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網算力提升到了一定程度后,單臺機器挖到塊的概率變得非常的低。這種現象的發展,促使一些“bitcointalk”上的極客開發出一種可以將少量算力合并聯合運作的方法,使用這種方式建立的網站便被稱作“礦池”(MiningPool)。
共識機制就是所有記賬節點之間怎么達成共識,去認定一個記錄的有效性,這既是認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區塊鏈提出了四種不同的共識機制,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比特幣網絡大概每10分鐘生產一個記錄交易的區塊。從最初的1個區塊、2個區塊慢慢累積,到現在將近500000個區塊。而比特幣區塊高度,就是指生成到第多少個區塊。比如BCX在高度498888分叉,意思就是比特幣在生成第498888個區塊時執行分叉操作。
對點技術(peer-to-peer,簡稱P2P)又稱對等互聯網絡技術,網絡中不存在中心節點,各個節點間的權利都是相同的,任意兩個點之間都可以進行交易,交易成功后全網所有節點都會記錄這個交易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不把依賴都聚集在較少的幾臺服務器上,從而避免單點故障。
而去中心化的好處就在于人人參與數據維護,數據信息不再集中,從而解決了這些問題,所以去中心化可以說是互聯網世界的未帶變革,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參與數據的管理與維護。區塊鏈之所以被譽為趨勢,是因為去中心化的公平性。
2008年11月1日,一位叫做中本聰的人在網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這是比特幣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