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持續的熊市,讓太多的從業者苦不堪言。這就像一座市場圍城,城外的人前推后擠的簇擁著,抬高了腿腳,躍躍欲試,想擠進城來分享財富盛宴。而城里的人則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一覺醒來,錢包里又去掉了一個零,面對非合格投資人的推搡和擁堵,有些手足無措。
有時候,你上的不是一條鏈,而是一條鋼絲。行情好的時候,游弋在繁花錦簇之中,名利如芳香四野般撲面而來;行情不好的時候,鋼絲下面就是一道萬丈深淵,當社區的鼎沸聲不斷充斥時,這些蕪雜的聲音就像一道道火舌,灼燒著你的腳底板,隨時都有被覆滅的危險。
上鏈如上刑,發幣如發喪。每一個想火中取栗的區塊鏈創業者,都首先要做好赴死的準備,因為你所面對的投資人屬性,和以往任何一個時候不同,你融到的錢的分量,和以往任何一筆錢都不同。當一幫散戶甚至把救命的錢也擠出來、托付給你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你誓死也要幫他們賺到期望的回報,而在這樣一個氤氳密布的行情里,無疑是要把你往火坑里推。
區塊鏈的金融市場是一個慘烈無比的市場,是膽大者才能玩得起的游戲,也是埋葬無知者的墳地。
其實,把當下的區塊鏈市場推向大熊市的,無非是這么幾個因素:
第一,公鏈技術的不成熟,尚不能載動各分布式應用的落地。沒了這些應用的運營數據和財務數據的支撐,幣值肯定無法保持堅挺。就像安卓和iOS之于各APP的意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第二,國內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讓參與者舉棋不定。尤其是不成熟的散戶群體,目前還比較稚嫩,哪怕是一絲風吹草動,都會以拋投票,這勢必導致二級市場的供需呈現凈流出狀態,反映在價格上就是跌跌不休。
第三,過往價格的超高,不符合價值規律,而今震蕩回盤,算是一次泡沫擠出。尤其是空氣項目和投機團隊的作祟,讓這個本來就孱弱的新興市場變得更加烏煙瘴氣,如今塵埃散落,算是對真市場的一次獎勵。
只是這個熊市的周期到底有多長,眾參與者能否咬緊牙關、穿越這個漫長的陰霾,著實考驗了大家的心性。潮水褪去,到底誰在裸泳,戊戌年的下半年,會讓大家看個凈光。因為,按照約定,去年上所的不少項目將在這個半年交作業了,那些拿了“獎賞”而逃課的學生,會臨時抱佛腳、僥幸應付一下市場嗎?按照9成的空氣項目占比,“歸零現象”可能會在下半年陸續爆發。隨著社區成員的投資回報預期逐漸進入讀秒時刻,諸多團隊的肩膀開始擔負起越來越多的承重,面對這種局面,大家又該做何動作來卸掉這些與日俱增的重力?僅僅靠拖字訣嗎?
市場的風險,比我們想象的要嚴峻很多。在這個大生態里,大部分的投資人是屬跳蚤的:無孔不入,有險必逃,速度之快,令人叫絕。所以,別指望投資人會用太多的信仰來力挺你,除非他把自己定位成了聯合創始人。
交易平臺則是最嗜血的,甚至不少人已經把腦袋置之度外,趁著機會繼續吮吸,畢竟這種賺錢的感覺太舒服了,停不下來的節奏。
比較尷尬的是項目方和散戶投資者,前者是區塊鏈經濟的生力軍,擔負著用區塊鏈技術賦能新經濟的大任,是理當被支持的對象,如果團隊從一而終地堅定此信仰,并兢兢業業、不管牛熊,尚且成為一股被頂禮膜拜的清流。但太多的團隊卻力不從心、心向別處,這勢必會讓自己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這是擺明了把自己架到爐子上生烤,是鐵杵、還是木頭,加把火便知。
同樣遭殃的還有不明真相、隨波逐流的散戶,如果大家不管理好風險,甚至自我割命,在這一波大行情中會再次陷入“韭菜宿命”,逃的不及時,連韭菜根都不剩。作為整條食物鏈的末端,散戶最缺的不是本金,而是冷靜下的獨立認知,這個真相對于很多人來說太奢侈了,以致于大家寧愿虧的底褲朝天,也不愿意拿出一毛錢的學費去救贖自己的大腦。
也許你會覺得我過于悲觀了,是在給市場雪上加霜,甚至會認為是在刻意制造硬著陸。且不必這么想,熊市的周期至少會持續半年,甚至兩年,當我們貼在地面上見微知著的時候,其實是讓大家的心態先接地氣,打消繼續吹泡沫的妄想,因為你是整個區塊鏈社區的一員,每個人的動作都會激起這個世界的漣漪,當下的社區已陷入易糞相食的尷尬境地,而只有拿起重錘,才可能會敲響黎明的鐘聲。
在這個口口聲聲“去中介化”的混亂市場里,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擾人耳目,看似富含了分布式的平等思想,但自古“亂世出能臣”,統領這個江湖的不是烏托邦式的救市思想和人云亦云,而是能浮出一群仁杰,帶領著一隊人馬,給區塊鏈市場創造一種可能性,哪怕是一腔堅定不移的信心。相比于優質項目,這樣的仁杰更加鳳毛麟角。遍覽整個鏈圈和幣圈,誰又是新時代的馬云馬化騰?誰又在打著撲克豪賭?
這不是一個最好的賺錢時代,卻是一個最好的立業時代。區塊鏈世界的底色,不應該只是煙塵和銅臭,還應該出現一批蓋世的商業英雄,帶領著市場沖破氤氳,用新思想和新技術給老百姓帶來福祉!
最近什么概念最火?毫無疑問是“區塊鏈”。吃個飯,五桌有四桌都在跟你聊區塊鏈。
2018年開局,區塊鏈以一種讓人摸不清頭腦的姿態迅速大熱,成為第一場“風口”,當然是帶引號的。
“二十年之后,人們會像今天談論互聯網一樣談論比特幣,100%的交易都會在區塊鏈上完成。”
類似的樂觀預測像病毒一樣在投資界傳播、流行,造就出一場始料未及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