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美國衍生品交易所Tera Exchange正式推出了全球首個
比特幣掉期合約,該合約也是獲得美國監管機構批準的、基于比特幣的首個
金融衍生品。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舉動意味著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對比特幣金融產品的首次認可。自此以后,業內涌現了越來越多的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在今年也成為了格外顯眼的話題。
目前,我們時常提及的比特幣金融衍生品包括比特幣合約交易、交易所交易票據(ETN)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首先我們看看第一種,合約交易其實是與現貨交易相對的期貨概念,是投資者追求高收益的策略。投資者可以自主選擇買賣方向和杠桿比例,用戶在此過程中僅僅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就可以購買相當于保證金額數十倍的合約。
交易所交易票據則是發行人信貸支持的債務證券,是通過跟蹤比特幣價格走勢使用戶在不購買比特幣的情況下參與至比特幣投資中。交易所交易基金則類似于一種開放式基金,在交易所中的上市交易、基金份額等都可以改變。
雖然SEC目前對于ETF的概念不夠明朗,但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比特幣衍生品的種類應該不至于以上幾種,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品類呈現在市場面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