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來源:2019年2月28日,在2019年中國IT市場年會上,樹根互聯CTO兼聯合創始人劉震進行了以“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為主題的精彩分享。筆記俠作為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封圖設計&責編 | 智勇
深度好文:3605 字 | 6 分鐘閱讀
本文優質度:★★★★★ 口感:蘇打餅干
筆記君說:
消費互聯網的紅利期已過去,產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或將成為下一個紅利期。
以下,盡情享用~
今天我主要講的是,工業互聯網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工作。
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有兩大因素:
第一,供給側不斷上漲的價格,再加上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據統計,未來十年每年會減少1千萬勞動力,這意味著到2035年,勞動力相對2018年會減少1/3,招工難現象會越來越加劇。
第二,市場需求越來越少。
中美貿易戰使得出口減少很多,現在的基礎建設沒有大量增加,市場需求也沒有什么增長,所以需求越來越少。
工業側產能過剩,特別是傳統產業水泥、鋼鐵,新產業也是一樣,比如光伏。
現在很多制造業做的都是低價值的加工,產品核心競爭力有待提升,這些都是工業互聯網著重解決的問題。
怎樣通過先進的工業互聯網技術解決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解決增量收益的問題,解決存量資產管理的效益提升以及為客戶提供最有價值的產品,這些都是工業互聯網著重解決的。
1.勞動力缺口怎樣解決?
據統計,在特種產業持證工人有1300萬就業人員,這些就業人員70%的時間花在了數據采集,我們通過和數百個客戶一起合作,把工業互聯網的技術應用在這些企業的服務當中,產生的結果是減少了70%的數據采集和分析的時間。
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專業技術人員在就業隊伍中的比例越來越小,現在是10%,而且我們的工業知識都掌握在這些工人手中,怎樣能夠保證這些工業知識能夠集成下去,這是工業APP能夠提供的價值。
2.增量收入怎樣提升?
我們現在的后市場服務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在西方國家后市場的利潤占比是40%以上,在中國現在只有20%,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