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資本市場接連三天的火熱,到底是泡沫還是價值回歸?
今年區塊鏈行業在很多領域得以發展,監管持續釋放利好信號,例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第一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197個備案編號、央行
數字貨幣以及相關的監管細則都在持續推進等,鏈塔智庫首席分析師于睿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招投標數據顯示,國內區塊鏈業務呈上升態勢,區塊鏈行業逐漸會有更多成功案例浮現出來。
于睿表示,面對重要的利好消息,股市大漲是市場正常的表現,也反應出投資者對于區塊鏈相關概念的認可度較高,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很有信心。“但是需要指出,目前區塊鏈板塊里的企業,并非都存在實際區塊鏈業務和營收,短期內還不會體現在業績上。投資者應理智看待,更多關注區塊鏈領域的長期健康發展。”于睿進一步說道。
算力智庫研究部總監趙建民分析稱,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此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第一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背后的主體公司中共計有53家上市或掛牌公司出現在其股東名單之中,其中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有41家。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尤其是對真正有具體應用案例落地的區塊鏈概念股而言,呈現出持續高開表現也在情理之中。但對于尚無具體應用案例落地的區塊鏈概念股而言,仍不排除有很多不理性的炒作成分。
從“區塊鏈+”的角度來看,我們一直堅持認為,在區塊鏈3.0時代,上市公司在
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產業應用融合中扮演了重要的先行角色,趙建民對《證券日報》記者進一步表示,“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絕大多數A股上市公司對‘區塊鏈+’的布局處于‘探索’或‘研究’階段,并無具體應用案例落地。究其原因,最為重要的就是企業主體尚未清晰梳理出業務場景與區塊鏈技術結合的落地邏輯。一旦真正理解業務場景與區塊鏈技術相融合的核心價值邏輯,必將出現區塊鏈技術殺手锏級應用。”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對《證券日報》記者直言不諱道:“區塊鏈近期開始備案,在目前很激進的A股市場行情下,概念不斷泡沫化,但目前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商務部CECBC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數字經濟商學院院長吳桐也持此觀點,他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此前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基本按照流程申請都會通過,但也意味著區塊鏈向合規邁出了一步,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相當一部分的區塊鏈概念股還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這次大漲仍有較強的資本炒作屬性,但是對行業短期利好。”
原題《精準信息已連收五個漲板 區塊鏈概念股漲停潮是泡沫還是價值回歸?》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