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日凌晨,
比特幣自去年11月26日以來首次跌破9000美元重要關口。虛擬貨幣無疑是近年來“大熱”的新鮮事物。除了比特幣,還有一千多種虛擬貨幣。
在互聯網經濟如火如荼的今天,
數字貨幣在許多人心中代表著未來的貨幣形態。正是基于這種期待和信任,不少人都在從事著對比特幣的挖礦與交易行為。
事實上,各國都在收緊對這類貨幣的監管。互聯網金融協會26日發布風險提示,呼吁廣大投資者認清境外
ico(首次代幣發行)與“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風險,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
究竟如何看待這令人眼花繚亂的現象?《法制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武長海教授。
四大問題
記者:“暴跌又暴漲,還有人瘋狂圈錢上億元”,是媒體用來形容虛擬貨幣引發的新一輪交易熱潮,“瘋狂”的虛擬貨幣市場,對于政府監管提出了哪些問題?
武長海:虛擬貨幣市場必然需要政府的監管。虛擬貨幣的交易包括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
加密貨幣和其他各種代幣(ICOs)。其交易市場通常涉及以下主體:監管部門、一般投資者、專業人士和機構投資者、虛擬貨幣發行者、交易平臺提供者等。
2017年12月11日美國證監會主席(SEC)Jay Clayton表達對數字加密貨幣與ICOs市場受美國證券法監管立場時,提出了四個問題:一是這些產品合法嗎?是否受制于監管以及監管機構為保護投資者制定的規則,這些產品符合這些規則嗎?二是對比特幣的挖礦與交易行為是否經過許可?三是交易市場是否公平,價格能否被操作,投資者能否自由買賣?四是嚴重的盜竊或滅失風險是否存在?比如受到黑客攻擊。
這四個問題實際上就代表了健康的虛擬貨幣交易市場的要素:合法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等。
監管態度
記者:從中國的虛擬貨幣市場發展情況來看,交易熱度在2017年八九月份達到了頂峰。監管部門對此態度如何?
武長海:在此關鍵時刻,中國政府監管部門果斷出手,切斷了境內的一切虛擬貨幣交易。不過,這些交易并沒有在實質上停止,一部分轉移到了地下交易,還有一部分轉移到了國外交易。
對于虛擬貨幣交易市場,各國監管部門在認識上存在不一致性。在這一背景下,國內外近期掀起了新一輪炒幣熱潮,國內一些與
區塊鏈有關的公司、產品、股票也得到熱炒,死灰復燃。
為了徹底鏟除虛擬貨幣交易土壤,中國監管部門正在計劃對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貨幣場外市場集中交易進行打擊。打擊對象包括提供場外集中交易的場所和平臺、為此類交易提供清算結算服務的服務商,以及為集中交易提供做市場服務的機構和個人。屏蔽國內場外集中虛擬貨幣交易的網站平臺、為國內用戶提供虛擬貨幣集中交易服務的境外網站平臺,并關閉其APP。
這些措施一旦得到有效實施,非法虛擬貨幣交易在中國境內就會得到實質控制,切斷虛擬貨幣交易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
何以蔓延
記者:回顧過去幾年的歷史,雖然政策一直在打壓和禁止,但虛擬貨幣的交易一直沒有停止,這個大趨勢有何深層次的原因?
武長海:其實虛擬貨幣的交易,尤其是
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比特幣在2009年出現之初,各國包括我國政府都是寬容的態度,其市場發展完全是自發狀態。
隨著虛擬貨幣的發展,欺詐、價格操控、盜竊等問題開始大量出現,其既有可能影響一國經濟安全,也侵害了眾多中小投資者利益。政府監管部門出面進行干預和進行監管也是必然的。
例如,最近歐盟正在計劃出臺監管措施,美國已經開始將虛擬貨幣市場納入到證券和期貨法律監管。
記者:虛擬貨幣出現和繁榮的背景是什么?
武長海:虛擬貨幣交易在缺乏政府準入和監管的情況下,在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得到迅速蔓延,主要是受各國資本的“引導”。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各國金融監管經歷了從“緊”到“松”的過程,各種創新性金融行為得到默認或寬容,同時大數據、
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得到快速發展,各種打著“金融創新”幌子的商業模式開始大量出現。虛擬貨幣的出現和繁榮即在此背景之下。
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虛擬貨幣既不可能成為代替貨幣成為一般等價物,也不可能成為有價值的“商品”,因為其本身不具有價值。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虛擬貨幣繁榮,主要是源于資本交易和資本獲利的需求、人類貪婪的本性和投資者的無知。
果斷出手
記者:虛擬貨幣市場的出現與發展的價值何在?
武長海:虛擬貨幣,無論對于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的發展都沒有促進作用,與個人財富的增長也沒有任何關系。虛擬貨幣市場在合法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問題,這樣的市場從長期來看,都是一種危害。
當然各國的態度并不一致,放松監管的國家也許能就此獲得額外收益,例如,印度就在準備對比特幣交易征稅,這意味著其可以獲得來源于其他國家的洗錢資金等,也即監管套利。對此,各國應當協同監管,防止這種行為。
記者:在虛擬貨幣監管上,您有何建議?
武長海:中國應當進一步加強監管,堅決鏟除非法虛擬貨幣交易的土壤,防患于未然。對于比特幣的支撐技術區塊鏈,與區塊鏈概念相關的公司、股票和產品遭到了瘋狂炒作。2017年11月德勤發布名為《區塊鏈技術變革:來自GitHub平臺的見解》的報告,該報告認為,在GitHub平臺上運行的近九萬個
區塊鏈項目存活的只有5%左右,項目平均壽命1.22年。可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成熟和市場化場景應用,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熱炒只能炒出泡沫。
目前中國禁止一切虛擬貨幣交易,可能會付出一部分諸如監管套利帶來的資本外流、資本所得稅等成本,但相對于其給中國中小投資者帶來的保護等益處來講,收益是大大高于成本的。從這一點來看,中國監管部門的果斷出手,可以說是判斷準確、高瞻遠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