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了通證經濟之后,嘉賓們的話題集中在
區塊鏈和通證的關系之上。這里主要從兩個角度來探討:一個是區塊鏈為通證提供了信任的基礎,也就是作為技術的基礎設施提供了可信任的價值流通網絡;一個是區塊鏈和通證通過確權來實現虛擬資產和實物資產之間的關聯,也就是確權問題是通過通證和區塊鏈共同實現的。
首先,
區塊鏈技術作為天然的密碼學基礎設施,可以為通證提供安全性和保密性,因此就使得區塊鏈上的通證具備天然安全可信的特質。在這個基礎上,區塊鏈通過去中心的機制使得網絡中的信息篡改難以實現,因此通證能夠在一個相對安全可靠的網絡中實現其交易和流轉,這就是區塊鏈技術提供給通證的基本能力。換言之,區塊鏈技術作為基礎設施讓通證獲得了其他的價值流通物無法具備的特質,這是理解通證和區塊鏈技術的關鍵。
其次,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就是確權,并不是所有的數據和資產都需要確權,只有必要的數據和資產才值得上鏈成為某種通證,也就是形成數字化資產。通證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為在可信網絡中充分市場化和自由化的價值提供流通,但是這種流通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不僅僅包括基礎設施的成本,也包括整個通證經濟設計和運營的成本。因此,如何在充分考慮成本和收益的情況下去構建通證經濟的基礎設施以及相應的經濟生態設計,這是非常關鍵的。
最后,要理解的是通證是需要具備內在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正如孟巖所說,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可以為通證賦予多樣化的用途,但是有必要使用這種方式的應用必須是涉及價值交換的應用,也就是涉及通證的應用。大多數互聯網時代的應用,比如社交、游戲等等,都沒有必要放在區塊鏈上去運行,只有需要通證化的應用才有必要在區塊鏈網絡中去實現。
正如李榮彬所言區塊鏈是互聯網的繼承,而通證則是基于區塊鏈技術新的商業生態。互聯網公司提供的是數字身份和支付能力,也就是基于信息網絡提供的平臺。而區塊鏈則是通過共識機制提供可信的價值網絡,在互聯網的TCP/IP基礎上,把點對點的信息交換提升到點對點的價值交換。換言之,區塊鏈本質上講是將互聯網平臺上數字身份和支付提取出來并開源,成為了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區塊鏈技術的加密和分布式賬本來實現私有協議向公開協議的演變,推動了互聯網再次成為開源和開放的生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