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視頻收看訪談完整版
氣候變化,是迄今為止世界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集體問題之一。
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表明,在全球普遍進入工業化的近100年來,地球地表平均氣溫,升高了0.74攝氏度。
全球氣溫若升溫1攝氏度,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就會全部死亡;升溫2攝氏度,格陵蘭島的冰蓋將徹底融化,海平面會上升7米,很多國家和城市面臨消失......
區塊鏈是一個趨勢,綠色行業的發展是另一個趨勢。區塊鏈+綠色的模式,目前已經成為一個比較大的共識,就是需要可持續的發展。

目前,面對碳的高排放,全球氣候變暖的高威脅,區塊鏈技術又將在環保行業發揮怎么的作用?區塊鏈+環保之路,能否在可持續之路上越走越寬?本期《區塊牛人》邀請中國低碳產業副秘書長馬代光,一起探討環保下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馬代光,中國低碳產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碳資產研發部主任,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應用地球物理專業畢業。美國城市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北京大學中國企業家,特訓班第三屆學員。北京華碳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區塊牛人:馬老師,您覺得目前環保的現狀是什么?
馬代光:我說的可能不全面,但是確實很多東西是觸目驚心的。現在我們人民生活基本矛盾已解決,提升的是追求美好生活層面。

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很多企業或個人為了滿足眼前的經濟利益,在環境方面,出現了很多突出的問題。比如現在企業生產者和社會個體,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千方百計地生產,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現在環境數據造假的現象很嚴重。
區塊牛人:在環保里面,每一個數據的沉淀就會讓我們分析出環保背后的價值以及真實的現狀。說到真實現狀,我們就不得不提區塊鏈技術,有人說區塊鏈技術對于環保也會存在一定的影響,您怎么理解的?
馬代光:現在我們也在做環境和區塊鏈的結合的項目。剛才我們說到的環境數據的造假,數據的不公開,這些不真實的數據造成了很多環境污染的現象,并且得不到及時的改進。
區塊鏈技術天生就是去中心化的特點,解決了信任的問題。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帶入共識、職責來實現信任。你的數據不單是我一個人能看到,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并且所有人都有權力將數據上鏈,因此區塊鏈是解決環境數據造假的一個很天然的技術。
區塊鏈技術會改變我們人類的生產方式,而且改變一種社會組織。所以我覺得區塊鏈技術對解決環境問題,有一種很天然的資質。

區塊牛人:區塊鏈的天然資質是指它可以通過確權、智能合約,讓環保數據更加公開和公平。提到區塊鏈,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挖礦,挖礦產生的大量耗電和排放。那么您覺得區塊鏈技術對環保造成負面影響嗎?
馬代光:我覺得最大的影響是,現在挖礦耗電換比特幣,現在我們自己做的綠色區塊鏈項目,主要是把環境問題上鏈,包括土壤、水以及二氧化碳等問題,將這些污染數據全部上鏈。
區塊牛人:區塊鏈的挖礦,會給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導致排放更多的碳,我們要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環保。那么我想問一下,區塊鏈技術如何嫁接到環保行業去解決這些瓶頸?
馬代光:環境的數據,比如像我們現在的遙控器。2017年,我們國家發射了一個二氧化碳的探測衛星和氣象衛星,這些衛星很大一部分都能檢測到地球上的環境數據。我們把這些數據資產化、確權化,然后上鏈。

還有例如碳排放問題的開發,第一棵樹存了多少二氧化碳,這些都可以使用攝像頭,物聯網的儀器設備,人工智能,AI技術全部上鏈。
區塊牛人:您覺得對于環境資產上鏈的技術,現在面臨最大的瓶頸或者它的突破口是什么?
馬代光:最大的瓶頸可能就是個人在環境問題上鏈后,有沒有得到相應的激勵。
區塊牛人:您覺得在區塊鏈技術里面,環保的價值的點究竟在哪里?
馬代光: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要解決信任的問題。環境數據確權后就不可篡改,因為篡改所需成本太高。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就解決了人跟社會的信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