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實錄》第一集:水權交易需要區塊鏈精細化管控
2018-12-18 14:32
來源:
OKCoin-DY
王浩,1989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博士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及水資源學家,教授級高工。現任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兼任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長。獲聯合國“全球人居環境獎”,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出版專著36部,申請專利9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450余篇,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7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21項,省部級其他獎勵10余項。 2016年10月被水利部聘任為水利部參事咨詢委員會委員。
我國地域遼闊,人們依賴于流域生活,可自古以來,自然力對人類始終處于一個支配地位,這使得水利工程工作的難度更大、任務更重。
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研究依靠科技手段建設更好的流域水循環,近期,OKGroup采訪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王浩院士多年來致力于水文學及水資源研究,并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以及具體到智慧流域進行闡述,流域具體怎樣通過物聯網進行建設?區塊鏈思維對于智慧流域大腦建設又起了哪些重要作用?在這期專訪中,王浩院士貢獻出他的“智慧流域”。
從王浩院士的工作范疇來講,主要研究流域水循環,流域水循環既包括人類出現以前就存在的自然水循環,又包括人類出現后的社會水循環,人類出現后,開始在流域周邊建設水庫,任何一個流域都有幾千座水庫,每個水庫都從屬于不同的業主,而每個業主都分散開來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做事,最終,就難以達成流域的國家目標、各個省區的目標、黃金航運的目標、跨流域調水的目標等等,把幾千座水庫集中起來追求這些目標比較困難。這就需要區塊鏈這種具有分布式記賬系統的技術,來對應群決策的情況。
在采訪中,王浩院士還對區塊鏈技術給出了他的個人理解,區塊鏈的本質化特征有三點,一是開放性、二是安全性、三是公共記賬去中心化,但是這三者在之間在區塊鏈本身的技術上也還沒有做的十全十美,成功的三者兼顧在實踐上還沒有完全落地。
就目前的應用來講,水利部現在成立了水權交易平臺,其中就運用了區塊鏈思維來處理各種用水問題。比如我要在某個地方建立工廠,先投出一部分資金去搞節水,節出來的水,讓我這個工業用。原來一份水是低效的農業水,現在這一份水,工業、農業共用,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那么這樣一來涉及到很多精細化的管控。因為有很多賬需要算,比如說你只用15%節下來的水,這個賬怎么算?你用90%節下來的水,這么賬又怎么算?等等,很多需要記賬的環節需要區塊鏈精密化記賬,它能加密數據、透明、防止篡改,保證賬本的公正、公平性,通過這一套東西來實現水權交易的精細化的管控。
王浩院士說,有六個字對時代的重要性“大、區、智、物、移、云”,他們分別是大數據、區塊鏈、智慧引擎、物聯網、移動通訊、云計算“,未來,計算無所不在,軟件定義一切,網絡包容萬物,連接觸手可及,寬帶永無止境,智慧點亮未來。
智慧流域需要智慧調水工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有望做好全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落實好中央的水十條,系統治理并解決國家及各省區的治水目標和流域問題,建設祖國的綠水青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