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工作量證明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共識協議,它的十周年紀念日都已經過了。它從 2009 年開始在
比特幣中應用,是最早投入應用的共識協議,它的使用效果非常好。
雖然出現了一些針對在
區塊鏈上構建的智能合約和解決方案的黑客攻擊和漏洞襲擊,但是在創造了超過一萬億美元市值的 10 年間,沒人能夠成功地利用工作量證明本身獲利,這足以證明這種協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但是,工作量證明本身存在的某些缺點和爭議正將我們的目光引向替代的共識機制,例如權益證明。
交易處理能力是工作量證明的缺點之一。理想狀況下,工作量證明在全世界范圍內每秒可以處理 10 到 20 筆交易。
雖然聽起來很多,但是和傳統的交易處理系統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舉例來說,Visa 的支付處理系統每秒最多可以處理 7 萬比交易。
為了讓區塊鏈繼續作為一個成功的解決方案平臺,我們需要尋找其他的共識機制,它們的交易處理速度應該能夠和傳統的技術相抗衡。
工作量證明本身還存在一些其他爭議,其中一個爭議就是中心化問題。
從本文中讀者可以看出,區塊鏈的要素之一就是去中心化的理念——區塊鏈網絡中的任何中央機構、中介或參與者都不得擁有過多的權力。
我們現在在工作量證明上看到的是軍備競爭,挖礦者們為了盡可能提供挖礦效率,不惜購買各種各樣的設備、專用硬件、專用挖礦裝置,以獲得競爭優勢。其中獲利最多的就是可以使用便宜電力的大型數據中心。
現在,比特幣網絡幾乎 80% 的處理能力集中在中國的 6 個大型數據中心。
很多區塊鏈支持者和純粹主義者認為,一個地理區域不應該享有如此程度的集中(我本人也同意這個觀點)。
我們希望通過權益證明來改變這種現狀,權益證明去除來群體共識的工作模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專門形式的博弈機制。
權益證明的設計理念是,如果不需要用專用的硬件來達成共識,使用任何設備的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共識決策過程。
這些設備可能是你書桌上很久沒用過的舊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 iPad。
權益證明可以實現更廣、更去中心化的設備選擇范圍,讓更大的網絡規模參與共識過程。
交易處理速度和去中心化理念是轉向權益證明的巨大驅動力。權益證明未來發展如何,我們將拭目以待。
今年我們將看到
以太坊引入 Casper,如果它被證明是一個成功的共識機制,屆時更多的區塊鏈將會追隨以太坊的腳步。
當你聽到有人爭論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的優缺點時,你要理解這些爭論的意義,為什么我們要從工作量證明轉到權益證明。我們正試圖克服工作量證明的一些大局限,盡管直至今日它表現得一直不錯。
我們正試著找到一種交易處理速度可以和傳統技術相提并論的共識機制,這種機制去除了工作量證明本身存在的一些中心化特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