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
數字貨幣,中美主旋律都是監管二字。如果從這個邏輯出發,更符合美國政府監管要求的STO是取代
ico的最佳選擇。簡單說,美國是按照證券法來對待STO,只要通過了豪威測試,那么就可以合法融資。
Gas Capital郭丹青認為,STO突然爆火,其一是現在所有的項目都不行了,然后整個市場都趨冷。其二是現在正好有這種交易所能夠完成STO的那套審核機制,所以這就變成了一種市場利好。
根據觀察,目前在美國,第一批專門研究STO的交易所剛剛開始上線。Polymath 和Harbour等公司正忙于為加密資產和安全代幣制定標準限制;完全合規的交易所(如Templum) 已獲得經紀人交易商許可證,以托管私人配售(但目前這些僅供認可的投資者使用);tZERO本身就是受監管的中心化交易所,剛在8月完成STO的tZERO明年1月10日,
token可以提幣到個人錢包;8月6日后,圈外普通投資者就可以購買。
除了美國擁有比較清晰的監管政策,歐盟對于STO沒有負面態度,主要的監管部門,一個是ESMA(歐洲證券和市場監管機構),另一個是ECB(歐洲央行),ECB主管整個歐洲的貨幣政策和商業銀行相關條例。而新加坡、
香港也在行動。
關于中國的監管動態,律商永聯(
北京)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偉表示,證券法也正在修訂之中,這個相關的修訂是從財產權益投資性合同等角度,對證券有一個比較寬泛的界定,可能將這個數字資產、通證納入到監管體系中。所以,我們認為法律修訂會對STO產生一種積極的影響。
他補充道:“從監管層面說,STO還沒完全清晰界面,但趨勢日漸明朗。我們看到,
區塊鏈發展較快,各國都在抓STO。”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