。

同時,我們自己也推出了云盒開放服務平臺。基于這個平臺,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創建鏈,去創建合約,去實現我們所謂的應用。另外我們也推出了開發者平臺。目前我們測試完,已經上線,準備6月底會正式發布。
前面我主要介紹了我們的架構和技術的創新點,我接著介紹一下我們團隊特別是在商業落地方面我們做了哪些工作。
這個事情是我們覺得蠻有意義的工作,我們構建了中國商業銀行體系首個跨機構的聯盟鏈的基礎設施。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份,央行電子化把我們的交易平臺評為中國金融信息化的十大事件。另外我們做的信用證,也入圍了人行的科技方案獎,也入圍了中信院可信區塊鏈最佳金融案例。
目前,我們計劃未來會拓展到500家金融機構,但短期內我們會陸陸續續接入更多的金融機構。
我們這里面主要解決什么問題?主要是把傳統的SWIFT協議替換成基于區塊鏈的協議。大家都知道基于SWIFT協議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它的效率非常低,成本非常高,因為中間有很多的代理行會剝削,就像我們經常說的薅羊毛,薅很多銀行的羊毛,每一筆交易都要收取費用。
基于區塊鏈,我們把各個銀行的交互方式變成點對點的交互方式,使得更快,同時機構與機構的交易變成零成本。我們還推進的產品是供應鏈金融,其實供應鏈金融最大的問題是怎么解決上下游企業的融資問題。其實這個場景,如果沒有去深入研究的話,其實是很難推動的。它也是很重資源的場景。區塊鏈在里面做什么?主要是基于一些信用的轉移、背書、傳遞的過程。我們目前也在逐步推動供應鏈與金融的應用落地,目前跟一些銀行方特別是資金端、資產端來構建撮合的交易平臺。
同時我們積極推動基礎設施的落地,以云盒平臺為主,為用戶、開發商提供區塊鏈應用,未來打造基于分布式經濟的Dapp應用。

我們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分布式基礎設施?大家看到這個網絡的左邊叫做伽利略網絡,主要是承擔我們的商業應用場景的落地。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的商業應用場景不是說在主鏈上跑就可以了,更多要考慮到各個商業場景特殊的要求,比如隱私保護的要求。本身的商業場景下,是某些業務相關參與方參與的場景,而不是說公開的網絡,所以它的準入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這必須在一個聯盟鏈有一定許可的前提下,才能構建出來。我們左邊會不斷構建這樣的聯盟鏈網絡,把未來我們在信用積分也好,版權IP、供應鏈金融、信用金融等等,會構建基于聯盟鏈的價值網絡。
跨鏈網關主要把各個聯盟鏈的價值交換,基于這樣的網絡來構建。不光解決聯盟鏈與聯盟鏈、聯盟鏈與主鏈之間的數據和資產交換,提供了見證的機制,還提供原子交換的網絡。
右側Hubble網絡,這個網絡更多提供價值交換的場所,提供去中心化網絡,實現各個網絡之間的價值交換。我們為什么去這樣設計?其實左邊是一個小范圍的信任網絡,右邊是更大范圍的信用網絡,左邊的小網絡之間的信任交換必須依賴于更大范圍的價值交換網絡,所以這是我們團隊目前在做的重要工作,我們希望未來聯合一些研究機構,逐步推動一鏈一場景,真正構建出區塊鏈的新經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