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是我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在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推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機制建設,不斷完善碳資
對于投資應該聚焦哪一些領域的問題,潘家華總結和梳理了五個賽道,分別是:(一)生產側的零碳賽道,包括零碳的風、光、水、生物質等零碳能源領域以及儲能領域。(二)消費側賽道,包括熱泵、純電動汽車、隔熱材料等。(三)碳移除賽道,包括CCS和碳匯等
三個方面的“清楚認知”、兩個方面的“充分利用”、以及企業自身碳能力的全面提升,將助力企業科學地和戰略性地布局 “碳金融” – 減碳、賣炭、買碳、抵押碳等等,利用碳金融手段,降低融資成本,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實現“雙碳”目標主要有能效提升、零碳排放和負碳技術三條路徑。何洋認為,我國自上而下的綠色金融標準制定處于快速起步階段,重點聚焦綠色產業范圍、綠色項目認定。何洋強調,碳金融的創新不僅需要行業內的公司不斷踐行雙碳項目,更需要金融機
碳資產管理將成為企業發展新增長點,企業可以從經濟層面,環境層面和社會層面獲得碳資產管理的收益。其中,經濟層面可以挖掘企業的減排資產、充分管理好企業的排放資產,獲得減碳收益。環境層面,培養了企業的環境價值觀,對可持續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綠色債券評估認證”、“企業綠色年報倡議和評估”及“常規的溫室氣體減排項目審定與核證”三類可以幫助碳金融發展的工具。王宗挺強調碳減排項目開發的時候,需要考慮項目的額外性、項目的風險以及項目協同的效應,選擇不同方法學和不同標準進行開發
碳金融幫助企業在沒有增加額外投資的前提下,既實現了碳資產的正向收益,也提升了企業的ESG評級,這對企業來講是一個特別積極的正向反饋。同時,知己集團的清潔供暖+碳交易項目模式,也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的成功樣本案例
中國碳金融的發展歷程,以及碳金融與綠色金融、氣候投融資的關系,他指出,氣候投融資以及碳金融是綠色金融里面必不可少的組成,碳金融和碳市場、碳交易密不可分,它需要碳定價的支持。碳金融可以分為融資類、資管類、衍生類、以及支持類四大類型
李俊峰發表題為《把握雙碳目標的正確方向,助力高質量發展轉型》的主旨演講。他指出,實現雙碳目標是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價值觀,碳中和的本質是從資源依賴走向技術依賴的發展轉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實現發展的同時實現能源的轉型
當前,以碳中和為目標的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隨著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金融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關鍵作用。多家機構測算我國為實現碳中和的未來投資規模都在百萬億元級別。這些資金從何而來?如何更好發揮金融的“杠桿”作用促進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