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1月3日
The Times 03/Jan/2019 Nasa probe extends the horizons of mankind
泰晤士報 2019年1月3日 NASA探測器擴展了人類的視野

二,啟示錄 Revelation
《啟示錄(Revelation)》記載:
5:1 我看見坐寶座的右手中有書卷,里外都寫著字,用七印封嚴了。
5:2 我又看見一位大力的天使大聲宣傳說:“有誰配展開那書卷,揭開那七印呢?”

中本聰的新發明,像一面鏡子,照進了歷史的暗夜,照見了未來的路,又像一把鑰匙,開啟了通往那條路的一扇窗戶。
這是互聯網時代的至高點,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失速點。冬去春來,盛極必衰。“反者,道之動。”老子早有洞察。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
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
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查理·狄更斯《雙城記》
三,20年前的1999,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軸心時代”
那一年,“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那一年,馬云在杭州剛剛啟動阿里巴巴。

那一年,QQ的前身OICQ剛剛上線。

那一年,李彥宏剛剛回國,籌辦百度。

公元前500年前后,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等,同時出現在中國、西方和印度等地區,人類文化進程突然產生躍遷突破現象。德國思想家卡爾·雅斯貝爾斯首次發現和研究了這一現象,記錄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并將這一時期稱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而上世紀末的那幾年,宛如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軸心時代”。一大批優秀的互聯網企業扎堆兒誕生,并在其后20年取得一個接一個的成就,直至將互聯網這個曾經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屌絲行業”推向了極受矚目的行業之巔。
20年后的2019年的1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市值3500億美金,騰訊在港交所,市值3700億美金,百度在納斯達克,市值570億美金。
去年寒冬將至未至之時,他們曾經分別到達過5300億美金,5000億美金和900億美金。
四,2009年1月3日 創世紀 Genesis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3B A3 ED FD 7A 7B 12 B2 7A C7 2C 3E 67 76 8F 61 7F C8 1B C3 88 8A 51 32 3A 9F B8 AA 4B 1E 5E 4A 29 AB 5F 49 FF FF 00 1D 1D AC 2B 7C 01 01 00 00 00 01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FF FF FF FF 4D 04 FF FF 00 1D 01 04 45 54 68 65 20 54 69 6D 65 73 20 30 33 2F 4A 61 6E 2F 32 30 30 39 20 43 68 61 6E 63 65 6C 6C 6F 72 20 6F 6E 20 62 72 69 6E 6B 20 6F 66 20 73 65 63 6F 6E 64 20 62 61 69 6C 6F 75 74 20 66 6F 72 20 62 61 6E 6B 73 FF FF FF FF 01 00 F2 05 2A 01 00 00 00 43 41 04 67 8A FD B0 FE 55 48 27 19 67 F1 A6 71 30 B7 10 5C D6 A8 28 E0 39 09 A6 79 62 E0 EA 1F 61 DE B6 49 F6 BC 3F 4C EF 38 C4 F3 55 04 E5 1E C1 12 DE 5C 38 4D F7 BA 0B 8D 57 8A 4C 70 2B 6B F1 1D 5F AC 00 00 00 00
上面就是中本聰所永久留于后世的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的全部信息的十六進制表示形式。其中加粗的部分解碼翻譯成英文和數字字符如下: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這正是2009年1月3號《泰晤士報(The Times)》頭版頭條的標題:

十年前的這一天,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一臺小型服務器上,中本聰啟動了主網(main-net)。歷史從此無可逆轉。
五,風、林、火、山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傳誦著這首只有三句的詩:
搜索廣告李彥宏(B),阿里巴巴風清揚(A),溫文爾雅馬化騰(T)。
后來,有一個85后小伙子跳上臺來,大喝一聲說,讓我來補上一句。于是這詩竟成了:
阿里巴巴風清揚,溫文爾雅馬化騰,
攻城掠池張一鳴,搜索廣告李彥宏。
恍惚之間這詩仿佛有些幻化:
其疾如風風清揚,其徐如林馬化騰,
侵掠如火張一鳴,不動如山李彥宏。
兵法云,風、林、火、山。

2014年8月,張一鳴做出了今日頭條。2016年12月,今日頭條完成了D輪10億美元融資,投后估值110億美元。2018年初,傳聞今日頭條籌備新一輪融資,估值區間為400-600億美元(約合2500億-3800億人民幣)。
風、林、火、山,是基因,是性格,也是新的江湖座次。基因決定戰略,性格決定命運。偉大的戰爭架構師孫武,在他成書于2500年前的《孫子兵法》里,已經刻畫出了今日之格局。
六,大賭大贏曾教授
據說要論當今中國企業界最厲害的戰略學專家,非阿里巴巴的首席戰略參謀長曾鳴教授莫屬。
曾教授在他的書《略勝一籌》里提出了戰略三原則:大賭大贏,大舍大得,大拙大巧。
有研習《精益創業(Lean Start-up)》的朋友可能不免心生疑惑,感覺曾教授的思想和精益思想無法調和,兼收并用。
其實曾教授講的大賭,并非是指資本上投機(speculation)的“賭”,而是指在戰略愿景(vision)上“要干就干大的”。戰略就是選擇,在“賣攤煎餅”和“發明一種新的全球貨幣”兩個選項面前,要選就選那個大的,這就是“big bet”。要有“dream big”(偉大夢想)的勇氣。中國古代小說里早寫過那令江湖男兒熱血沸騰的話:要劫就劫皇綱,要搶就搶娘娘。2008年10月底,中本聰在世界頂級密碼學家小組里告訴大家,他要發明一種新的全球貨幣。
走上了偉大夢想的道路,要達到那光之彼岸,必須懂得,“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成就自己的愿景,則要有大舍的勇氣。舍棄自己的原始利益分文不取,換得社區的共同事業;舍棄自己的中心控制,換得去中心化的利益分配;舍棄自己的譽滿天下,換得人們的平等共識。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聰最后一次在社區發帖之后,從此杳無蹤跡。
道路通向的愿景越偉大,則道路越艱險,高低越起伏,毀譽越尖刻。而抵御這一切外部挑戰,砥礪前行的方法,就是埋頭做題,做一道數學題,心無旁騖,全世界所有堅守崗位的人平均每十分鐘才能有一個人算出一個答案,然后大家再繼續做下一題。每十分鐘做一題,永無止境。這就是中本聰設計的“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大拙之至,莫過于此。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人的力量。中本聰幾乎是憑一己之力獨立做出的發明,其大賭、大舍、大拙,其戰略境界,更在當今世界互聯網巨頭之上。
七,“沒有夢想”的騰訊,挺好
不久之前曾經有一篇長文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文章題目叫做《騰訊沒有夢想》。張一鳴同學不失時機地在今日頭條舉辦的“金字節”獎評選活動中,把最佳年度公司報道獎頒給了這篇文章。
文章的基本主旨是批評騰訊的”流量“和“資本”戰略,自從封閉走向開放以來,不斷地戰略性放棄內部項目,轉而通過投資外部項目,建設騰訊系生態,而內部無序競爭,缺乏有力整合,導致內部創新能力嚴重下滑,外部投資能力竟在財報上更為出彩,騰訊正處于從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滑向平庸而沒有夢想的投資公司的危險邊緣。
這篇文章的作者寫的很用心,里面所批評的微觀層面的各種問題也許是事實不假,但是從宏觀層面上看,作者所指卻是謬以千里。
2008年左右,現在幣世界的創始人、CEO老譚和我一起搞了個開放平臺實驗室,后來老譚更是離開阿里,去當時那些所謂“開放平臺”上淘金。那個時候,百度、淘寶、一眾SNS平臺,都搞所謂“開放平臺”,無非是要吸引自帶干糧的開發者,去幫助平臺建設生態。
但是沒有多久,紛紛偃旗息鼓。為什么?因為所有平臺的開放,都面臨一個終極拷問:究竟是成就自己的夢想,還是成就平臺上廣大開發者、廣大小商家們的夢想?直白點講,就是究竟是平臺掙到大錢,還是讓第三方都掙到錢?
現代公司制度決定了,公司這種組織形態是人類所有組織形態中最為高度集權的一種形式。所有開放平臺的背后,都是一家高度集權的公司在運營。而這家公司,不可避免具有強大的自我意志、進取的利益追求和成就自我的偉大夢想。
平臺的超級利潤,是建立在邊際成本無限接近于零的供給側資源整合基礎上的。百度和頭條整合的,是千千萬自帶干糧的網站建設者和內容創作者們。阿里和淘寶整合的,是數百萬的小賣家、小商販。做公司不是做慈善事業,互聯網巨頭無論流量成本多低,他們都一定會以盡可能高的價格售賣給你。

如果你是去互聯網平臺公司謀職,或者你有點閑錢要買互聯網公司的股票,那么你要找那種壟斷能力強的,利潤豐厚的互聯網公司。但是如果你是選擇在互聯網平臺上做點自己的小生意,成為其生態的一份子,指望平臺吃肉你也能喝的上一口湯,那么,也許你應該換一個角度來閱讀和理解互聯網公司的財報中所體現出的利潤增長和盈利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夢想的騰訊,對于生態和社群來說,挺好的。與那太有夢想的一起跳舞,無異是與虎謀皮。馬化騰成功地在對下的生態紅利分享和對上的滿足資本市場對公司利潤要求兩者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騰訊門戶一度PV(PageView,頁面瀏覽量)接近甚至超過老三大門戶,微信公眾號文章和朋友圈閱讀也是一個用戶消耗時長非常長的場景,但是就是不十分賺錢。
也許不是不能,而是克制。張小龍曾經說過他的產品理念,“微信要打造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系統,不會提供一個中心化的流量入口來給所有的公眾平臺方、第三方”。
微信的靈魂源自張小龍的理念。微信成功的土壤是馬化騰的騰訊。如此看來,騰訊能夠在現代公司高度中心化的治理結構基礎上,建立局部的去中心化的基因,不能說和馬化騰的性格、反思和進化沒有關系。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于道。”
只有其徐如林,只有上善若水,只有組織架構層面的去中心化,才能治理一個超級規模的中心化組織。這也許是在制度本質的中心化和治理需求的去中心化之間進行平衡的某種最優解了。
曾教授說過,公司永遠沒有最好的組織架構。最優解,考慮的其實是在經濟長波周期中的組織彈性和生存問題。
哈佛商學院的克里斯滕森教授在他寫于上世紀90年代的知名著作《創新者的窘境(Innovator's Dilemma)》中寫道,對于改進型創新,總是既有的巨頭和領先者取勝,但是對于顛覆型創新,則幾乎總是名不見經傳的新星和挑戰者取勝。
騰訊能夠在自家手Q的壓力之下,毅然搞出了微信。馬化騰的此番長袖善舞,不啻為騰訊組織彈性的典型成功案例。
然而即使長袖善舞如馬化騰,終究還是擋不住歷史偶然之中的必然。

上圖是2016年9月才上線的短視頻社交App“抖音”的日活成長曲線。
張一鳴帶領的頭條系,用獨立品牌、獨立產品的打法,極強的產品力和運營力,竟力壓互聯網產品一哥騰訊。
永遠都不能放松。馬化騰、張小龍不僅創造了騰訊和微信,還要日日為之殫精竭慮,依然全然無法預料斜地里竟殺出一個張一鳴。
因為制度的本質決定了,產品的生命全賴他們思想的進化,組織的彈性全賴他們有效的管理,而作為一個人,其精力和體力決定了,管理的半徑總是有限的。在視野之外,只有茫茫漆黑,潛伏者無數個張一鳴,在未來跳出來挑戰。
互聯網成就了一個新興職業,產品經理。馬化騰、張小龍無疑都是中國互聯網界迄今最偉大的產品經理之一。
但是有一個人,是更為偉大的產品經理。他獨立上線產品,功成身退,交給社群,產品繼續演進,全球成千上萬的人自組織起來自愿投身這一事業;他十年前定下頂層設計,算力守護,百年不變;他不求名利,毫無成就自我的夢想,卻又有著成就全人類的情懷。他請別人稱呼他“中本聰”。
八,只要年輕人還有夢想
創業者苦互聯網流量壟斷久矣。過去幾年,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們的夢想,也漸漸從改變世界變成了賣給其中一個馬爸爸。
張一鳴的突圍,也是抓住了桌面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遷移的間隙期,依舊還是繼承了建設自家流量花園的成功模式,其他創業者無法復制。
這個時代,呼喚一種徹底的范式改變(paradigm shift)。正如克里斯滕森教授所說的,必須舍棄巨頭占據領先優勢的維度,而選擇一個與之垂直的另一維度去發展,從側面逆襲,并且,新維度要與舊維度具有本質上的利益矛盾,使得巨頭即使看到、看清楚,也無法跟進,因為其無法主動犧牲自己具有優勢的既有業務。
這一新范式究竟是怎樣的?這是下一個十年的創業者所著重需要探索和回答的問題。
只要今天,無論寒冬多冷,年輕人還是能夠重拾改變世界的夢想,堅守創業,而不是去所謂大企業、好單位謀一份安穩的工作,這個問題就終將得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