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誕生之后,直到比特幣十周年,其實比特幣本身的變化并不大,因為中本聰天才般的設計,讓比特幣至今為止仍然是全世界最安全、最實用、最穩定的加密貨幣。
但是十年下來,比特幣帶來的加密貨幣繁榮,使得比特幣生態逐漸狀態,圍繞著比特幣的相關產業也日益繁榮。現在的比特幣以及比特幣生態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其實是有很多因素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一些歷史性事件,有些歷史性事件甚至影響了比特幣的發展方向。
所以今天,想給大家羅列一些我認為比特幣歷史上最關鍵的事件節點,如果你很熟悉比特幣的歷史的話,事件本身或許并不是最主要的想聊的,最主要想聊聊的是:為什么我認為這件事曾經影響過比特幣的發展方向,或者如果這件事沒有發生,比特幣又會怎么樣?
一、白皮書誕生
比特幣的白皮書,不僅僅是開啟了比特幣的世界,更是開啟了全球四千萬用戶、最高市值超過一萬億美金、提供了幾十萬個工作崗位的加密貨幣世界。

比特幣白皮書的設計,堪稱完美:
1、移除了第三方信任中介,讓比特幣實現去中心化。這是互聯網時代以來,第一個如此成功的完全去中心化的電子貨幣。
2、改良版的PoW設計,讓比特幣非常安全。
3、去中心化設計最怕的“雙花”問題,在比特幣中得以避免。(除非擁有超過50%的算力)。
4、保證了隱私問題,實現了完全可行的匿名貨幣方案。
而白皮書最厲害的地方其實在于,在完整地運行了十年之后,比特幣的白皮書仍然沒有被質疑不合時宜和落后,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白皮書的設計和可行性更為人驚嘆。甚至每一次對于比特幣最激烈的導致了分叉的討論,都是來源于對白皮書的不同理解,比如區塊大小限制。
評論:白皮書誕生之后,如果不是因為很多人并不看好(或者說并不看重),使得中本聰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做的話,而是當時的大佬(包括中本聰白皮書中引用到的一些大佬)都很看好,并且都直接參與到比特幣的的創世之中來,那么比特幣將完全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二、創世區塊
這是比特幣的創世區塊:

右邊那句話相信大家也很熟悉了,這里就不多做介紹。
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最大的意義,就是白皮書這篇論文所描述的東西落地了。
根據早期比特幣開發者Mike Hearn的說法,中本聰原本打算在協議中集成一個點對點(P2P)市場,但是這位創建者沒有完成相關代碼,所以這個想法被擱置了。源代碼中還有一個丟棄的創世區塊,它具有完全不同的哈希,假設這個哈希是第一個創世測試區塊,它是在2008年9月10日生成的。
評論:創世區塊在誕生的時候,其實影響因素還是有很多的,比如后來被發現其實當時還有一個創世區塊,不過后來被放棄了。創世區塊的誕生,更大的意義其實還是開了一個頭。畢竟在沒什么人肯定的情況下,開了個頭,并且自己默默地一直堅持下去,也實在是不容易。
另外,創世區塊之后,比特幣第一筆交易是中本聰打給芬尼的交易,哈希是:00000000d1145790a8694403d4063f323d499e655c83426834d4ce2f8dd4a2ee。
而芬尼就住在離后來被爆是中本聰的多利安中本聰只有幾條街的地方,歷史總是這么奇妙,美國這么大,他們那么近。而芬尼在2014年離開了我們,比特幣最早的一筆交易的雙方,都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比特幣的歷史真的很有意思。
三、中本聰消失
2010年12月5日,在維基解密泄露美國外交電報事件之后,維基解密原來接受用戶通過銀行的捐款被限制,追求自由的比特幣社區呼吁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款。而當這件事到中本聰這里的時候,通常回復簡潔且淡定的中本聰以一種不尋常的激烈態度否決了這一提議:“不,不要把它帶上。”

中本聰認為:他們帶來的爭議和熱度,很可能會在這個階段毀滅比特幣。
七天之后,中本聰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而之前,維基解密的創始人甚至還發推感謝美國政府限制他們接受信用卡捐款,使得他們在當時就能接受到比特幣的捐款,他們持有的比特幣已經超過了50000%的漲幅。

評論:中本聰消失是我認為的對比特幣影響最大的一件事。當然,中本聰是誰和中本聰去哪了,永遠是加密世界的第一大未解之謎。
如果中本聰不消失的話,比特幣是絕對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副模樣的。因為中本聰在比特幣社區的地位之高,持有的比特幣之多,并且還執掌著比特幣的代碼,等等這些都讓中本聰的每一個想法,哪怕有可能是錯誤的想法都會在比特幣上得以執行。那樣的比特幣,絕對稱不上去中心化。
而今天的比特幣,有哪個人的想法能左右比特幣的發展嗎?沒有。比特幣所有支持者都可以拍著胸脯說,比特幣是世界上最去中心化的貨幣,沒有之一。
自由是比特幣的靈魂,而中心化的比特幣是沒有靈魂的,哪怕它身體(市值)再壯大,也沒有靈魂。
四、絲綢之路
比特幣被用于非法用途,是很多人認為的必由之路。而真正讓這個想法得以佐證,并且一直到今天都會被拿來舉例子說“比特幣不就是拿來干壞事的嗎?”的事件,就是當時的絲綢之路。
2011年2月創辦的絲路,一開始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交易網站。但是后來人們發現,用不受監管的貨幣--比特幣在一個不受監管的網站上購買東西的話,豈不是買什么都行?
于是,當一切能干壞事的因素碰一塊兒,干壞事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左邊是絲綢之路的網頁,左邊的分類里的這些詞我就不一個個翻譯了,大家知道都是些禁售物品就行了,排第一的Cannabis是大麻。
2013年十月,絲路創始人被捕入獄,而他被捕也導致了比特幣價格瀑布式下跌。(比特幣在價格上真的還是非常年輕的金融孩童,暴漲暴跌跟孩子一樣)。
評論:絲路網站是比特幣真正進入主流視野和成為暗網世界主流貨幣的開始。所以雖然絲路的確不算是正經生意,但是這打破了很多人認為比特幣沒有實際價值,不能拿來使用的謊話和無知。所以實際上,比特幣得到認可成為一個可流通的有價值的貨幣,其實是從2011年開始的。
比特幣是一種錢,一種沒有人能控制的貨幣,那么“錢”被拿來做壞事是一定會發生的,比如世界上被拿來做壞事最多的貨幣是什么?是美元。所以其實比特幣被拿來做壞事,我們是無法阻止和避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我們不用比特幣做壞事。
五、ASIC礦機的誕生
其實比特幣挖礦的歷史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因為這似乎是除了比特幣的價格之外,最接近比特幣財富的產業。
而挖礦歷史上有幾個最關鍵的節點,分別是2010年9月 出現GPU挖比特幣代碼,打破CPU挖礦常規。以及,2010年12月 首個礦池 slushpool出現。再之后,ASIC礦機誕生,比特幣挖礦進入了一直保持到現在的,ASIC礦機+大型礦池的時代。
2012年6月,美國一個開發比特幣挖礦機的機構“蝴蝶實驗室”聲稱,他們準備研發一種功能遠勝過現有水平的挖礦機器ASIC。蝴蝶實驗室研發的新機器,使他們可以輕松擁有這個運算能力。這會毀掉比特幣世界。為了“維護世界和平”,外號“南瓜張”的張楠賡(嘉楠耘智創始人&CEO)決定自己開發ASIC挖礦機,并將它們賣給其他用戶,對抗可能出現的壟斷。他將新機器命名為“阿瓦隆”,這是亞瑟王傳說中“天佑之島”的名字。
第一批ASIC南瓜機售價1299美元,2012年9月開始發售,而機器曾被炒到25萬元人民幣一臺。
可以想象,多賺錢的礦機才能賣25萬一臺?況且,那時候比特幣的價格可遠沒有現在高。
而這時,烤貓也在bitcointalk論壇里說,自己也可以制造ASIC礦機。而烤貓自己或許也沒有想到,他這句話給當時的幣圈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效應:三個月內,烤貓賺了2個億,烤貓公司的一股虛擬股權,從最初的0.1個比特幣漲到了5個,結合比特幣自身的漲幅,烤貓初始股東的收益達到數千倍。
后來,烤貓消失了,烤貓整個團隊被吳忌寒收入麾下,礦機屬于比特大陸的時代開啟了。

評論:從此,比特幣也就進入了三權分立的時代:礦工有挖礦權,Bitcoin Core有開發權,用戶有全節點的監督權。
其實中本聰在比特幣之前的另一個平行創世區塊中,是將挖礦節點稱之為“礦工”的,但是在比特幣的白皮書中,中本聰并沒有使用礦工這個稱呼。但是很明顯,他也知道如果比特幣往后發展,比特幣挖礦是一定會越來越集中化的。所以在中本聰的設計里,礦工有打包記賬獲得區塊獎勵的權利,但是沒有影響比特幣開發和使用的權利。而比特幣的開發者如果想要對比特幣進行更新之類的改進,也需要得到礦工的支持。
而兩邊肯定是很容易互相不對付,并且產生對立的,于是用戶將會成為比特幣真正的主人。是的,持有比特幣的你們,才是比特幣真正的主人。
人人都是中本聰。
六、Mt.Gox(門頭溝)暴雷
2013年底,比特幣剛度過了牛市頂峰,超過了一千美金的比特幣仍然為人們津津樂道。但是2014年開年,剛經歷了政策危機的比特幣玩家們還沒緩過神來,死神的鐮刀就向著他們揮舞而來:交易額占到全球80%,當時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Mt.Gox被盜,用戶的85萬個比特幣石沉大海。
而門頭溝直接帶來了比特幣瀑布式的下跌,人們眼睜睜看著比特幣跌到了400美金,而僅僅幾個月前,比特幣還在一千多美金昂揚向上。
而在2月之后,門頭溝直接禁止了用戶的所有操作,并且將網站下線。
用戶的錢,都沒了。
于是,憤怒的人們開始走上街頭和門頭溝的公司大樓,尋求正義:

交易所出問題,帶來的整個行情的瀑布,應該大家也都曾經感同身受。2018年3月,幣安被黑客攻擊導致的行情瀑布,以及OK被攻擊導致的期貨雪崩,都給很多參與炒幣的人帶來過很大的陰影。
評論:門頭溝事件對于當時的比特幣世界是毀滅性的打擊,直到今年門頭溝的“補償事件”都是懸在市場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會落下。
而威廉認為,門頭溝事件最主要的意義是:人們對中心化交易所開始有充分的戒心了。
人們不再把大量的資產放在交易所里,因為越來越多的“前科”讓不論多大的交易所都不再值得完全的信任,只有自己掌管私鑰放在自己的錢包里,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而這,本就該是持有加密貨幣的正確方式。
七、以太坊誕生
2013年末Vitalik Buterin第一次描述了以太坊,作為他研究比特幣社區的成果,之后,Vitalik發表了以太坊白皮書,他在書中詳細描述了以太坊協議的技術設計和基本原理,以及智能契約的結構。2014年1月,Vitalik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舉行的北美比特幣會議上正式宣布了以太坊。

以太坊的意義自然不用多說,相信很多人如果是16年、17年進來的話,對ETH這個幣可能比對BTC更熟悉。因為你可能沒買過BTC,但是你肯定買過ETH。
以太坊和比特幣的目標從一開始就不同,以太坊是希望成為全球計算機,所以也算是開了個先河,讓“山寨幣”們除了能山寨比特幣之外,還能山寨以太坊了。
事實證明,后來IC0狂潮,大部分項目山寨的其實都是以太坊,而不是比特幣,因為他們都管自己叫“公鏈”。
評論:在以太坊誕生并且爆火之前,人們還在不斷地討論比特幣到底應不應該具有那么完整的擴展性,能讓人們輕松地在比特幣的主鏈上開發應用。而在以太坊等公鏈爆火之后,比特幣目前的發展路線也逐漸清晰明了了:比特幣本身,做好一個貨幣就可以了。
加密貨幣真正最重要的功能,只能是貨幣屬性。做好了貨幣,才是對傳統世界的根本發起沖擊。而區塊鏈和其他加密貨幣提供的,去中心化的應用之類的功能,并不能取代貨幣功能作為首位。
而比特幣做好貨幣的同時,擴展性就交給Layer2吧,側鏈、跨鏈、閃電網絡的技術的成熟,讓比特幣可以在保證主鏈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提供一個更好的擴展性。
以太坊也算是幫比特幣踏平了一條可能的路,甚至以太坊在巔峰時刻市值離比特幣非常接近,以太坊超越比特幣的說法甚囂塵上。但是事實還是證明了,貨幣功能才是加密貨幣最核心的功能,而其他的,不過是錦上添花。
八、IC0
IC0,從狂熱到崩塌,僅僅三年。
其實IC0的開始是在2013年7月,由萬事達幣(Mastercoin)開始的。而我們熟悉的,通過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輕松發幣”的第一個項目則是Augur。
不過毫無疑問,這兩個都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目前市場上似乎都沒有他們的聲音了。
經過了2018年的狂風暴雨之后,IC0這團差點燒到天上去的火焰,也只剩一點點的火苗了。
評論:其實IC0是一個很好的融資模式,一個初創公司或團隊,可以避免監管合規、風投機構、銀行和證券交易所等等中間環節的“克扣”,直接面向公眾進行融資,直接把公司權益給到公眾。但是很遺憾,避開傳統的金融機構,反而導致了騙子的肆無忌憚,雜草叢生。
其實2017年的大牛市,真正吸引人們進場的其實就是IC0和各種Token。據我了解,那段時間進場的新韭菜其實沒多少人買了BTC,但是幾乎都買過ETH,和各種大家熟悉的現在已經逐漸被淹沒的國產山寨幣。
但是IC0也讓很多人真正接觸到了加密貨幣,接觸到了這個可能改變世界的東西。畢竟,“套牢才肯學習”,是每個金融市場真正的規律。
九、閃電網絡
閃電網絡的概念其實也已經三四年了,說了很久,真正爆火讓很多普通用戶都能感受到這項技術變革的好處,應該是今年的閃電火炬運動開始的。

在今年之前,閃電網絡雖然名氣大,但是對于普通用戶的感知實在是太小了。包括直到后面的比特幣分叉的時候,人們對閃電網絡能不能幫助比特幣緩解比特幣瘋狂的擁堵也還是抱有疑慮,所以2019年也被稱為閃電網絡大年,因為在2019年,閃電網絡的反對者們逐漸式微,很多核心開發者(比如最知名的就是Peter Todd)曾經也并不贊成閃電網絡這個解決方案,但是現在也慢慢語氣緩和地開始表示“不失為一個可能的辦法”。
關于閃電網絡,很多平臺很多文章都已經說的夠多了,這里就不做更多地介紹了,聊聊我認為它對比特幣歷史進程的意義吧。
評論:閃電網絡帶給比特幣的,除了一些看得見的好處之外,更多的其實是在保證比特幣主鏈的安全穩定之外,給比特幣的開發者們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更多的可能性。
而閃電網絡也算是“集大成者”,側鏈、跨鏈、Layer2、隔離見證等等聽得天花亂墜的技術名詞,被糅合進了閃電網絡這一項里,最終給到用戶的體驗就是掃碼--支付,結束。
科技的進步,真正成功的時候就是讓用戶感覺不到科技的存在。
但是閃電網絡背后有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Blockstream這個龐然大物對Bitcoin Core的控制似乎越來越強大了。畢竟中心化,始終是比特幣社區最忌諱和必須要避免的,所以后續如何發展,我們靜觀其變吧。
十、分叉
比特幣的軟件是開源的,當開發人員通過修改原始代碼“克隆”比特幣區塊鏈來創建新的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時,就會發生硬分叉。這個很容易理解,就算不理解的人也在后來轟轟烈烈的分叉鬧劇中理解了,分叉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分叉不過就是這樣:

但是一開始的人們并不這么認為,比特幣第一次分叉來源于社區兩個非常強勢的力量產生的巨大分裂。
第一次分叉的故事可以講很多,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礦霸”和“碼霸”的分裂。其實沒這么簡單,BCH分叉的時候的力量可不僅僅是“礦霸”,掌控著比特幣世界一半算力的吳忌寒自然是中心,另外比特幣耶穌Roger Ver,澳本聰CSW,中本聰接班人Gavin Andreson等等,都支持了BCH。
BCH在巔峰時的價格甚至接近了0.5BTC:

當時的BCH支持者是真正打內心認為"BCH才是真正的比特幣”的,雖然這句話后來變成了一個梗。
如果BCH分叉還算是有理想追求,對比特幣的不同理解的話,那其他的很多分叉幣可以說是對比特幣和韭菜的智商侮辱了。
具體例子就不舉了,反正所有所有大家聽過的分叉幣里,目前還能算是活著的,只有BCH/BSV/BCD/BTG/BTCP,除了這幾個之外,其他的都是割的殘渣都不剩的。
所以之前那一出分叉鬧劇,也時刻能成為站臺背書的那些大佬身上擦不掉的贓。
評論:能夠硬分叉,是去中心化世界的一大保障。當一群人和另一群人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不是少數服從多數,而是可以選擇硬分叉,這就是去中心化的世界。
并且以太坊和比特幣的硬分叉給人們開了一個頭,讓人們對硬分叉這件事本身不再那么恐懼。
而這對于比特幣最大的意義,就是如果你認為比特幣應該怎么樣更好,你可以分叉出去做一個,或許你真的就能證明你能做出一個更好的比特幣,但是在那之前,比特幣還是會按照社區本來的認知去走,保證比特幣的穩定仍然是必要的前提。
十一、9.4事件
一眨眼,9.4已經過去一年半了。
但是想起當年,很多幣圈老人還是會瑟瑟發抖。

2017年9月4號,七部委聯合出臺文件,正式定性“IC0”為非法集資。
在那前后,國內比較大的交易所、錢包、項目方都被中央“約談”過,所以后面該賠款賠款,該清退清退,該解散解散,該倒閉倒閉。
九四給中國幣圈帶來的沖擊無疑是巨大的:中國第一個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退出歷史舞臺,云幣、聚幣、比特兒等紅極一時的交易所被重創,李笑來也被EOS從官網中“除名”,許多IC0平臺紛紛雪崩,導致很多人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往事并不如煙。
評論:九四最大的影響就是加密貨幣世界“去中國化”的進程大大加速。曾經,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在中國,最大的礦場和礦機在中國,比特幣最大的交易量也是中國。
當年央行找幾個交易所的頭兒去開個會,比特幣都能暴跌個一二十個點,中國對于比特幣市場的影響之重,相信如果你不是2018年之后進入幣圈的,你應該還記得那段歲月。但是現在呢?互金協會(雖然是比較水的協會,但是的確還是有點東西的)發了個文件,整個市場幾乎紋絲不動,微跌個1個點表示一下意思而已。
九四最大的影響就是比特幣(加密貨幣)從中國人主導的游戲,變成了全球一起玩的游戲。
十二、比特幣十周年
如果要我給2018年挑一個最具標志性的事件的話,我的選擇會是比特幣十周年。
十年對于很多新鮮事物來說的確是一個坎,一個一開始不被認可的,只有中本聰一個人默默堅持挖礦了一年的比特幣,成長為一個世界公認的有價值的可流通的貨幣資產,這十年走來的確不容易。
而2018年開始的下一個十年,比特幣就完全和以往的“萌新”不同了,已經沒有人會去質疑“比特幣有沒有價值”了,而是變成了“比特幣到底能值多少錢”。在未來的世界里,用加密貨幣支付(Paid in crypto)將會是大家經常在電影里、劇里、網上開始經常聽到的詞,這一切都源于加密貨幣這十年的奮斗。

比特幣的誕生至今十年,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什么呢?我大概總結了一下:
1.一個有史以來漲幅最大,增長最快的高流通性資產。
2.一個有史以來認可度最高的數字資產。
3.一個有史以來知名度最高的加密貨幣。
4.一個全新的互聯網可能性—區塊鏈時代。
5.資本主義誕生以來第一個無主權去中心化貨幣(資產)。
6.互聯網誕生時所尊崇的去中心化精神真正得到發揚。
7.在互聯網世界里純匿名資產轉移成為可能。
8.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第一次得到了技術上的保護。
9.人們在信用時代(無現金時代)來臨失去的隱私權得到挽回。
10、無國家控制的貨幣重登舞臺成為了可能。
比特幣下一個十周年的時候,希望我們都還在這里,但是比特幣可能就很難獲取了,如果真的有“奇點”存在的話:

國家是必需的,貨幣是必需的。但是國家控制的貨幣不是必須的,無國家控制的貨幣才是必須的。
加密貨幣對未來的意義,或許遠超你的想象。
我一般不會給投資建議,但是如果可以的話,希望你至少有1個BTC和1個BTC價值的其他加密貨幣,能拿到下一個十周年,這對普通人來說也不難吧?
祝各位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