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國,
如果有什么人生契機可以點燃一代人的激情,
可以讓青年精英對自身和未來保有希望,
那只能是創業。”
首部記錄當下中國創業者的紀錄片《燃點》,
鏡頭對準了正在發生的創業史,
14個月,拍了14位處在風口浪尖的CEO:
羅永浩、戴威、Papi醬、馬薇薇……
他們在片中沒有臺本、沒有演技,
暴露出最真實的、甚至是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豆瓣上,點贊最多的評論是:
“錘子科技和羅永浩能堅持到上映嗎?”
然而,總導演關琇說:
“《燃點》不以成敗論英雄,
每一個走上創業這條不歸路的人都值得尊敬,
因為他們其實是社會前進的動力。”
自述 關琇 編輯 莫竣威

《燃點》導演關琇
《燃點》是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生存狀態。
主角一共7個人,包含了移動互聯網行業過去幾年來最有代表性的創業者,比如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ofo創始人戴威、網紅papi醬、《奇葩說》首任“奇葩之王”馬薇薇等。
片子是從2017年5月開始拍攝的,拍了14個月。最開始是選了13家公司,總共14個創業者,其中的7位跟拍得比較頻密,也算是電影的主角。

這幾年中國迅猛發展的速度,和年輕一代創新的速度,使得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縫隙,都被這幫創業者做出來的東西迅速填滿。五年前,你可能都不能想象,今天你用美團叫外賣,用滴滴打車,用餓了么訂餐。創業者們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真真實實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在移動互聯網這個殘酷的下半場,我覺得應該有一個影像記錄這段非常熱鬧的歷史。
在任何時候都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一遍一遍在路上熬。這部紀錄片,讓大家看到的,是當下創業者們最真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也許不為人知的另外一面。
羅永浩:一個有演講恐懼癥的“相聲演員”
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
老羅是一個被貼上“情懷”標簽的創業者。
因為特別會說段子,他曾經是新東方最走紅的英語老師。后來自己出來單干,創辦了牛博網和“老羅英語培訓學校”。2012年,他40歲,成立了錘子科技,說要做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
“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風格。他有很多經典語錄,新東方時代,他說“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做了手機之后他說,“世界上唯一一個會做手機的人是喬布斯,但是他死了”、“剩下一群笨蛋在做手機”、“我感覺這個重任落在了我肩上”……
在大家眼中,羅永浩一直是一個特別能說會道的人,但你能想象嗎?老羅有演講恐懼癥。
創業這六年,他有很多的不快樂,但最不快樂的,原來是當眾演講。

而且他怕鏡頭,不愿意被拍。一看到鏡頭就渾身不自在,就是那種生理反應。
我一開始以為是不熟,心想等拍一段時間之后熟了就好了。沒想到他是真的從頭到尾怵鏡頭。我跟他說:“你就把我當空氣。” 但畢竟不是空氣。有機器,還有兩個人杵在那。
后來我就租了一個“電兔子”,軌道攝影機,放在他的辦公室里,記錄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導演組就在屋外看著畫面,他那部分的鏡頭,就是這樣拍回來的。
采訪他時,房間幾乎是全黑的,只有他坐的地方打了光。我和攝影師就貓在一個角落里和他對話,他看不見我們。

跟老羅接觸這一年,我發現他并不是為了賣情懷而賣情懷。他真的就是喜歡這件事。
他是頭驢,吃得很少,所有的心思都在拉這個磨。每天24小時,都撲在自己的事業上,基本上沒有個人私生活。
他從來不談他老婆,在我們這個片子里是第一次談。說一個月可能跟老婆吃不上兩頓飯,在一起的時間就更不用提。
發布會前夜,羅永浩與員工工作至凌晨
他平時就住在辦公室。凌晨3點,他問一個員工:“你今晚大概幾點睡?
本來我們想拍攝他睡覺的地方,因為就在他辦公地方的旁邊。他說不行,下不去腳,太亂了。他累得不行的時候,我說你要不去床上躺一會兒,反正你住在這。他很巧妙地避開:“怎么?這個紀錄片還有床戲?”

電影中有一幕,在錘子2017年春季發布會的最后階段,老羅一度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如果有一天,這款手機賣到一兩千萬臺,你們要知道,這是為你們而做的。” 他哽咽了。
私下里他說:“隨時發不出工資,隨時倒閉,隨時被債主圍樓,那個時候是想過自殺的。”

我想羅永浩除了是一個企業家,還是公眾人物。所以錘子科技的資金問題、市場問題、產品問題,都會被放到很大。這段時間關于錘子的負面新聞不斷,資產被凍結,員工薪酬被拖欠,老羅也據說辭去了錘子科技的法人和董事長職位。
企業做得不好,任何人都需要反思。那我們就忠實記錄。他和公司能不能挺過這次的難關,我不知道,但我希望他可以。
戴威:26歲身價過百億,27歲跌落神壇

ofo創始人戴威
我們和戴威接觸的時候,他和他的ofo正處在最意氣風發的時刻。
公司創立才一年多,就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投資項目,業務甚至鋪到了美國、英國、新加坡。26歲的戴威,登上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的榜單。

我們正在拍攝的時候,傳出了ofo和滴滴決裂的消息。 如今,片子要上映了,小黃車的各種負面消息滿天飛:融不到錢,供應商欠債還不上,1000多萬用戶等待退押金。戴威本人被法院頒“限制消費令”,出行坐不了飛機,住不了酒店,不能買車,不能買房。
這個27歲的小伙和他的公司,正在陷入至暗時刻。

2018年12月,用戶在ofo北京總部排隊退押金
如果要為片中的每一個公司定一個標簽,那ofo的標簽就是“速度”。
幾個從校園出來的小孩成立了公司,ofo的高層都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在挨著窗戶的最后一排辦公,天天吃盒飯。
然后他們占了一棟樓的一層,又擴張到兩層、三層。從20多人到200人,然后幾千人,突然估值就過百億。這種成長的速度可以說是前所未見的。

27歲的戴威,是一個有些靦腆、外柔內剛的小孩。非常的有禮貌,為人很溫和,不太善于表達。對于ofo的發展,一年前,他還是很有自信的。片中有一個場景,戴威在ofo一場活動上發言:
“Uber在全球每天提供700萬次出行服務,而ofo現在是2500萬。我們的目標就是在世界每一個城市、每一個角落,只要你看到一輛小黃車,都可以騎。”
另一個場合,一個外國的嘉賓跟戴威聊天,外國人問:“你能想象ofo三年后或者六年后會發展成怎樣的規模嗎?”
戴威毫不猶豫地回答到:“我真的想象不到。”

2017年,戴威出席ofo在大連舉辦的體驗活動
雖然我們追蹤得很密切,但還是覺得不容易跟住,因為速度太快,變化太快。最開始拍攝的項目負責人,過兩天就去干別的了,因為公司的結構不斷在調整,可能這個人就成了另外一個部門的負責人。然后再來一個,再來一個。
這種速度,可能也預示了他們的危機。
前段時間,我給戴威看了成片,他說這段影像“是一段歷史了”。去年的那種春風得意、土匪一樣的高歌猛進“都是過去時了。”
他說樂觀和天真“可能在我們幾個創業小伙伴的臉上,再也看不到了。因為我們是會長大的。”

未來,ofo可能會成為各大商學院里的一個經典案例吧,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個案例。不但戴威本人要好好總結,所有的創業者我覺得都是要總結的。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朝氣蓬勃的創業團隊。我覺得就算真的失敗,只要處理后善后,對投資人、消費者交代好,也沒什么了不起的。戴威還年輕,他還可以從頭再來。
金星: 醫美信息行業最大的大咖,卻不懂整形
新氧創始人金星
這個金星不是做過變性手術、現在成為著名主持人的舞蹈家金星。他是醫美APP“新氧”的創始人,這是他第三次創業。
他不懂醫院,不懂整形,也不懂手術。金星以一個互聯網產品經理的身份進入了這個他完全陌生的行業,這是當下創業最神奇的地方。

金星在踏足這一行之前,已經想得很清楚。他說,“當有一天醫美成本非常低,技術非常發達,每個人都很漂亮,這個時候大家關注的就是你的內涵了。”
所以你能看出,他怎樣開始、每一步怎樣做、能達到什么效果,邏輯非常的清晰。他也是我們拍攝的所有創業者當中,思想最成熟的一個。
然而,兩年前,他第一次跟我講創業經歷的時候,泣不成聲。那種痛和傷害,都是在骨子里的。

金星第一次創業的項目叫“美麗家族”,是一個社交購物社區。因為種種原因,一年后他們的資金鏈斷了。金星就開始跟家人借錢,跟朋友借錢,最后是彈盡糧絕,做不起來。
最后一天,他在辦公室跟大家說:“你們把外面的電腦都分一分,散了吧。” 等員工都走了,他躲在辦公室里,哭了一個下午。
第二次創業,他還是做導購社區,叫“知美”。結果又遇上了金融危機,慶幸的是,和第一次比起來虧得沒那么大。

他失敗了兩次。但是,這兩次失敗是他巨大的養分,所以新氧現在走得很穩很順。
我采訪他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我們不是做醫美的,我們是做互聯網的。”
女創業者和男創業者沒什么區別

馬薇薇和Papi(姜逸磊)
開拍前,大家有討論過是不是要找一些女企業家。
雖然商場上沒有女創業者的標簽,但電影確實需要女性視角。我們最終選定了Papi醬和馬薇薇。因為她們都是自媒體創業浪潮中的幸運兒,當然本身也自帶流量。

2015年,Papi醬在網絡上傳了一些吐槽短視頻,因為兼具美貌和搞笑,迅速獲得網友追捧。巔峰時期她的個人IP估值近3億,一條廣告,拍賣價達到2200萬。
現在她可能沒有之前火了。在做一個叫Papitube的內容生產機構,自己當老板,簽約了60多位視頻博主,生產美妝測評、美食、萌寵、旅行等各方面的短視頻內容。
這個姑娘特別可愛。其實她本人是很安靜的。沒有事情的時候,就在家里宅著,看書,也不怎么出去逛。

而馬薇薇本身就是辯論圈中的名人,因為《奇葩說》爆紅。之后就跟《奇葩說》的明星辯手一起創業,專門做知識和娛樂方面的內容產品。
這兩個女生都是迅速地成名,然后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商業當中去。不過,從一線網紅藝人到公司的創始人,這種身份的巨大的轉變,其實是有很大的沖突性的。
我個人理解是,創業沒有男女之分。在這條路上,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大家并不會因為你是女生,就多照顧你。

兩個人在鏡頭下都是超級真實的,一點兒也沒有所謂藝人的做派,我都很喜歡。
尤其是馬薇薇,我跟她比較熟。剛開始找到她,我說我想跟拍你創業,但我可沒有錢。她回了我一句:“我們也不會瘋狂到問紀錄片要錢。”
創業面前,人人平等

傅盛和安傳東
安傳東是代表當下絕大部分草根創業者的現狀。他出身在農民家庭,沒有資源,沒有經驗,也沒有方向。就只有一腔熱血,不怕失敗的勁頭兒,事業是剛剛起步階段。
傅盛早已是商場上的老手了。他的獵豹移動2014年就在美國上市,個人也已實現了財務自由。
就是這樣兩個處境截然不同的人,在創業的道路上,同樣遇到了困境。

安傳東雄心壯志發展他的“跨界美食家”項目,為餐廳拍宣傳視頻,又以99元吃4頓霸王餐為噱頭,招攬會員。但項目本身就不被投資人看好,他屢屢碰壁。結果在我們拍攝過程中,項目就死掉了。
安傳東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最后他只能用他爸干了一年農活存下來的錢,給員工發了薪水。
這就是現實。
傅盛做殺毒軟件起家,打造出了3721、360安全衛士這樣的明星產品。他的獵豹移動,是第一批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最高的時候接近50億美金,2015年的全球用戶量23億,本身已經是非常成熟的商業體。

但近幾年,外界的算法改變了,獵豹的利潤不能像以前那樣高速增長了,而且很有可能永遠不可能了,市值也縮水到了十幾億美金。傅盛遭遇了瓶頸,所以他很焦慮,很痛苦,在尋找突破口。
現在他決定要轉型,去做人工智能。
選擇拍傅盛,就是想告訴大家,不要覺得創業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
上市不是終點,可能是一個更難過的起點,因為所有財務公開,你要對更多、更廣大的股東負責,壓力其實是更大的。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
我做了20多年電視節目導演,一直都關注著中國創業環境和創業者的變化。
其實中國的創業者們,經歷到現在,已經是第三代了。
第一代是以柳傳志他們為代表,任正非、李經緯,還有剛剛去世的魯冠球。這些人其實特別了不起,是拓荒者,從以前那種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內殺出來,前面完全沒有路,在沒有路的情況下走出了路。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
第二代是2000年前后,就是馬云他們開始創業的時候,開始有了互聯網。張朝陽、丁磊,還有現在的人可能都不知道的王志東,他是新浪的創始人。
這一波創業,基本上我們是學習別人的經驗和商業模式,人家有個Yahoo,我們有個搜狐;人家有個ebay,我們有個淘寶,這是第二代。
到現在我認為是第三代,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短短四五年的時間,第三代的這些人,有了特別深刻的變化。20年前,沒有創業這個詞,叫“下海”。那現在創業成了年輕人一個非常正常的選擇。我要成功,我要出人頭地,首選可能就是創業。

這一代的人讓我看到了跟上兩代人更不一樣的東西。大多數小孩,其實在我看來更有野心。不是說我要發個財掙個錢,實現財務自由,或者說是改變個人的物質生活。因為現在大家都很自由,隨時可以流動。而是說我要改變行業,甚至改變世界。
除了創業者的變化之外,創業環境也變了,變得更熱鬧,資本更雄厚,速度更快,更需要創新,需要你所有的能力在瞬間成長。
真正的商業天才是很少的。經緯中國的張穎在片子里面說了,創業公司3年之內,有93%都會死掉,活下來的只有7%。但是沒有一個創業者,在上路的那一天是想要失敗的。

所以我就說,沒有病到一定程度,千萬別去創業。
因為創業的人身上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就是欲罷不能。哪怕前面是個火坑,大部分人覺得就不要去跳,但我一定要去跳,不然我會一輩子后悔。
我覺得這樣的人,其實是社會前進的動力。所有的創新,都是從這無數的人付出血的代價里換取回來的,我們的生活才一點一點變得更好。
在和平時期,我覺得創業者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我自己也是一名創業者
《燃點》其實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關機,還在跟拍,還在剪。接下來,我們要同步做一個五集的電視版長片。

這種紀實影像,第一不能擺拍,第二不能導演,第三我無法預計明天會發生什么。拍攝起來,最困難的就是溝通。這些老板們都很忙,不可能明天有什么事,都跟我匯報,所以他們都有個秘書。
但是,秘書是普通人,也不清楚你要拍什么。中間來來回回,溝通特別不易。

我們盡量不打擾到他們的正常工作,但是拍創業者還有一個困難的地方,就是涉及數字、商業機密的東西,我們不能記錄。
重要的事件我們希望能記錄到,但是有的時候還是會錯過。
當然有些東西我可以死纏爛打,一定要拍到。但其實我也挺不忍心的,就好比人家這不太順利,你還在那兒拍,就是一個做媒體的行業倫理問題。所以最有戲劇沖突的一些畫面,我可能就主動放棄了。

我拍老羅的時候,問過他一個問題:“你為什么不去做脫口秀,非得做這么難的事兒(做新手機)呢?”
他回答我說,“還是熱愛,要不然堅持不下去。”
我們也一樣。因為紀錄片始終不是市場上最熱的東西。它也掙不著什么錢,發大財更不用想。如果不喜歡紀錄片,那你完全沒必要做這個。

我從央視出來十幾年,一直很喜歡紀錄片,之前做過兩部紀錄片的出品策劃。我想在某種程度上,我也是個創業者。
大家都說今年的冬天很冷,未來也會冷一段時間。所以《燃點》就算是一把火,送給那些不放棄的人。
誰規定創業必須要成功?大家都是在不斷失敗中前進。不放棄就有機會。先活下來是一切的王道。只要有勇氣在這條路上搏斗過,都值得別人給他們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