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4107
    • 0
    • 分享到

    想設計一種“沒有莊家”的token?先把這6種發行模式研究一遍

    2019-4-16 15:47

    來源: chengpishu

    事實證明,我的錢包里憑空多出來幾個奇怪的token并不會讓我去有動力去“關注”你的項目。

    在經歷了漫無目的狂撒token的空投競賽,加密貨幣市場開始不斷涌現出一些“公平發行”的嘗試,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有意識的設置一套分發機制和門檻來篩選用戶,向潛在用戶分發自己的token。

    本文介紹了最近出現的一些有趣的發行方式,Token如何分發到真正對項目感興趣、并且可能會對項目生態作出貢獻的用戶手中,并且還能保證相對的公平?希望看完之后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1


       

    什么是公平發行?

    公平發行一直被譽為加密貨幣領域的“圣杯”(holy grail),即渴望卻不可及的東西。但問題是,現在的token在沒賣之前就已經被炒上天了,ico售賣的時候估值也很離譜,甚至沒賣的token都能被投機者盯上。市場環境如此,那怎么才能實現公平的token發行呢?

    各方就公平這個哲學話題的辯論從未停息,但通常會得出相同的結論,即:公平包含了與特定系統相關的每一個可能的個體。在宏觀層面上,它是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在微觀層面上,它在某種程度上涉及到每一個與加密貨幣有關的人。在比特幣出現之前,沒有任何一種形式的加密貨幣涉到個體這個層面。

    今年早些時候Arjun Balaji和Hasu的一篇文章將公平發行定義為:為了價格發現和價格平等(不折價)而進行的發行周期較長的產品。對他們來說,EOS的ICO是最公平的形式之一,因為它的拍賣機制能夠有效地實現價格發現。

    項目的“公平發行”取決于項目上線時有多少“個體”可以獲得該項目發行的token或資產,因此對分配情況進行分析是有意義的。對于傳統的MOE(交換媒介),可以看持有資產的地址數量,而在基于驗證的網絡中,可以綜合分析分配情況和社區參與情況。對于分配情況的研究,該領域的很多人都將基尼系數作為衡量一個系統“去中心化”的一種方法。

    在我看來,重現比特幣的公平發行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做到盡可能接近。當提到加密貨幣時,除了估值模型和市場情況之外,爭論的主要焦點之一是token的分配,這與資產本身的發行密不可分。

    2


       

    從比特幣看公平發行

    公平發行的第一次迭代來自于2009年比特幣的發行。在比特幣網絡啟動前兩個月,沒有任何預挖,更重要的是,比特幣沒有任何的外在價值。在分析比特幣時,我們通常會把兩萬美元作為一個關鍵指標來看待,這其實不利于任何比特幣相關的研究。

    為什么中本聰能堅持不懈的囤這么多比特幣,而其他人卻不同程度的接連逃走了? 

    不難想象,直到2010年那場著名的披薩交易發生之前,比特幣一直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價值”。在那之前,它只是一群密碼朋克的一個業余愛好項目,他們來回發送這些當時看似一文不值,后來變成數字黃金的東西。當時比特幣的用戶都不知道比特幣的估值會發生什么變化(或者最終被歸類為“資產”),也不知道比特幣的價格會以多快的速度達到目前的水平。

    丹·霍爾德在解釋這個話題的文章中說得很好:

    中本聰和其他人一樣,不是一個絕對可靠的人。這是他在那個時間節點能想到的最公平的分配機制。將中本聰早期虧本開采比特幣與之前開采市值為正(或預期為正)的ICO進行比較,完全沒有可比性。

    與歷史上所有其他創始人不同,中本聰從未將比特幣變現過。

    在比特幣作為一種交易媒介和價值存儲的情況下,持有比特幣的人越多,這種分配就越有意義。由于一個人擁有的比特幣數量與他或他的團隊是否有能力為比特幣網絡的安全性作出貢獻無關,所以持有比特幣的人越多越好。在比特幣的不同價格周期中,早期發行的比特幣通過買賣被分配給新的持有者,有效地擴大持有者的數量并實現資產的再分配。

    人們一直試圖“再現”公平的比特幣發行,像Ravencoin和Grin等項目,它們都是作為基本PoW網絡推出的,沒有基本單價。然而,與比特幣的無原罪概念(immaculate conception)不同,這些加密貨幣都是伴隨著偏見而生的,大眾會在心理給他一個估值。Ravencoin誕生于2018年1月3日,主要投資方是Overstock的Medici Ventures。直到今天,Ravencoin的核心開發者仍然與Medici保持著聯系,Overstock曾向Ravencoin投資“數百萬美元”,這讓它與這款游戲的推出產生了有意義的關聯。反過來像比特幣這樣的貨幣發行,其價值就不會有隱性估值,除非網絡是在自愿開發的創世區塊之后啟動的。

    另一方面,Grin略有不同。因為隱性估值與核心開發沒有什么關系,說白了token的價值就是被外部投資者炒起來的。核心開發團隊仍然是獨立的,但是這次發布非常引人注目,有傳言稱將有超過1億美元的spv來參與挖礦。那些投資spv挖礦的人也會大肆宣傳這個網絡算力現在有多大,算力越大隱含token價值越大,方便炒作嘛。

    比特幣后的“公平”發行嘗試(像Ravencoin和Grin),通常會受到隱性估值和信息不對稱的困擾,盡管這也不是發行者的本意。雖然這兩家公司都受到了批評,但它們至少試圖為2018年和2019年的發行提供盡可能公平的條件。在這段時間,1CO投機活動猖獗,token發行估值過高。

    比特幣的發行是一個自發的公眾集會,Grin和Ravencoin的發布是帶有宣傳目的的公開聚會,ICO項目的發行大多是通過各種無意義的大會和俱樂部自嗨。在自發聚會中,人人平等;在宣傳目的的聚會中,推廣人員通常自導自演;在大會和俱樂部中,通常有幾個高調演員,充斥著大量的噪音。

    3


       

    從山寨幣空投看公平發行

    簡要介紹一下諸如空投(airdops)之類的分發機制,空投通常包括向廣泛的個人分發token,以傳播對該資產的認識。在2017年的1co熱潮中,空投作為一種營銷策略變得越來越普遍,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對自己的項目感興趣。它也是那些只通過私募方式籌款的項目接觸散戶的途徑。舉例來說,比如Polymath的通用250 token進行空投和OmiseGo的變量空投給以太持有者。一些項目甚至通過空投讓追隨者為他們工作,比如Quantstamp的 “Proof of Caring,” 和Mainframe的 “Proof of Heart.”

    通過token銷售來分發token并不是最早實踐空投這一想法的——Stellar和Decred等早期項目都是從空投開始的,但都沒有進行token買賣。

    注:Stellar向Stripe提供了20億,相當于300萬美金的恒星幣(Stellar自己的token)。作為回報Stripe將凈利潤返還給了Stellar的基金會。

    然而,沒有附加任何意義的空投更像是一扇旋轉門,而不是一種有效的用戶獲取方法。人的普遍心理是,做最少的工作來獲取最大的價值,而大多數空投只是簡單的要求用戶注冊,不需要進行任何有意義的貢獻或工作。用戶只需做最少量的工作(注冊),就能拿到他們的token,然后在公開市場上賣掉它們后,就徹底把這項目忘了。

    那我留在這兒(項目中)的動機是什么?

    真的沒什么動機,我只需要簡單了解一下項目最基本的東西,然后拿到空投就好了。Polymath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注冊給了用戶價值將近250美元的token,而這個token除了最基本的支付功能外,沒有任何用處。大多數用戶還記得Polymath這個項目嗎?也許吧,但他們記得的是250美元的收益,而不是項目到底是做什么的和他有什么價值。

    4


       

    其他有益的空投嘗試

    銷售預挖token需要自己定義百分比和接收機構,其本質與公平發行相去甚遠。在SPV的例子中,Grin的是第三方的集體和協調工作,一起推進主網上線。EOS在較長的發行周期和價格發現方面做了很大的嘗試,但仍能夠決定參與門檻,甚至有權將自己的資金循環用于出售。

    以下我們來看幾個例子,這些項目都嘗試將token分配到那些既可以對項目做出貢獻,又可以幫助項目成長的參與者手中,并試圖避免在token銷售過程中的純粹投機行為。

    4.1


       

    Numerai

    Numerai于2017年6月在以太坊上正式推出Numeraire。上線后,120萬token被分發給了1.9萬名數據科學家——即token的潛在用戶,因為Numeraire應用程序涉及到構建ML模型,以便預測金融市場將如何運行。Numerai在“Numeraire”發布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并且已經聚集了一群對這個平臺感興趣的數據科學家。Numerai選擇不進行眾籌,而是向潛在用戶分發token,這些token就變得有意義了。

    如前所述,沒有token的分配可以“公平地”冷啟動,token的供給量和估值一般由一個中心化組織決定,然后在網絡中的涉眾(包括投資者、團隊和“社區”)之間進行分配。這里的“社區”指那些對項目感興趣的人,而不是那些只是想把免費拿到的token賣出去的純投機者。

    當Numerai剛上線時,數據科學家能夠通過向系統提供最佳模型,在沒有任何風險的情況下贏得比特幣。然而,隨著token的引入,數據科學家在游戲中的收益開始有了風險,如果他們的預測不佳,相應的他們的收益就會減少。也就是說,NMR充當了一種信任機制,只有符合要求的結果才能通過,這樣就促進了數據科學家的正確參與。

    在初始分配后,Numerai也繼續向類似的方面分配資金。2018年3月,Numerai宣布將向Kaggle的用戶贈送價值100萬美元的token,當時正值Kaggle被谷歌收購,旗下擁有超過一百萬的數據科學家用戶,這也是Numerai擴大自己的用戶基礎的一次努力。

    NMR的供給量和分發量的不斷增加,使得NMR成為最廣泛使用的token之一。但隨著Numerai建立了自己的數據市場Erasure,公司計劃將供應削減一半,并將剩余資產分配給必要的利益相關者。考慮到他們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社區,并且token持有者都在進行有意義的活動,此時引導市場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注:在撰文期間,Numerai向機構投資者出售了價值1100萬美金的token。

    4.2


       

    Handshake

    Handshake的目的是用去中心化的系統取代傳統的中心化認證/授權機構(為了證明某一合法的在線身份,可以頒發可信證書的實體)。由于Handshake仍在開發中(與Numerai現有平臺不同),它采用了另一種方法來上線他的資產。

    當創世區塊產生時,Handshake將擁有13.6億個流通token。然而,這部分資產中有77.5%將同時授予貢獻者和開發人員。7.5%被分配給項目的直接貢獻者,這有點兒類似于Numerai用他們的平臺向數據科學家分發token的方式。然而,大多數token(70%)將授予更廣泛的開源社區,授予那些GitHub FOSS貢獻者、超過6個月的freenode帳戶、PGP信任成員網絡(約60000名),以及那些直接聯系項目并主動做長期貢獻的人。Handshake將通知那些已經具備資格的候選人進行相關的提名流程。

    事實上Handshake在預售時已經籌到了1020萬美元(圖中7.5%的token),把Handshake協議的估值推向了1.36億美元。遺憾的是,比特幣的“無原罪概念(immaculate conception)仍無法在他們的案例中實現,但他們決定將77.5%的代幣分發給貢獻者和開源開發者,也標志著他們努力在實現普惠。然而同時,這也同時令人困惑,因為Handshake的主要價值增值不在于鎖定多少資產進行驗證,而是來源于購買Handshake的域名。

    4.3


       

    WorkLock

    這里介紹一種非原文中提到的比較有趣的token分發方法,來自NuCypher的WorkLock。他們是這樣做的:

    • 參與者將其ETH托管到一個智能合約中,該合約被鎖定;

    • 作為回報,他們得到項目token(也就是NuCypher的token);

    • 參與者可以隨意使用這些token;然而,如果參與者將token用于其預期目的(例如運行權益節點),他們將可以在產生一定數量的工作后收回被托管的ETH

    • 如果參與者選擇不將該token用于預期的用途,他們托管的ETH將被燒毀;

    • 參與者可以選擇做更多的工作(在獲得額外的籌碼后)來更快地收回他們的托管ETH。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什么呢?WorkLock強烈地激勵參與者將token用于其預期目的,并通過其鎖定的ETH賦予他們參與感和危機感。

    WorkLock最大化了參與者遵從法規的可能性。由于參與者無法購買token,也沒有其他的投資渠道,而且這個過程讓他沒有投機的機會。相反,他們被鼓勵按照計劃使用代幣,否則就會喪失他們托管的ETH。WorkLock是去中心化的、無權限的:任何能夠執行工作的人都可以參與。而且由于參與者只會放棄他們所鎖定的ETH期間的這部分時間價值,所以這種分配在任何市場條件下都可能相當有效。

    4.4


       

    WarLock

    基于剛剛介紹的WorkLock的模式,為了激勵參與者能夠更持續且長期的為項目作出貢獻,并且能夠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更多的回報,Rocco提出了升級版WorkLock——WarLock模式,一聽就頗有戰爭的意味。

    該模型的基本規則和WorkLock相同:即參與者將ETH托管到一個智能合約中,該合約被鎖定。作為回報,他們相應地會得到項目token。

    不同的是,WarLock模型下,參與者可以先通過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解鎖自己25%的ETH。剩下的75%的ETH將與所有其他參與者托管的ETH匯集在一起,此時將會產生一種額外的塊獎勵(exogenous block)。

    有意思的是,那些沒有參與token分發(沒有鎖ETH)的外部參與者也可以去爭取這部分獎勵,從而加劇了網絡中的競爭,也擴大了網絡效應。但需要注意的是,參與者們必須在到達某一區塊高度之前一直為網絡工作,否則將喪失獲得額外塊獎勵的資格。如果他們持續工作,他們可以得到t數量的token以及e?數量(x指工作時間)的區塊獎勵。

    額外塊獎勵(exogenous block)開始時很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定期增加。

    這種機制下達到的效果是:

    1)提供足夠多工作的網絡參與者可以通過這段時間獲得的額外ETH來補償他們托管ETH的機會成本。2)所有可能的網絡參與者現在都可以與token分發參與者(托管ETH以換取token的那部分人)爭奪所有額外塊獎勵,這最終對網絡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產生了積極影響。

    相當于是,在能保證基本收益的基礎之上,引入了更有利可圖的競爭機制。

    4.5


       

    Lockdrop

    寫到這里,想到了昨天參加Polkadot線下活動時提到的Lockdrop token分配方法,由于距離Edgeware上線也不遠了,可以期待一下這種治理機制的表現。

    Edgeware的創世區塊將創建50億個EDG token,其中90%將分發給lockdrop中的參與者。之后,每個區塊將以固定的速率產生新的token。要獲得EDG,用戶需要將持有的ETH鎖定在一個智能合約中。他們獲得的EDG數量將取決于他們鎖定的ETH的數量及時長。

    目前潛在參與者有四種選擇:可以鎖三個月、六個月或一年。他們也可以直接從錢包里鎖定這些ETH,但這是這種情況下獲得的token就比較少。

    因此,一個持有ETH的用戶鎖定3個月將得到1股,6個月得到1.1股,一年得到1.4股。用錢包鎖定ETH的用戶只獲得0.6股,而且還有延遲,他們將在Edgeware主網上線一年后才會拿到token,而所有把ETH瑣在特定智能合約中的用戶將在Edgeware上線后立即獲得EDG。

    舉個例子:想象一下,此時不再是50億token,而是500億token。假設只有四個人參與,每人選擇一個不同的鎖定期鎖定10個ETH。這意味著他們分別會被分配6股、10股、11股和14股。

    那么在主網上線后,鎖定3個月的人會得到121.95 EDG,6個月的人會得到134.146 EDG,一年的人會得到170.73 EDG。

    但是,如果不是四個人,而是40個人,其他條件不變,那么每個人只能得到如上例所示的EDG的十分之一。

    Lockdrop的模式下給對項目感興趣的ETH持有者設置了一個小門檻,他們需要犧牲一部分token流動性的機會成本來獲取相應的token。

    4.6


       

    Livepeer

    在某一個特定的區塊高度,Livepeer 團隊會給以太坊區塊鏈拍一個快照。在這個區塊高度內,任何超過 0.1 ETH 的地址都有權獲得高達2.44 個 LPT 的 token。這種方法有一個最小成本,因為以太坊地址的持有者需要往鏈上提交一筆交易并支付所需的gas費。地址的所有者有86天的時間來申領獲得的LPT。3個月結束后,所有無人認領的token會匯集在一起,平分給所有人。

    merkle mining 有點類似于 PoW 挖礦,但它的挖礦不是去算一個滿足條件的哈希值,而是讓礦工生成一個 merkle 證明。證明什么呢?證明在某些區塊高度內,某個特定的以太坊地址,位于至少擁有 X 個 ETH 的地址集合中。Livepeer團隊提供了一個開源的工具,讓任何人都可以輕松生成這些證據。同時,每個 merkle 證明的計算是確定性的,可以提前計算,并且不需要消耗大量算力。

    5


       

    比特幣后的“圣杯”之爭,誰能重現下一個“公平發行”?

    不管是Numerai通過建立有意義的用戶基礎,并獎勵現有用戶的方式,還是Worklock中通過強勢規則激勵token持有者作出符合預期行為的方式,等等,我認為都是發展良性社區的有益思路。

    類比一下公司的架構中,股權或期權會賦予創始團隊或作出突出貢獻的核心成員,在去中心化的社區中,相應的,token激勵應當給到那些真正會為整個生態和項目的發展做貢獻的人,只不過這些“貢獻”將會以更加分散、更加不可控的形式呈現。

    上述提到的這些項目中,有的還沒有實現他們最初的目標,有的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有的還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但隨著主網的接連上線,這些治理模式將一一得到檢驗,當然,我們期待、也一定會有更多的創造性的token分發機制的出現,來不斷的挑戰比特幣完美的“公平”發行。

    (完)

    文章來源:https://medium.com/alpineintel/on-fair-token-launches-3d500dc0576c

    作者:Rocco

    編譯:Jessie

    其他參考資料:

    • https://blog.nucypher.com/the-worklock/

    • https://www.coindesk.com/1confirmation-canaan-partners-back-startup-pushing-new-spin-on-airdrops

    • https://medium.com/alpineintel/the-warlock-building-in-additional-rewards-for-network-effects-cbb8907f5f44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