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MO一般被譯作錯失恐懼癥,是指人們擔心因為自己的選擇不當而錯失了某些事情或機會時,所引發的一種持續的焦慮情緒。換句話說,當你想象某件事情本來可以不是現在的狀況時(比現在會好上很多時),這種焦慮就會不斷襲來,讓你感覺自己所做的某個決定是錯的。
當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占領我們的生活時,FOMO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最普遍性的情緒,但也可以認為,正是因為FOMO,社交媒體才得以成功地俘獲人們如此多的注意力,讓人們對它依賴、成癮。
這種發生在社交領域的FOMO是指人們擔心他人在自己不在時經歷了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因此陷入了憂慮,并產生了想要與別人在干什么始終保持關聯的渴望。
640社交FOMO爆發的導火索是因為,在過去我們只能有限地了解他人的生活,但社交媒體營造了一種易于參與且讓每個人都處在核心位置的環境,使得我們能夠無時無刻的最大范圍的觀察到他人的生活。
只需一鍵點擊,就知道自己錯過了什么,這給了FOMO絕佳的生長環境,它被最大限度的激發了。
一個循環形成了:社交媒體讓人們看到了他人的生活,引發出FOMO情緒;而FOMO情緒,即錯失恐懼,讓人們想要更多地關聯他人的生活于是更加沉溺于社交媒體。
雖然自我決定論認為獲得「自己與他人是相關聯的」這種感覺是一種合理的精神需求,但顯而易見,這種需求如今被病態地放大了。
還有另一個循環:FOMO情緒讓人們想要知曉其他人在做什么;可一旦觀察到他人的生活——雖然這些生活往往是加了「濾鏡」的并不真實的生活——人們又常常容易產生嫉妒等消極的情感;人們也許可以通過「發布」自己的生活來獲得治愈與肯定,但這種自我展示又成為了他人的FOMO之源。
于是,FOMO有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它幾乎成為了當今社交媒體中最大的通病與痼疾。
諸多科學家與科研小組進行著FOMO主題的研究,從心理學、社會學、行為學等等層面,但顯然他們還未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反而,像Snapchat這種更新型的社交媒體,還在通過設計策略以便更多地激發人們的FOMO情緒,從而獲得自己在商業上的成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