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
幣安悄悄開張,平臺幣BNB上線。之后,
OKex、
火幣、ZB等交易所紛紛推出自己的平臺幣。平臺幣玩法不斷增多,融資、減免交易手續費、吸引新流量、投票上幣、持幣上幣、持幣分紅等輪番上演。
其核心邏輯無外乎通過平臺幣活躍用戶,同時“鎖倉”平臺幣減少流通,最后拉高市場對平臺幣的需求。這簡直就是理想的
加密貨幣模型,2018年,平臺幣可能是
區塊鏈行業唯一真正有實用價值的加密貨幣。
如今,除了為項目提供
ico通道,幣安還將BNB打造成了幣安鏈的主網幣,趙長鵬稱,“未來 LaunchPad 和幣安上幣會優先考慮在幣安鏈上發幣的項目。”
用 Labs 孵化項目,在幣安鏈發幣,然后通過 LaunchPad 平臺 ICO,最后由幣安交易所完成二級市場流通。星球日報把幣安的“一條龍服務模式”比喻為“造星工廠”。
一旦某種業務成了模式,模仿者就會蜂擁而來。早在2018年5月,張健和
FCoin帶著交易即挖礦模式出場,FCoin 只用了15天交易量就超過了幣安、OKEX 、火幣等6家交易所24小時交易量之和,FT價格最高上漲了約100倍。這激起了交易所混戰,OKEX和幣安宣布扶持交易挖礦交易所,火幣則干脆翻版交易即挖礦模式,更多同質交易所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火爆之后,這一模式的結果無疑是一地雞毛。
據QKL123顯示,2019年以來,火幣HT從0.88美元漲至1.54美元,漲幅約1.75倍。OKB從0.57美元漲至0.96美元,漲幅約1.6倍。幣安BNB從4美元漲至13.75美元,漲幅約3倍。BNB遙遙領先,這背后的邏輯不難理解,幣安為BNB找到了更多的應用場景,注入了更多想象力。
如今,火幣和OKEX在“ICO玩法”的節奏上慢了一步,但從布局看,再造一個“造星工廠”難度并不大。比如,火幣在2017年底成立火幣Labs(火幣孵化器),2018年6月宣布啟動火幣鏈(Huobi Chain)。OKEX也是一樣。可能關鍵在于,是否值得冒險一戰,畢竟,ICO是有政策風險的。
但可以確定的是,對于頭部交易所而言,開發平臺幣的使用場景或許是進一步推高平臺幣價格的優質方案,其中,帶著眾籌帽子的ICO自然是不二法門。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