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1888
    • 0
    • 分享到

    區塊鏈搞不懂?我用碳圈行話來給你講!

    2018-3-24 12:27

    來源: gh_ebf0e8bbe966

    最近區塊鏈大火,這個大火也燒到了碳圈,就我所知碳圈有不少人準備或者已經轉戰幣/鏈圈了,然而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是P2P傳輸、密碼學和分布式賬本組合成的一種新的應用。對于碳圈小伙伴來說,這些東西對我們都太陌生。好在區塊鏈技術重點不是在它在算法上,而是在理念上的創新。即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使一些業務模式去中心化,以此改造一些“傳統行業”甚至是“公司”這個延續了幾百年的商業組織。可能會有小伙伴們因為區塊鏈里陌生的術語阻礙了我們了解區塊鏈技術的真相,所以,今天我就用碳圈的行話來給你解釋解釋區塊鏈技術到底是個什么鬼。

     

    碳是咋個交易的?

    去年碳圈的熱門話題全國碳交易所之爭大家還有印象沒?雖然過程及其混亂但最終還是塵埃落定。最終結果大家都應該知道了:上海成了唯一一家全國性碳交易所,而湖北則獲得了一個安慰獎:注冊登記簿系統。為什么是安慰獎呢?因為交易所可以通過交易傭金賺錢,而注冊登記簿就賺不了錢,只能靠政府養著。然而懂行的都知道,不管交易所如何把交易做得飛起,要是注冊登記簿不給你確認數據,這些交易都是無效的。所以理論上講,交易所只起到一個信息告知的作用,真正的交易也就是價值的轉移是在注冊登記簿完成的。

     

    我們來舉個栗子從頭到尾走一遍。小明和小強是兩家控排企業,初始配額都是100噸,小明想賣50噸配額給小強,需要進行以下操作:

     

    1.   小明和小強去注冊登記簿開戶。然后在注冊登記簿這個賬簿上寫上:小明100噸,小強100噸,總共200噸。

    2.   小明和小強去A交易所開賬戶,交易所開的這個賬戶是與登記簿的賬戶關聯的,相當于子賬戶。交易所賬戶上小明和小強都是0噸,加上小明和小強的注冊登記簿賬戶,總共200噸。

    3.   小明把注冊登記簿上的50噸掛到交易賬戶上。這時候注冊登記簿上要寫小明支出了50噸到交易所,還剩50噸。小強注冊登記簿100噸不變,交易賬戶0噸,共200噸。

    4.   小明開始在交易所上操作,將50噸轉到了小強交易所的賬戶下,這時候交易所的賬戶中,小明是0噸,小強是50噸。這時候就算完成了價值轉移了嗎?非也,小強這50噸還只是掛在交易所而已,這個信息還沒有傳達給登記簿呢,還需要進行下一步:清算。

    5.   當天交易時間結束,交易所把小明轉了50噸配額的信息發給登記簿,登記簿把所有交易所的交易消息匯總,如果所有賬戶的進出賬對的上,最重要的一點是總量200噸一定要對上,那么會在登記簿下小明在A交易所的賬戶扣減50噸配額,然后在小強在A交易所賬戶上新增50噸配額,至此才算是完成了價值的轉移。                             

    有人會想:犯得著這么麻煩嗎?交易所轉完不就完了嘛,犯得著還要清算一下去登記簿那里走一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實物和虛擬物品交易最大的區別,如果登記簿發的是200噸煤炭實物,那么發下去后小明和小強愛咋交易咋交易根本不用管,反正總量肯定變不了。而虛擬物品不一樣,隨便一個加減個0就能搞亂整個價值體系。所以必須只能認一套數據,一旦出現差異,其它的數據都不算數才行。于是乎,就有了注冊登記簿,那么為什么又要交易所呢?就像菜市場一樣,配額交易也需要集中的交易場所啊,只是交易所交易的不是實物,而是一堆數字。涉及到數字就也有同樣的問題,交易所雖然跟登記簿在賬戶上是互通的,但是交易數據并不能達到實時的同步,而且交易所一般都不止一個。所以如果某個交易所偷偷在某人賬戶上加個100噸配額再報上去是可行的,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就需要在非交易的時間(通常在當天交易結束后),大家把交易數據都拿出來對一對,如果出現異常就需要馬上處理,直到登記簿上所有賬戶的進出賬都能抹平。所以,清算是很重要的一環(也是不能24小時連續交易的原因)。

     

    區塊鏈式碳交易

    突然,Duang的一聲,區塊鏈技術殺了進來,一看,這交易真TM繁瑣,二話不說就對這套體系進行了改造。

     

    區塊鏈1.0:分布式賬本,解決虛擬物品復制的問題。

    中心化的注冊登記簿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配額鏈,整個鏈就代替了登記簿記賬功能,只是這個登記簿所有人都擁有而且能寫,所有的交易信息都能在各自的登記簿上記錄并且幾乎無法篡改(關于原理太長可以在知乎搜索區塊鏈)。這樣就解決了很大一個問題,就是虛擬物品隨便復制的問題,在傳統的互聯網世界里,人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是設置了重重機關,注冊登記簿、交易所賬戶和清算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生的。在解決這個問題后交易流程就簡單多了,交易所不用再開交易賬戶,交易數據也不存在與登記簿對賬的清算問題。直接在配額鏈上將小明的賬戶減50噸,小強賬戶加50噸,然后一廣播完事。這就是區塊鏈1.0,分布式賬本,本質上就是解決了虛擬物品復制的問題,讓以前的數據傳輸變成了真正的價值傳輸。

    區塊鏈2.0: 智能合約,解決合同執行問題

    FGW的配額分配規則和CCER使用規則老是變來變去是不是很煩?是不是總覺得有人去FGW走后門多要了些配額?配額托管怕別人卷配額跑路?這些都可以用智能合約來解決,智能合約相當于是一個完全按合約內容執行的仲裁機構。我們可以根據配額分配規則寫個智能合約讓配額自動分配,也可以寫個CCER使用規則寫個智能合約來防止規則改來改去。但這些合約涉及到主管機構的權力或者叫調控手段的喪失,所以采用的可能性不大。不過配額托管智能合約我覺得還是有可能實現的,如果配額上鏈了,我想配額托管的智能合約應該會普遍使用。


    區塊鏈不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區塊鏈技術也不是萬能的,區塊鏈技術只能防止上鏈后數據的篡改,至于上鏈前的數據是無法確定的,比如配額分配涉及到企業的報送數據,這些數據如果造假,就算區塊鏈發展到10.0版本也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


    總結

    雖然我把區塊鏈技術在碳圈的應用寫的跟真的似的,但從目前來看,這條路還很漫長,區塊鏈技術仍然處于萌芽期,最近又經歷了幣圈ICO的鬧騰導致國家的嚴厲打壓,區塊鏈技術的創新不可避免地會被影響到。只是環境權益這玩意本身就是數字資產,實在是太像虛擬幣了,所以有不少的想象空間,等幣圈泡沫破裂,大潮退去,看區塊鏈在碳圈這片土壤里能否開出鮮艷的花朵。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