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硅谷的一群程序員找到了一個值得商討的議題:如何利用技術讓彼此之間更加平等。這一簡單想法經過十年的探索和演進,最終形成了極有可能顛覆現有互聯網框架的技術——
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的特點之一就是通過技術背書,保證數據交換可信,大大降低了信任成本。但這一技術不是憑空所得,而是互聯網逐步發展出現的特定階段。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教授介紹道,區塊鏈誕生之初確實承載著科技工作者的夢想,他們試圖把點到點的算法變成一個社會治理的途徑,從而實現一個更加平等的社會。因此可以說,區塊鏈的發展更多的不是一種技術路線,而是一種思想路線。
從互聯網整個的發展歷程來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世紀之初,數據并不相連,于是出現了TCP/IP的網絡通信模型,很好的解決了“數據分割”的問題;第二個階段,為了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必須建立一個數據交換標準,所以這個時候出現了標記語言html解決了“實體分割”的問題,今天互聯網的繁榮都源于此;但此時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即交易信息可信度低,因此在第三個階段,區塊鏈就是為了解決“信任分割”問題。由此可見,隨著人類對新社會發展形態的不斷追求,區塊鏈技術是這一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產物,并且基于此種技術形成了社會治理的新體系。
朱教授同時也提到,區塊鏈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由一個技術逐漸擴展到社會治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他還需要更多的技術和人員參與進來協同發展,現在能做到交易可信就是很大的進步。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