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5177
    • 0
    • 分享到

    8萬億假的新世界!35億奢侈品被查,造假者月入百萬……

    2019-3-18 20:19

    來源: cnfol-com

      打假,是同人性陰暗面進行的一場戰爭。



      2018年8月,美國國土安全部破獲一件“驚天大案”。


      不計其數的假冒奢侈品,包括LV手提包、愛馬仕皮帶、香奈兒香水等,在紐約浮出水面。涉案貨品之巨,足夠鋪滿好幾個“超級碗”橄欖球場。4.5億美元(35億人民幣)的案值,更超越了2400多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收入。


      造假者的手法,更讓人叫絕。


      他們先創立了8家獨立公司;接著,用不同公司的名義,分別訂購大量高仿奢侈品和名牌商標;大搖大擺運到海外,再貼牌組裝,瘋狂傾銷。


      而長島、曼哈頓、皇后區、布魯克林的正規奢侈品門店,也在假貨案中淪陷。真假混賣,早就是公開的秘密。


      北美海關數字,暴露出一個制造業超級大國的如日中天。


      我們的打假斗士們面對的,則是比美艱巨一萬倍的工作。強力打假的成效,既顯著,又無奈。


      2015年,執法部門打掉一個制售假LV的窩點;一年后,他們再打掉一個同類窩點時發現,作案的是同一撥人。


      2018年,某造假團伙被團滅,警方抓捕時發現,犯罪分子下至19歲學生,上至67歲外婆,50多個親友都陷在案子里。


      打假多年,深感應加重懲處,否則就是:罪犯笑死、警察累死、群眾急死、消費者哭死。



      但造假者的腳步,早將全球的假貨產業鏈編織得密如蛛網。


      從任何一個假貨攤點出發,你大概率會追蹤到某個繁榮的商業地標,但它們,也只是假貨汪洋里的中轉角色。


      2018年2月,一位大律師偷跑到某皮具城,親見了假貨“國際貿易”的精絕時刻。


      這里店面冷清,客人卻絡繹不絕。拉客的相當警惕,他們會老道地跟你攀談,確認不是“釣魚”后,才帶你走進另一棟老樓,用暗號穿越三五道關卡,方能窺見假貨世界的冰山一角。


      這里的行規是:要買付現款,不買趕緊滾。


      親眼所見,一群“老黑”在翻譯的協助下全力梭哈,買下一大袋高仿奢侈包后,迅速遁去。


      不久,它們或將出現在歐美的地攤或展柜里。


      此外,這里假包裝、假物流、假海外單據也一應俱全。海淘的消費者以為的“進口正品”,很多出自這些幽暗地庫。


      在廣袤鄉村,假貨更是“大有作為”。


      一位知名企業家發現,在老家農村,30%的商品是假貨。


      從脈劫、康帥博、粵利粵、大白免、六個垓桃,到Abidas、小米新品、趈能洗衣粉,乃至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在農村,貨不但假得離譜,甚至比一線大城市更貴。


      由此認定,買假貨不僅侮辱了你的錢包,還侮辱了你的智商。  


      有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假貨總損失(包括品牌商損失、工作機會流失及消費者健康安全損失等),高達1.2萬億美元(8萬億人民幣),相當于當年10%的GDP。


      世界經合組織指出,我們生產了全球63.2%的假貨。在美歐日,它們的占比分別為87%、75%、90%。


      這種論調,不是空穴來風。


      一位游客表示,他最大的收獲,是發現了深藏于東方古國的無上“福利”。他像大律師一樣勇闖“虎穴”,喜滋滋買回了4個LV包包,“豪爽”地當作圣誕禮物送出。


      在他看來,3000美金的正品,并不比30美金的假包好到哪里去。


      最重要的是,妻子歡天喜地,他還受到親友們跪舔式膜拜。


      美民調顯示,57%的人承認“買過假貨”,70%人認為“買假無罪”。圣誕節,早就成為席卷全美的假貨大趴。


      一位專打知識產權官司的大律師都承認:在北美,買假是一件又酷又時髦的樂事。


      但實際上,賣假在北美構成重罪:初犯面臨最高10年監禁、200萬美元罰款;再犯就是20年監禁、500萬美元罰款。


      這樣的嚴刑峻法相當唬人。然而——


      在紐約曼哈頓運河街,高仿奢侈品常年被哄搶。


      在洛杉磯桑提巷,150多家專賣服裝鞋帽、美妝用品的小店鱗次櫛比,號稱“假貨一條街”。攤主們表示,消費者對假貨心知肚明,毫不在乎。大肆采購的,除了二道販子,還有高檔美妝店主和影視圈化妝師。


      在時尚之都巴黎,周末有自發假貨集市,耐克、喬丹、彪馬等,通通通通通通10歐元,放浪得像江南皮革廠的法國分舵。


      你說美法的警察叔叔們不知道?那華商韜略怎么知道的?


      典型的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同時甩黑鍋給我們。



      2017年12月,某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陡然上頭條。他的“女徒弟”在網上秀了下師傅給她買的香奈兒限量版“原子彈”包,就慘遭網友深扒。


      尷尬的是,這款號稱8萬塊的手提包,確實是A貨。倒不是網友的火眼金睛能看穿網絡,而是有人把藝術家與店家的合影貼了出來。


      明星知假買假,也不稀罕,但這樣被大白于天下,相當尷尬。


      好在當地有關部門,終于掌握了“重大線索”,一場“春雷行動”,把皮具城也扒了一遍。


      這種知假買假者,也收獲了一個小布爾喬亞式的綽號——“樊勝美”。


      在熱播劇《歡樂頌》中,手頭捉襟見肘的樊勝美虛榮心爆棚,擅長以各種“A貨”充門面,呈現出“白富美”的面貌。


      Burberry斗篷式外套(7000塊)、MaxMara駝色的大衣(38000塊)、Bottega Venata紅色羊皮包(20000塊)、Loewe Puzzle白色休閑小包(17900塊)……


      這些閃瞎人雙眼的行頭,顯然不是一個月薪一萬、合租住房的都市小白領買得起的。


      當曲妖精炫耀自己的LV小箱子時,樊勝美趕緊把Sophie Hulme包往后挪了挪,假的。


      而當曖昧對象送了個真·BV手袋給她,樊勝美抱著聞了又聞,一句“真香啊”,道不盡A貨買家的艷羨與心酸。


      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樊勝美”簡直不要太多。


      有位打假人士一針見血指出:表面上,造假是萬惡之源;實際上,買假者的需求隱秘地操縱著一切。


      有時候,連打假的線索都會來得很奇葩。


      有位浙江嘉興的消費者,看中了一家網店的Gucci(古馳)T恤。同款正品賣幾千,網店只賣93,這樣的破盤價讓他斷然剁手。可收到T恤后,他猛然“發現”是假貨,結果憤然舉報。


      實際上,這款山寨T恤,銷量過千、營收破10萬。大多數消費者知假買假,高度好評。店鋪遭取締后,更有人憤怒表示,舉報人非蠢即壞。


      這種現象,讓馬首富也深感無奈:有人花58元買“勞力士”,我能怎么辦?


      有人認為,“樊勝美”式虛榮心,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人類社會史告訴你,它其實相當有力量。


      1980年,贊助了莫斯科奧運會的阿迪達斯,頓時變身為紅色帝國的頭號潮牌。商人們瞅準商機,使它價格瘋狂翻倍;此外,人們想盡一切辦法造假。


      按照莫斯科高級餐廳的規矩,進門本要先付3盧布“進門費”。但要是你穿著阿迪達斯,這筆錢——不用給。


      這樣的鄙視鏈,不可遏抑地催生出人類的虛榮感。


      穿愛馬仕的看不起穿勁霸的,開奧迪看不起開奧拓的,用蘋果的看不起用錘子的……


      這種虛幻的體面感,不分國別地域、人種膚色,精準貼合人性。造假者只是迎合了這種需求,創造出“假冒不偽劣”的奇跡。


      對于收入低、虛榮心強的人來說,充門面的假貨,成為一種真實的“剛需”。


      但實際上,一些位高權重、富可敵國的大人物,對假貨同樣趨之若鶩。



      2008年前后,當菲爾普斯在水立方奮勇奪金時,他的親娘卻在某水街奮力血拼。憑借“我兒子是菲爾普斯”這句霸氣側漏的Slogan,老板們對她頂禮膜拜,任由她開出駭人聽聞的破盤價。


      在世界足壇教練福布斯排行榜上,9次霸榜的“狂人”穆里尼奧,率領國際米蘭全隊前來掃貨。憑一己之力,穆帥扛回了4大包尖貨,其中絲質連衣裙、兒童運動鞋最讓他沉醉。


      連美前總統老布什,也在真絲龍袍睡衣面前把持不住。遒勁絲滑的蒼龍,或許喚醒了這位84歲老者對年輕時代的懷念,他一次買7件的大手筆,更贏得了一片叫好。


      在國外旅行攻略上,這里以“假冒不偽劣”馳名世界。《紐約時報》的評價是:這里到處是口齒伶俐、鍥而不舍的店主,并把假冒的包包賣給天真的老外。


      但消費者到這里,從沒指望買到正宗貨。


      YouTube上,傳授“砍價術”的視頻多達10萬。人們在這里肆意游蕩,悍然殺價,就是為了享受開價600、砍價100,并將高仿奢侈品便宜拿下的快感。


      至于自己究竟買的啥,誰還不門兒清嗎?


      以往,國人制假、售假、買假,大都是窮得迫不得已的選擇。但當世界的大門打開,國人才發現,環球同此涼熱,“尊重”知識產權的發達國,對假貨照樣很HIGH。


      而當國人逐步走向小康,“貧窮假”開始減少,“虛榮假”日益增多。假貨的潮水看似改變了方向,供需背后涌動的人性卻永恒不變。


      誠如保護野生動物所倡導的,“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樊勝美”,哪有“某水街”?


      一位打假人士真切表示:不管怎么打,也打不了虛榮的假,“你怎么可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至于怎么打這種“虛榮假”?我們其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是想強調一點:

     

      解決問題的根本,可能早就是買假,而不是造假了。


      消費者每買下一個假包,就是在經濟世界的投票箱里,為假貨投下了一張贊成票。它將誠實者漸漸驅離,卻讓造假者越發強大。


      這樣,最終會創造出一個“假貨互害型”社會:有人賣出一堆假包后,開心去吃火鍋。看到假疫苗新聞,也不免義憤填膺,卻付了張假鈔跑了。回到家后,因為跑肚拉稀,吃了盒假藥,為治病不得不更努力賣假;火鍋店老板看著假鈔一聲嘆息,邊加地溝油、邊切假羊肉,告訴自己一定要“早日發財,移民美國”。


      買假的消費者,正是造假的第一驅動力。


      天道好輪回,假貨饒過誰。所有命運中饋贈的假貨,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作者:熊劍輝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