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自2018年11月創業板的消息發出,各地政府紛紛響應開啟科創板企業“選秀”模式,摸底科創型企業,還有地區推出獎勵政策。
北京中關村示范區在去年12月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 的名單,總計不到30家企業,以“黑科技+獨角獸”為篩選企業的關鍵詞,剔除了“獨角獸”中模式創新類企業。
科創板歡迎的是“硬核技術”企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專門定義,目前分為7個領域,23個重點方向,這7個領域是“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
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并未涵蓋
區塊鏈產業。
相對的“軟科技”,國盛證券研究所認為是指商業模式創新為主,研發投入低,新產品從研發到上市時間較短,費用主要在營銷和市場推廣容易被復制。區塊鏈便被列為“軟科技”的代表行業,除此以為還有互聯網營銷、網絡游戲、網絡直播。
與傳統互聯網企業不同,區塊鏈企業目前大部分技術和應用場景都尚未成熟,商業模式、企業估值、技術應用等也并未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這些都是區塊鏈企業進入科創板的障礙。目前,連“礦霸”比特大陸申請在
香港上市也以AI為名頭,但卻可能因不符合上市適應性原則而無緣港股。
除此以外,科創板配套規則還明確了發行主體的經營條件,要求發行人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 3 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主營業務、控制權、管理團隊和核心技術人員穩定,2年內無重大變化;并公布了5套市值標準,而區塊鏈領域還鮮有企業達到這個標準:
(一)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二)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占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三)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四)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
(五)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并獲得知名投資機構一定金額的投資。醫藥行業企業需取得至少一項一類新藥二期臨床試驗批件,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但不可否認,科創板對于包括區塊鏈在內的行業有著積極的影響,鏈法團隊龐理鵬律師曾撰文指出,科創板也在影響著區塊鏈公司向合法合規的方向去發展。當回歸理性、擁抱監管、苦練內功成為區塊鏈市場的主基調,也許就會未來可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