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信息來說
從“八百里加急”到電報、電話到現在的互聯網(QQ、微信)等等的演變,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把信息高效、準確、及時的從一方傳遞給另外一方。
那么在現今的互聯網下,這種依托于服務器的中心化架構,其信息傳遞雖然高效,但會有什么問題嗎?答案是有的!目前中心化的信息傳輸面臨著兩個主要問題:
1.隱私泄露問題
我們經常會接到大量的騷擾電話、經常會有人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大老板等等并因此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究其原因就是信息泄露所造成的,影響比較大的如Facebook的信息泄露。
2. 高成本問題
隨著數據以指數級進行增長,未來還將有大量的智能設備間的數據傳輸,那么中心化的服務器若要擔負起這些巨量的數據運營,則必須投入更加高昂的硬件成本來提高其運算能力和安全性。
大家可能一直不理解一個問題:區塊鏈發票、溯源、征信甚至是摩根幣等,他們都號稱采用了
區塊鏈技術,那么按照我們的理解,應該是去中心化的、應該有運營節點的、有共識機制的等等。但是當你研究他們后,你會發現,上述這些它們都沒有。這是為什么?
其實原因很簡單,上述例子它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信息的公示,所以僅采用了區塊鏈的部分技術,如分布式賬本:由一個中心化的主體(強權部門)通過分布式賬本來發布信息,在賬本中的其他參與方只有存儲、查閱、監督的功能。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高效、透明、減少中間成本而且某個環節遭到攻擊,并不會影響其數據的安全性(如丟失、篡改等等)。
對于價值交易來說
在中心化交易的情況下,當我們和對方進行交易的時候,會面臨著核準、審批、注冊等一系列中間程序,這就產生了如成本問題(們的商業社會中,處處存在著中介,銀行間的清算、國際間的清算),如壟斷問題(HB的超發、賬戶的控制)等等,極大的降低了價值交易的效率,增加了交易的成本。
而采用了區塊鏈技術則會解決上述問題:
1、如果兩個人需要進行點對點交易,但這兩個人如果彼此并不信任,怎么辦呢?解決方案是由第三方保管憑證或者交易的賬本。
2、有人想到了用非對稱加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即公私鑰密碼,這樣可以完成兩人間的點對點交易,但這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交易,如果是多方的交易怎么辦呢?解決方案是引入分布式賬本。
3、引入分布式賬本之后又帶來雙重花費的問題。比如一筆錢明明在A的記賬上花出去了,但在B的賬本上還沒有花出去,這時候我們要相信誰的呢,因為是一個分布式賬本,誰都有自己的賬本,這就是所謂的分布式一致性,這時候就需要引入共識機制。
4、中本聰想到把工作量證明機制引入共識之中,它是給驗證交易投入一個成本,這個成本就是計算的消耗、
能源的消耗。投入計算的消耗越高,防止發起50%攻擊或者雙花的壁壘就越高,這就是工作量證明機制的來歷。
從上述原理我們可以看到價值這個東西和信息很不一樣,價值必須是唯一的、不可復制的、所有權唯一的,而信息則是可以無限復制、可由多人所占有的。正是基于價值的這些特點,中本聰采用了分布式賬本、工作量證明、數字簽名、加密算法等等技術,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保證了“我的財產我做主”。
結語
無論是信息傳輸還是價值交易,我們都是從一方到另外一方,從個人到個人,從公司到公司,從國家到國家,從這個中心到哪個中心,總之是要達到點對點的效果。
在達成這個效果的方法上,則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而從這兩者的效率和安全上講,去中心化的這種方式則是最優的一種方式,因為最直接的、成本最低交的、真正市場化的交易方式就是沒有任何中介的點對點的交易。
而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系統則是這種最優方式的一種,我們從中可以知道的是,中本聰的主要目的從來就不是去中心化,而是點對點的交易。換句話說去中心化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方法,而不是結果。理解了這點,我們才是真正理解了區塊鏈的意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