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供應鏈體系內的資金周轉,降低經營成本
傳統供應鏈金融中的上下游企業融資時,需要多方主體間的溝通協調。單次業務發生,需在對核心企業總體授信之下簽署單獨的合同或協議,重走單筆業務融資流程,過程繁瑣。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來說,供應鏈金融各參與主體事先在平臺注冊,融資時,融資方只需將融資資料上傳,平臺負責審核和辦理相關的流程和手續,極大的減少了溝通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供應鏈體系內的資金周轉率。
(二)提高核心企業整合其上下游資源的能力
首先,核心企業通過搭建線上供應鏈平臺,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入駐;其次建立完善的數據系統并積累上下游交易相關數據;最后接入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借助三方金融服務商為供應鏈注入資金流,從而提升供應鏈運轉效率,實現全平臺共生共贏的目標。
(三)解決信息的不及時和不對稱,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傳統模式下,供應鏈參與主體間傳輸的數據,為靜態數據,數據的傳輸時間往往落后于數據的生成時間。而通過在線供應鏈金融平臺,動態數據得到了實時有效收集,資金方能夠實時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融資申請、融資審核和款項歸還等狀況。
(四)打破地域局限,業務覆蓋對象和范圍更廣
傳統供應鏈金融由于技術受限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原因,只能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開展業務,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由于其具備了互聯網的無地域限制特點,通過融資企業的網絡化、自助化辦理,可以為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國家的供應鏈條中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目前,全球經濟放緩,產能過剩,行業風險過大,上下游企業賬期過長,賒欠嚴重,是催生供應鏈金融的原始動力。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業態的發展,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互聯網的興起使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成為了可能。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規模已達10萬億,預計到2020年可達20萬億。因此,對于已打通融資渠道、擁有物流平臺且在細分行業內占據先發優勢的核心企業以及公司主營業務增速放緩,有強烈依靠供應鏈金融業務轉型的企業來講,其具有發展供應鏈金融尤其是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巨大優勢。
二、代表案例分析(中企云鏈)
(一)簡介
中企云鏈(北京)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企云鏈”)由中國中車發起,聯合中國鐵建、國機集團、金蝶軟件等部分國有和民營企業,經國務院國資委批復于2015年5月在北京成立。2016年11月增資擴股后,聚集了二十三家股東單位。涵蓋工業及制造、建筑、軍工、能源、現代服務等五大產業資源,中企云鏈作為商業模式創新典型已被列為國資委央企雙創平臺之一,也是國資委重點支持的“互聯網+”和央地協同創新平臺。
(二)業務原理
云鏈金融平臺的云信流轉融資,本質上為核心企業應收賬款在平臺上的在線流轉和融資。即平臺采用信息化系統,配合電子簽名技術,把非標準化的“應收賬款”封裝成了標準化的“電子債權”,實現了整體業務的閉環處理。風控手段方面則是產業鏈上中小企業借用了核心企業的信用實現增信。
(三)業務結構

(四)業務流程
1.核心企業所屬集團企業、核心企業及其供應商、資金方申請入駐平臺,平臺對其進行企業認證并綁定電子簽名;
2.核心企業所屬集團以其自身信用取得資金方(保理公司、銀行、財務公司)對其提供的授信額度;
3.核心企業所屬集團分配給其旗下核心企業云信額度(云信的本質為核心企業所負供應商擁有的應收賬款)。
4.核心企業將其持有的云信分配給其供應商,該環節為云信開立環節;
5.供應商收取云信后,有三種處理方式:持有到期、進行轉讓或在云鏈保理公司進行融資;
6.供應商持有云信到期的,核心企業在云信項下應收賬款到期時將賬款支付給云信持有人;
7.供應商將云信轉讓給其下級供應商的,其下級供應商同樣擁有持有到期、云信轉讓和云信融資三種處理方式;
8.供應商接收到云信后選擇融資的,應首先向平臺關聯方云鏈保理公司進行申請,云鏈保理在向供應商提供融資后,可以向入駐其平臺的資金方申請再保理,該環節為云信的融資環節;
9.云鏈保理選擇將云信項下應收賬款進行再保理的,云信項下應收賬款到期后,由核心企業直接將款項支付給已向云鏈保理進行保理融資的銀行或保理公司。
(五)平臺價值分析
云鏈金融平臺無論是對于入駐其平臺的各類企業還是平臺運行主體以及整個社會和政策實施,都具有重大的價值,需要認真挖掘。

(六)設計主體以及法律問題分析


(七)中企云鏈供應鏈金融模式分析
中企云鏈通過聚集眾多央地大企業資源、金融資源,為大型企業提供免費供應鏈金融管理服務,致力于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實體產業和銀行協同發展的互聯網產融服務共享平臺。
1、“N+N+N”供應鏈金融平臺
在當前供應鏈金融垂直電商模式的基礎上,中企云鏈是一種“N家銀行+N家核心企業+N家上下游企業”的全線上“N+N+N”供應鏈金融平臺模式。

中企云鏈第三方服務模式,既不同于當前部分產業集團建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也不同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的交易銀行供應鏈金融模式。相較于部分產業集團自建平臺。
一是不局限于單一核心企業供應鏈,具有明顯的資金比較優勢;
二是資產豐富、風險分散,有利于滿足監管部門對資金端防范資金風險、分散投資的實際要求;
三是具有規模優勢,可以為企業級用戶提供綜合、全面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對于銀行自建銀企平臺,盡管銀行在資金、支付結算及金融專業性上有優勢,但大企業及其供應鏈上企業加入其平臺后,受其授信限制,其他金融機構無法加入,大企業將被綁架在一家銀行,導致企業巨大的流動性風險,這是所有大企業都不愿意做的。
中企云鏈通過整合眾多大企業集團內部資源、供應鏈資源與金融資源等諸多要素資源,打破傳統供應鏈金融封閉、單一壁壘,形成開放、立體的“N+N+N”產業鏈體系,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合作共贏。
2、供應鏈金融共享服務平臺
中企云鏈在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框架基礎上,結合供應鏈金融的反保理,創新推出“云信”產品(一種可拆分、流轉、融資的電子付款承諾函),為企業間應收應付往來款清算提供新選擇。
核心企業首先從銀行等資金方獲取授信支持,而后由核心企業根據其所屬子企業規模大小、經營狀況,由核心企業分配并在中企云鏈平臺設定所屬子企業可使用“云信”最高額度,其可分配的總額度即該核心企業取得的銀行授信額度。核心企業向供應商通過支付云信來支付貨款,供應商收到云信后有三種選擇,
一是選擇部分或全額繼續持有;
二是選擇部分或全額向平臺進行保理融資變現;
三是選擇部分或全額繼續支付給其他企業,實現云信在產業鏈企業間的廣泛應用。如下圖:

供應商通過拆分流轉所持有的“云信”,快速流轉到更多供應鏈上的廣大中小企業,免費清理企業三角債,大幅降低供應鏈交易成本。
同時,供應商也可以將持有的“云信”進行轉讓融資,即可實現T+0兩小時內的高效低成本融資。中企云鏈平臺保理公司以應收賬款商業保理的形式受讓相應“云信”,以再保理的形式將“云信”轉讓給銀行金融機構取得融資,在此過程中平臺保理公司僅收取非常低廉的固定服務費,不收取利差。從而將銀行資金以安全、便捷、高效的方式引入產業鏈末端中小企業。
如果核心企業資金充裕,以自有資金或財務公司和其他授信銀行提供流動性的情況下為產業鏈中小供應商提供自融資服務。云信到期后,由大企業將開立云信金額等值的資金劃入銀行,由銀行根據最終持有云信的不同對象進行清分,劃入持有云信對象的銀行賬戶。
三、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
“供應鏈金融”SCF(Supply Chain Finance)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流,并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則是“互聯網+”及“供應鏈金融”相融合的產物,是利用了互聯網IT技術從而具備高度線上化、自動化特性,并且在市場結構、交易結構、運營方式、風控技術等方面得以創新的金融服務。
傳統信貸產品風控主要關注融資人的“三品”(產品,押品,人品)、“三表”(電表,水表,納稅申報或海關報表)、以及“三流”(人流、物流、資金流);基于5C分析(Character、Capacity、Capital、Collateral、Condition),從公司素質、人力情況、財報質量、制度建設、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經營能力等等的定性和定量指標用評分表打分來判斷融資企業信用是否健康,根據融資人主體的資質給予授信額度。
但由于押品估值易變化、處置麻煩,財務報表、交易數據容易造假或者企業財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所以傳統信貸服務僅能覆蓋小部分相對優質的客戶群體,一般為大型企業。最終大企業融資成本低、額度高、容易審批,中小微企業則融資成本高而且融資困難。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風控則站在產業鏈整體角度評估, 將供應鏈中相關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基于貿易真實性給予產業鏈授信,注重資金閉環、四流合一,通過技術手段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所以能夠將資金有效注入到供應鏈中,為相關中小企業提供了靈活、全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是金融體系的有力補充。

如果以一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項目過程為例說明的話,從項目前期立項到后期資金落地運作的風控要點可以歸納為“項目整體、參與主體、融資標的”這三個主要維度。
打個比方,“項目整體維度”比較像一次旅行的路線規劃, 路線規劃正確與否決定了能不能走到終點(資金順利回款); ”參與主體維度”比較像乘坐的交通工具,是進行整個行程的承載物,找到靠譜的主體才不會在路上拋錨; ”融資標的維度”關注的是底層資產和供應鏈貿易過程,更像是發動機能源,有持續充足的能源才能保證走下去的動力。
每個維度羅列了以下一些小點作為參考,請見附圖:

例如首先從項目維度宏觀的分析,產業趨勢像三高行業等特殊情況的就基本可以不予考慮進入;先了解項目合作方的技術程度,可以提前判斷項目是否能最終實現線上化落地以及是否有技術風險;微觀上該項目是否能獲得有價值的數據、核心企業是否愿意分享授信、是否有劣后方參與、閉合式資金運作等是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剛性要求,都決定了項目能否對接資金最終進行下去。
參與主體和融資標的維度,可以簡單記憶為:從核心企業(數據)看過去,從融資主體看現狀,從交易看未來(短期)。
參與主體的維度包括核心企業的管理能力, 即管理健全的核心企業才有真實可靠的數據、穩定準確的回款時間、對上下游的管控能力等;而通過對融資人合理分級并選取合適的目標客戶,淘汰了極端的高風險客戶和低價值客戶;是否需要其他參與方協助,例如是否需要對資金支付結算的管控(通過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對貨物的管控(通過物流倉儲企業)、對交易的管控(通過B2B平臺)等。
四、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把控要點

來源:貿易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