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政府積極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監管規范與應用落地。工信部信軟司研究籌建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央行周小川行長在兩會記者會上表態,央行數字貨幣要服務實體經濟,I*O監管動態為主,在G20峰會上提出中國支持就加密資產和數字貨幣問題在G20下加強政策協調;銀監會指導成立金融云公司,其業務方向瞄準公共區塊鏈服務等;上海保監局牽頭完成國內首個再保險區塊鏈技術應用實驗。
兩會代表積極探討區塊鏈,技術前景受肯定。騰訊馬化騰、百度李彥宏等科技公司CEO紛紛表示,區塊鏈技術具有革命性,但是行業仍處于早期,要謹防炒作和跟風,目前致力于區塊鏈應用場景。王鵬杰、周延禮等全國政協委員表示應該推行區塊鏈賬戶個人實名制,制定區塊鏈專項應用戰略規劃,將區塊鏈應用于醫療、保險、金融等具體領域。
多省市積極布局區塊鏈產業,將其作為工作重點。兩會期間,陜西、廣西、杭州、成都、貴陽等地紛紛提出要積極規劃和培育區塊鏈技術和產業,推動區塊鏈的行業應用,將自身優勢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總結:各方均認同區塊鏈技術本身極具前景,未來應當推動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結合,促進其在政府、金融、醫療等行業中的實際應用,為實體經濟服務。各方也均表示應該注意防范風險,制定官方的監管政策,使其規范發展。我們認為政府與社會各方的重視將加速區塊鏈產業步入正軌,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在監管下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
正 文
1、兩會期間政策新聞
工信部:信軟司研究籌建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就籌建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事宜開展專題研究。
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萬維網聯盟(W3C)等國際標準化機構紛紛啟動區塊鏈標準化工作。ISO成立了專注于區塊鏈領域的技術委員會TC 307(區塊鏈與分布式記賬技術技術委員會),開展基礎、身份認證、智能合約等重點方向的標準化工作。我國以參與國(P成員)身份參加相關標準化活動,取得了積極進展。為盡快推動形成完備的區塊鏈標準體系,做好ISO/TC 307技術對口工作,信軟司指導電子標準院提出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建方案。
下一步,信軟司將積極推動相關工作,加快推動標委會成立,更好的服務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
新聞來源:工信部
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656/n3057660/c6081332/content.html
央行:央行數字貨幣要服務實體經濟,I*O監管動態為主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表達了對數字貨幣和I*O監管的態度。他表示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最近的動作是和業界共同組織分布式研發,依靠和市場共同合作的方式來研發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作為貨幣來講,要保證貨幣政策、金融穩定政策的傳導機制,同時要保護消費者。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方向,要強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變成過度投機的一種產品。I*O未來的監管以動態為主,取決于技術的成熟程度,也取決于最后測試試驗、評估情況。
如果說是技術發展會對原有的金融秩序帶來改變,也需要比較慎重地進行研究、進行論證以后再出臺政策。央行也與市場人士密切配合,聽取廣大公眾特別是媒體的意見。
新聞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495599/index.html
G20:加密資產引發挑戰,中國支持在G20下加強政策協調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周小川指出,加密資產可能引發系列挑戰和問題,如非法交易、洗錢和恐怖融資、可能會影響貨幣政策的傳導。加密資產雖然規模仍然較小,但社會影響較大,不容忽視。中國一直強調,金融部門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目前看加密資產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存疑。中國支持就加密資產和數字貨幣問題在G20下加強政策協調。
新聞來源:鳳凰財經
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321/16039015_0.shtml
銀監會:指導成立金融云公司,其業務方向瞄準公共區塊鏈服務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銀監會獨家獲得確認銀監會牽頭16家金融機構成立一家金融云公司——融聯易云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融聯易云”),不過金融云公司目前尚未開展業務,其業務方向是提供公共科技服務,如公共云服務、公共大數據服務、公共區塊鏈服務、公共風險管理服務等。
新聞來源:新浪財經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3-16/doc-ifyshzzi9122247.shtml
上海保監局:上海保險業完成國內首個再保險區塊鏈技術應用實驗
上海保險業完成國內首個再保險區塊鏈技術應用實驗。該實驗由上海保監局牽頭, 多家直保機構、再保機構以及科技金融機構共同參加,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公司間再保險交易平臺,針對三類直保合約與臨分業務,以超過10萬條真實業務數據完成各場景全流程實驗。
一是驗證了再保險實務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基于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再保交易平臺可以完成磋商簽約、分保、賬單交換、理賠處理等各交易環節,并可整合成為統一的多鏈交易生態系統。
二是驗證了區塊鏈技術處理公司間再保險交易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分布式存儲、共識協議等技術實現了交易平臺“去中心化”,實現了提高交易效率與保護商業秘密的平衡,哈希防篡改與共同存證技術確保了業務數據信息的完整準確以及可驗證可追溯,有利于規避交易糾紛并增加交換數據的顆粒度,智能合約技術大幅提高了再保賬單處理的效率性和準確性。
新聞來源:上海保監局
http://www.circ.gov.cn/web/site7/tab350/info4100108.htm
2. 兩會代表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
關于數據共享,張近東建議,建立跨地域、跨行業,能夠面向整個社會開放的數據共享平臺,加強數據安全立法,同時逐步加大引入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
新聞來源:網易財經
http://money.163.com/18/0303/12/DBVNKCVU002580S6.html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CEO李彥宏:區塊鏈技術非常具有革命性,但仍處于早期
政府應鼓勵互聯網公司開放自己的人工智能平臺。在談到區塊鏈技術時,他表示區塊鏈技術非常具有革命性,但現在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新聞來源:網易新聞
http://news.163.com/18/0305/18/DC5G5E4C000187VE.html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區塊鏈可使人與人間的連接完全去中心化
現代連接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連接,區塊鏈的出現,使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沒有了中心載體,成為完全去中心化概念,完全可以通過區塊鏈做到。俞敏洪表示,高科技、大數據和區塊鏈對每一個行業都產生了天翻地覆的影響,原有的傳統行業經過高科技改造以后,現在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不僅僅是互聯網+,而是加了很多東西,凡是結合的好的,現在都已經改變了一個行業的現狀。
新聞來源:華夏時報網
http://www.chinatimes.cc/article/74908.html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CEO丁磊:區塊鏈可以解決信任問題,推動金融領域發展,但不要借技術名義和噱頭炒作
區塊鏈本身是技術,能解決很多問題,應用場景很豐富很廣泛,其中一個應用是智能合約,其中放入生物信息的特征,那就會解決人與人的信任問題。信任問題解決后可以推動金融領域發展,比如借錢收款等。但現在感覺區塊鏈存在過度炒作的情況,技術本身沒有壞處,只是不要借技術名義和噱頭來進行炒作,而應該根據具體應用場景結合。
新聞來源:人民網
http://capital.people.com.cn/n1/2018/0305/c405954-29849098.html
全國政協委員、360董事長周鴻祎:目前比特幣是區塊鏈唯一剛需場景,區塊鏈技術需要安全保護
現在區塊鏈這么熱,但還沒看到什么非用不可得場景,唯一就是比特幣。比特幣有賬本不可篡改的特點,但也有遭受網絡攻擊的隱患,比如當有人掌握了51%的算力,或者未來量子計算破解了“挖礦”的哈希算法,對區塊鏈技術都是一個挑戰。如今出現了很多交易所、錢包,也發生過安全事件,丟失了虛擬資產,恰恰說明區塊鏈技術需要安全保護。
新聞來源:網易科技
http://tech.163.com/18/0302/14/DBTA17TO00097U7R.html
騰訊馬化騰:區塊鏈是顛覆性技術,騰訊也在積極探索應用,但目前行業還不成熟,騰訊暫時不考慮發幣
對于區塊鏈,馬化騰表示這確實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很有創新性。技術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做數字貨幣I*O的話風險性依舊很高,那會引發許多監管問題。
現在數字貨幣雖然很熱,但騰訊并沒有參與其中,暫時不考慮發幣等事情,就目前而言還有著諸多的風險。目前,區塊鏈想要應用在各個場景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如何對唯一性的票據或者文件進行數字化認證,這是未來需要解決的。以騰訊也在積極地探索區塊鏈在各個場景中的應用,但是目前還是發展的早期。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在盯著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發展,但是區塊鏈卻遠沒有達到成熟。
新聞來源: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business/2018/03-06/8460798.shtml
58姚勁波:看好區塊鏈的長遠發展,暫不考慮發幣
到目前為止區塊鏈只跑通了一個服務,就是發幣。在這個服務里面,被太多人濫用,我認為是在累計很多金融風險,有可能會導致誤傷區塊鏈的長遠發展。我們不會去發幣,不會去添亂,我們號召大家業不要去發幣,而是真正去研究區塊鏈對自己的業務意味著什么。我希望區塊鏈除了發幣以外,有真正好的業務出現,推動社會進步。
新聞來源:網易科技
http://tech.163.com/18/0306/11/DC79BFQP00097U7R.html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建議以區塊鏈改造產品供應鏈
兩會期間,孫丕恕有提關于區塊鏈的議案。他建議,利用區塊鏈分布式、可存儲、可追溯的特點,打造透明可信的質量追溯體系——中國質量鏈,助力產品質量提升。
新聞來源:網易科技
http://money.163.com/18/0307/19/DCANE3S9002580S6.html
全國政協委員王鵬杰:建議推行個人區塊鏈賬戶“實名制”認證,探索建立國家層面的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平臺
由于我國區塊鏈領域發力較晚,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缺乏成熟的自主知識產權和被市場廣泛接受的數字資產,長期來看不利于我國金融安全;國內一批互聯網企業如迅雷、暴風影音、中網在線等雖然也在積極布局區塊鏈數字資產領域,卻因為這種數字資產在法律上的地位并不明晰,導致上述企業不能放開手腳,影響了自身的創新活力;一般消費者對區塊鏈數字資產的認識不足,不能準確認知區塊鏈資產的優劣,容易被不法分子披著‘區塊鏈’外衣進行詐騙,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王鵬杰提出應該開展區塊鏈數字資產項目“核準制”監管,推行個人區塊鏈賬戶“實名制”認證,做好區塊鏈數字資產投資者教育工作等建議,并提出探索建立國家層面的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在健全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后,在央行和證監會等部門的統一協作下,成立受監管的、高效廉潔的區塊鏈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為企業募資和投資者資產增值提供正規渠道。
新聞來源:人民政協網
http://www.rmzxb.com.cn/c/2018-03-03/1977358.shtml
民盟中央:建議建立基于區塊鏈的科技身份證制度。
提議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科技身份證”制度,使評價更準確更公開。
新聞來源:中新網
http://www.chinanews.com/it/2018/03-06/8460677.shtml
全國政協委員、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 結合區塊鏈發展保險業
保險業可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相信保險業回歸本源后,在提高保障能力方面,將來會做得越來越好。他表示保險業還可以多做研究,利用區塊鏈、云計算等技術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新聞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bx/bxsd/201803/t20180321_135143.html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制定區塊鏈發展專項戰略規劃
提出了關于促進區塊鏈技術健康發展的五點建議:一是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升監管水平;二是出臺區塊鏈技術與應用標準,規范相關技術與應用的發展;三是制定區塊鏈技術及產業發展專項戰略規劃,推動區塊鏈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國家戰略相結合;四是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建設一批具有帶動力的示范工程;五是推進國內外行業相互滲透與合作。
新聞來源:長沙晚報
https://www.icswb.com/h/101978/20180316/529061.html
全國政協委員王茜:建議將區塊鏈應用于醫療、扶貧及政務數據領域
建議鼓勵地方應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解決部門和各方數據權責不清、難保安全、難全面歸集、難有質量、難共享、難開放等痛點,構建責權清晰、安全可信的扶貧數據共享服務體系。
其認為應重點將扶貧、公安、民政、社保、醫院、金融等十多部門的數據上鏈,通過沙盒模式和智能合約技術,最大程度保障數據的安全使用,保證數據權屬不發生變化,解決數據共享部門的后顧之憂,實現貧困人口數據全面掌握,支撐完善建檔立卡、實現扶貧對象動態管理。
新聞來源:中國經營網
http://www.cb.com.cn/zjssb/2018_0310/1226940_2.html
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金李:區塊鏈的火爆與投資風口少有關。
區塊鏈火爆的最重要原因是,資本一直在尋找下一個投資機會,但目前風口實在太少了,看到區塊鏈的未來潛力,資金一下子沖了進去。
新聞來源:新京報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8/03/15/479171.html
3. 地方提案及看法
陜西:抓住新一輪的機遇期,利用陜西區域優勢和科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陜西數字經濟,搶抓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促進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
陜西省政協委員范九倫在地方兩會建議:科學編制陜西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營造好的數字經濟發展軟硬件環境;支持數字經濟相關領域科研平臺建設;發揮陜西優勢聯合培養復合型人才,為陜西發展數字經濟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瞄準區塊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數字文化等領域,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數字經濟示范基地,為其他區域發展數字經濟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標準和方案。
新聞來源:人民網
http://sn.people.com.cn/n2/2018/0128/c378288-31191367.html
廣西:應搶先發力,加快引進和培育區塊鏈產業,研發核心的區塊鏈技術
71名自治區政協委員的提案提出,廣西應確定區塊鏈發展戰略,盡快出臺關于加快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決定、產業規劃、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做好頂層設計和落實計劃的實施;引進和研發區塊鏈技術,實現“區塊鏈+”與行業的融合;設立區塊鏈產業發展基金,建立基于區塊鏈和可信網絡的創投孵化器;發起區塊鏈聯合產業基金,為區塊鏈產業落戶廣西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新聞來源:新華網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8-01/30/c_1122338652.htm
杭州:將加快培育區塊鏈,地位僅次于AI和虛擬現實,居于“量子技術”之前,位列第三
杭州市長徐立毅在召開的杭州市兩會上提出,2018年杭州將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動能轉換和結構調整,加快培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量子技術、商用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從而實現聚焦創新驅動和結構優化,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新聞來源:騰訊科技
http://tech.qq.com/a/20180204/009368.htm
成都:應打造中國區塊鏈技術中心
成都市政協委員梁剛在市兩會期間建議,要把成都打造成為中國區塊鏈技術中心。首先,盡快做區塊鏈產業調研和規劃,從產業高度確立成都作為中國區塊鏈技術中心的定位。其次,選取區塊鏈產業突破口,結合精準招商引資,打造具有未來應用空間的金融區塊鏈技術產業園。
新聞來源:成都晚報
http://www.cdwb.com.cn/html/2018-03/03/content_2407653.htm
婁底:市長楊懿文表示區塊鏈可重建婁底信用體系
婁底市長楊懿文做客新浪兩會訪談時表示:早在一年半前,婁底就已開始部署區塊鏈產業的引進。緣由是,前些年,婁底出現民間融資等問題,房價受到了影響,城市信用體系受到損傷。當發現區塊鏈可以為恢復城市信用提供幫助時,我們立刻跟中關村一些領先的區塊鏈企業接洽、溝通、引進,現在已有一些成熟的方案。區塊鏈幫我們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恢復城市信用,恢復企業信用,從工商登記開始,從園區做起;第二是為婁底創建食品安全城市。
新聞來源:新浪新聞
http://news.sina.com.cn/c/2018-03-16/doc-ifyshfuq1583833.shtml
貴陽:區塊鏈領域領先“起跑”
在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的集中訪談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貴陽市委副書、市長陳晏介紹說,貴陽在區塊鏈、人工智能、數據庫等方面取得突破,于2016年12月發布了《貴陽區塊鏈發展和應用》白皮書,建成了區塊鏈測試平臺、區塊鏈互聯網實驗室、布比實驗室等一批創新平臺。
新聞來源:多彩貴州網
http://www.gog.cn/zonghe/system/2018/03/10/0164600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