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權協會發布《新技術在版權領域的運用報告》 從國家關于區塊鏈技術領域的各項既有政策出發,立足于區塊鏈技術在版權領域應用的各具體場景,結合“區塊鏈+版權創新應用試點”的最新階段性成果,系統梳理區塊鏈技術在版權領域的重要應用價值
一批經典區塊鏈應用正式亮相,顯示出區塊鏈已開始與實體經濟融合,成為一種新興力量。某公司將垃圾分類運營活動產生的環保測評數據存至區塊鏈存證平臺;某銀行通過數據知產質押形式為其授信500萬元;某小區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掃碼開門、智慧報
如何有效利用數據資源發揮數據核心要素資源的資產屬性,為企業發展及時輸入金融血液,已成為眾多企業關注的焦點。日前,杭州誕生了全國首批基于區塊鏈的數據知識產權資產質押貸款,融資金額分別為500萬元、100萬元。
其實早在2018年6月28日,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數據就已經開始成為司法判定的依據:在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中,原告通過區塊鏈存證平臺,進行了侵權網頁的抓取及侵權頁面的源碼識別,并將兩項內容和調用日志等上
區塊鏈作為新生事物,目前在檢察工作中的實際應用范圍尚在探索中,各地檢察機關可以相互了解、借鑒。比如,有的檢察院探索在公益訴訟案件辦理中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對證據的溯源,以達到及時固定證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