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Odaily消息, 5月28日,以“技術創新與融合”為主題的區塊鏈技術發展論壇(GBF)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辦。 在“共識——數據上鏈的標準及挑戰“圓桌對話中,關于上鏈數據的價值,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陳鐘表示:有了區塊鏈以后,數據
區塊鏈的共識機制是一個偉大的技術創新,填補了計算機專業領域的一個空白。如果中本聰愿意發表學術論文的話,這應該也是21世紀以來最重要的學術論文之一。
區塊鏈是個分布式賬本,但實際上,分布式賬本本質上是通過區塊鏈的共識基礎來構建的一個應用。如同比特幣實現了轉賬,但更重要的是它是電子現金系統
區塊鏈能夠達成可靠共識,這是加密經濟學設計的產物。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PoW,礦工必須提交工作量證明,需要耗費硬件和電力,唯有如此,才能參與運行網絡,并獲得獎勵。
各類區塊鏈雖然在具體實現上各有不同,其整體架構卻存在共性, 本白皮書建議了一種可劃分為基礎設施、基礎組件、賬本、共識、智 能合約、接口、應用、操作運維和系統管理 9 部分的架構。
區塊鏈的核心是具化共識(concrete consence),此為神鳥鴻鵠“一體兩翼”中的身體,分布式賬本和數字通證為神鳥鴻鵠的兩翼。“一個中心”即以具化共識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分布式賬本和數字通證。但是這兩種比喻的說法我覺得還是不太嚴謹
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被推上歷史舞臺。區塊鏈技術宣告了一種全新時代的到來,一出生就昭示著作為陳舊金融世界中心的華爾街走向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