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從2018年開始,以騰訊、阿里巴巴、迅雷和京東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在推動政務、
金融、溯源、版權、環保等領域
區塊鏈應用落地的步伐正不斷加快,甚至已經成為當前推動區塊鏈3.0發展的中堅力量。
尤其是2018年4月,率先實現百萬TPS高并發的迅雷鏈上線,預示著中國區塊鏈正式邁入3.0時代。
迅雷鏈上線后,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其
區塊鏈技術相繼在公鏈和
聯盟鏈應用領域快速落地。在公鏈應用方面,迅雷鏈目前已有《鏈與消消樂》、懶懶生態、阿爾法順風車、基因鏈等項目上鏈。
而在聯盟鏈方面,迅雷鏈的應用涵蓋了版權、
公益和溯源等多個領域,比如在版權方面,迅雷不僅聯合中國版權中心發布了中國數字版權唯一標識(DCI)標準聯盟鏈,還中標了南方傳媒“區塊鏈創始節點系統建設項目”,在溯源方面,綠松石溯源系統和量子云碼相繼上線迅雷鏈,而在公益領域,迅雷鏈早在去年5月就已經與壹基金合作推動
區塊鏈應用落地。
與迅雷鏈不同的是,BAT、京東在推動區塊鏈應用落地上主要聚焦在聯盟鏈方面。
比如身為互聯網巨頭的騰訊和阿里巴巴,二者在政務領域早已展開角逐,在稅務方面,騰訊和阿里巴巴早在去年8月份就相繼開出區塊鏈電子票據。而在
供應鏈金融方面,騰訊和阿里巴巴分別上線了“微企鏈”和供應鏈。
除了政務和供應鏈金融,阿里巴巴在商品溯源、醫療和保險等領域也上線了區塊鏈應用,如奢侈品溯源、未來醫院和相互寶等,而騰訊在游戲領域近日也上線了《一起來捉妖》。
百度和京東在政務、溯源等領域也有多個項目落地,如二者在司法方面相繼有
北京互聯網法院“天平鏈”和廣州互聯網法院“網通法鏈”落地應用。在溯源領域,京東早在2018年3月就上線了區塊鏈防偽溯源平臺,而百度則在去年11月上線了度小滿區塊鏈溯源服務平臺。
此外,百度在版權應用方面還上線了百度圖騰,而京東在存證應用領域上線了小白信用租賃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在美國,不少互聯網和科技巨頭也在加快區塊鏈3.0的布局。
比如早已進入區塊鏈領域多年的IBM,近期更是加快了其聯盟鏈技術在航運、食品溯源、金融以及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亞馬遜也早在去年相繼上線了藥品和生鮮供應鏈溯源系統;
而Facebook在今年年初也宣布將區塊鏈技術適用于身份驗證。
但與國內互聯網和科技公司最大的差異之處在于,在金融應用領域,包括IBM、摩根大通和Facebook等巨頭在內,都先后宣布推出穩定幣,用以解決跨境支付等問題。
整體來看,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科技巨頭都在加快推動區塊鏈應用落地,不過由于雙方國家政策、企業自身積累和發展理念等不同,雙方在推動區塊鏈3.0落地的方向上既有重合之處,同時也開始走向分叉。無論最終角逐的結果如何,雙方互聯網科技巨頭在區塊鏈應用落地方面已經打開了新局面,未來隨著更多區塊鏈初創公司的應用成果在各個領域開花結果,真正的區塊鏈3.0時代或許就離我們不遠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