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關于貨幣
零壹財經·Binary:能簡單介紹一下您心中貨幣經濟史方面的經典著作和您的認識嗎?
朱嘉明:中國對于斷代的貨幣研究成果很多,也有學者研究貨幣經濟通史,但是一般寫到二十世紀上半葉,代表著作至少有張家驤先生1925年出版的《中華幣制史》和彭信威先生1954年出版的《中國貨幣史》。
貨幣原來就該是自由的。就中國而言,中國的貨幣壟斷歷史相當短,到1935年才完成了壟斷。1935年之前,中國的貨幣制度是相對自由的。歷史上有一種很有影響力的說法,將中國歷史的落后歸結于那種自由貨幣狀態。但我不這樣認為。中國數千年的經濟得以演變和維系,恰恰是因為這種自由的貨幣狀態。這也是我為什么支持貨幣從自由到壟斷,再回歸自由,至少多元化的原因。
中國的自由貨幣傳統是歷史上最悠久而且是維持時間最長的。1933年之前,中國貨幣體系以白銀為主;從1933年開始,中國開始“廢兩改元”,正式發行以銀元為單位的貨幣,就像“袁大頭”一樣。在中國,“廢兩改元”從清朝末年就開始,一直到1933年最終完成。這相當于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正式介入貨幣領域。
零壹財經·Binary:有人認為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貨幣的價值來自于其背后錨定的國家信用。您認為
比特幣的價值來自于哪?它錨定的是什么?是灰色經濟?還是優質
區塊鏈項目的價值?
朱嘉明:貨幣的本質就是信任。這種信任不取決于它的發行方是國家還是個人。國家介入貨幣的歷史在全世界范圍內也才幾百年而已,可以說是從英國英格蘭銀行成立之后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存在任何個人、社區和經濟實體都可以發行貨幣的歷史階段,期間并不需要儲備,也不需要錨定。
今天人們以為的貨幣,在人類貨幣歷史上只是很短暫的一段,多則三四百年,少則一百來年而已。在政府介入貨幣體系之前,個人和單位都是可以發幣的。至于你發的幣有沒有人愿意問津,那是另一個問題。因為經典意義上的貨幣的本質是信任,所以不需要儲備,也不需要錨定物,更不需要政府主導、國家機器強化。現在國家需要通過包括央行和相關法律的強化來保證民眾對法幣的信任,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特定現象。進一步,貨幣不一定需要交易,沒有實現交易的貨幣不一定不再是貨幣。
現在很多人對貨幣的認知和理解,是被個人經驗所束縛。人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貨幣就應該像今天的人民幣、美元、日元和歐元一樣,貨幣是國家發行的,貨幣必須有國家主權因素。其實,貨幣歷史與人們的經驗差距很大。例如,從19世紀晚期直到抗日戰爭,在
上海灘,任何一家外資銀行都可以發行貨幣,當時至少存在幾十種貨幣。在整個中國抗戰期間,支撐國民經濟的貨幣,除了法幣之外,還有其他主要貨幣,包括抗日根據地的貨幣,加在一起,至少也有五、六種之多。
當然,貨幣主權概念是很重要的。但是,原本的貨幣主權在民間,而非國家。美聯儲之前是私人的,和政府沒有太大關系。時至今日,美聯儲的股權還有很大一部分在私人手中。英格蘭銀行曾經是典型的私人銀行。這些歷史現在很多人都不夠了解,需要某種歷史知識的掃盲,不然很容易陷入認知困境。
美元是一個事實上的世界貨幣。但是,美元不是簡單地由于美國國家信用和國家力量將其推到現在的狀態,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是一個全世界逐漸接受的過程。進一步說,美元演進的歷史和人民幣大不一樣。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美元還是由美聯儲的幾個大區共同簽署的。當時美國就有新英格蘭地區的美元、加州地區的美元等,長得都一樣,但是簽字的人不一樣。我的一個朋友,姓氏是Morss,他的爺爺就是當時新英格蘭美元的簽署人。在他們家的墻上,掛有他爺爺簽署的美元,算作一種歷史榮耀。也就是說,美元是曾經是多樣化的。現在人們太容易以自己對人民幣或者其他主權貨幣的經驗來想象貨幣原本的多元化和多樣化情景。
為什么我會支持比特幣和區塊鏈這件事,就是證明貨幣具有恢復到其原本的狀態的技術手段和可能性。這也是哈耶克的理想。在當代世界,國家和政府完全壟斷貨幣,就相當于政府控制財富的源泉。當政府愿意增發貨幣,導致通貨膨脹、財富縮水,民眾基本沒有很好的方式阻止。
這幾年,愛沙尼亞
數字貨幣業已成了氣候,至少是因為它了提供貨幣自由化的制度保障。從北歐到波羅的海國家,都有海盜傳統,不要低估海盜文化對歷史的積極和正面貢獻。
貨幣史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凱恩斯認為,如果對貨幣重新研究,會改變人們對歷史的整個看法。但是,他終生都沒有實現自己的愿望。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