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Next于2007年由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與法國信托投資銀行(CDC)合作設立,曾是全球最大的EUA現貨交易平臺。在2009年,BlueNext在現貨交易市場上的占有率高達90%以上,后由于EU-ETS市場整體低迷,于2012年底宣布永久關閉。
EEX于2002年由萊比錫能源交易所(LPX)和法蘭克福歐洲能源交易所(EEX)合并成立,目前是歐洲碳市場交易份額第三的交易所,也是歐洲地區最早涉足EUA一級市場拍賣業務的交易所。
GreenX于2007年底由NYMEX聯合摩根士丹利等13家公司共同出資建立,于2008年3月正式開始交易。2012年4月被CME收購,并入NYMEX中,其產品作為大型商品期貨交易所的一個品類。目前是歐盟碳排放交易第二大交易市場。
2010年ECX被洲際交易所(ICE)收購后,ICE關閉了ECX并把碳交易業務合并至ICE的歐洲期貨業務中,成為全球最大碳排放權交易平臺。ICE ECX的OTC市場還提供北美地區碳排放產品的交易服務,包括加州碳交易體系的加州碳配額(CCA)、美國東北部區域碳減排計劃(RGGI)的排放配額以及北美氣候儲備行動(CAR)的減排信用。
自2005年以來,EU-ETS市場上的碳排放權價格經歷了劇烈的變化,尤其是在第一階段EUA價格在交易最初的半年內從8歐元攀升到30歐,也經歷了2006年4月到5月的一個月之間從30歐元暴跌至10歐元左右,并于2006年底開始進入持續的下跌通道
目前依然也有近四成碳排放權通過柜臺和場外交易渠道(OTC)完成交易。由于各交易所交易的標的EUA具有極高的標準化程度,因此各交易所的EUA成交價格也由很高的一致性,EU-ETS下的受控企業可以選在就近市場進行交易。
目前交易比較活躍的碳交易市場包括英國倫敦的歐洲氣候交易所(ICE ECX)、加州商品交易所(GreenX CME)、德國萊比錫的歐洲能源交易所(EEX)、挪威奧斯陸的北歐電力交易所(Nordpol)、法國巴黎的BlueNext交易所等。盡管如此,目前依然也有近
EU-ETS是依據《歐盟2003年87號指令》,于200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其目的是將環境“成本化”,借助市場的力量將環境轉化為一種有償使用的生產要素,通過建立排放配額(EUA)交易市場,有效地配置環境資源、鼓勵節能減排技術發展,實現在氣候環境受到保
遍觀國際市場,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無疑是全球范圍內涉及排放規模最大、流動性最好、影響力最強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自2005年開始運行至今,EU-ETS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排放交易運行范式,并積累了大量數據與經驗。
阿聯酋在2015年提交了其國家確定的貢獻,并承諾到2030年將其碳排放量減少31%。阿聯酋正在采取重大措施來實現其氣候目標,并敦促各方讓所有積極的利益相關者和部門參與進來,建立一個聯合機制,以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努力促進清潔能源和可
作為全球既有建筑和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中國的建筑領域碳減排尤為迫切。據《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研究報告(2022)》顯示,2020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50.8億噸,占全國碳排放比重的50.9%。加之中國城鎮化提速,建筑領域減碳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