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另類金融中心(CCAF)的一份新報告發現,比特幣開采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0.10%。根據報告,這個數字每年相當于 4835 萬噸二氧化碳。根據周二公布的數據,該研究所還估計,該行業使用的能源中有 37.6% 來自可持續資源。這些數字基于 1 月份比特幣開采的地理分布
CoinShares 最新研究發現,比特幣碳排放影響微乎其微,2021年全年比特幣碳排放為41 兆噸,雖然高于2020年36兆噸,但僅占全球碳排放量的不到0.08%,因此CoinShares認為這一數字幾乎是“無關緊要”(inconsequential)的,因為根據Galaxy Digital 2019 年估算數據顯示整個
和煤電廠相比,已經將碳排放減少了75%。這可能是個進步。然而,雖然該廠現在使用的是天然氣而不是煤炭,但它仍然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對于該廠污染排放和其他相關運營問題,當地居民和一些環保人士和組織都表示將持續關注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比特幣的碳足跡可能正在改善,因為比特幣開采的地理環境在過去六個月中發生了變化。查看劍橋研究的電力統計數據,每年生產的總電力為26,730 TWh,其中消耗為22,315 TWh。比特幣在總電力消耗中的份額為0.32%或71.86 TWh。黃金每年使用131 TWh
據decrypt消息,高盛(Goldman Sachs)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比特幣的低效率以及來自“設計更佳”的加密貨幣的競爭,削弱了它所謂的數字黃金的地位。注釋指出,比特幣“由于其高能耗而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得分較低”。分析師還指出比特幣缺乏現實世界的用例以及來自以太
這份來自清華大學、中科院的研究指出,中國的比特幣挖礦2024年達到約297萬億瓦時的峰值,并將產生約1.3億公噸的碳排放。這個數值超過了歐洲全部中等國家(如意大利或捷克共和國)的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中國182個城市與4
《國際郵件》周刊最新一期報道了,根據中國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到2024年,與“開采”加密貨幣有關的碳排放量將達到1.3億噸。依英國《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志指出,這相當于像意大利這樣的國家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周刊文章說,《新科學家》指的是由清華大學
據Decrypt 4月8日消息,發表在科學雜志《自然》(Natur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4年,中國的比特挖礦業可能產生多達1.305億噸的碳排放量。根據2019年的航空數據,這大約相當于全球每年飛行產生的碳排放量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