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參考作者2018年11月2日,Facebook iD8(Innovation Day)北京開發者大會的講演。

蔡劍教授在Facebook iD8開發者大會中演講
今天五花八門的科技產品和創新模式天天都在爭奇斗艷,讓人眼花繚亂。然而,正所謂“淘盡黃沙始見金”,創造巨大價值的創新大多數一開始都是沉在深處而不是浮于表面的。要抓住創新機遇,不但需要有一雙慧眼,看穿魅惑的包裝,還必須有一雙凈手,抹去資本的泡沫。
如果我們慧眼和凈手并用,就會發現我們正處在一場史無前例的偉大進化當中。驅動這場偉大進化的是價值互聯網。在科技發展史上,真正偉大事物在誕生之初的時候,不會得到大多數人的關注,然而卻以蓬勃之勢成長起來。1969年出現了Arpanet,也就是互聯網的前身。據說,第一次測試五個字母沒有傳完就都掉線了。2004年Facebook.com的創立標志著社會網絡的誕生。2018年是“價值互聯網”元年,代表著互聯網進化到價值系統。2018價值互聯網誕生的標志是以人為本的共享價值網絡 (Toshare.co),以人為中心的人工智能(Human-Centered AI),以證券通證區塊鏈(STO)等系統的出現。
價值互聯網(Value Internet,簡稱VI)是智能體相互聯接與共享價值的復雜智能系統。VI是網絡系統進化的最高形式。網絡系統是無所不在的,我將人類迄今所建立的網絡系統分為交通網絡,信息網絡,社交網絡,價值網絡四個階段。然而這四個階段所對應的連接方式基于不同層次。交通網絡基于信號,信息網絡基于信息,社交網絡基于信用,價值網絡基于信任,在更上層就是信仰了。因為不同層次網絡是人類為了滿足其不同層次需求而發明創造的系統,所以這五層與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是基本對應的。

價值互聯網超越了社交網絡的層次,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聯接。從聯接本質上看,網絡通過協議讓子系統分布式主體之間形成關系,從而實現子系統或結點與其他子系統或結點的交互。聯接無處不在,聯接使要素交互成可能,交互又形成了經濟。農業經濟是作物種植轉移,商品經濟是產品生產與交易,服務經濟是信息生成與傳遞,價值經濟是價值創造與分享。這一進化過程是分層累進的。從電路聯接(Intel),數據聯接(Oracle),信息聯接(Cisco),網頁聯接(Google),我的網頁(facebook),現在的我(Wechat),到“我(VIA)”。每一層面都通過企業發明的相應的協議標準來進行聯接。聯接的現實作用是實現了資源要素的流通與配置。從此意義上看,互聯網是實現經濟的基礎設施,越高層次的經濟,必須相應的互聯網系統發揮聯接與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社交網絡聯通了歸屬于人的數字內容與信息,這屬于信息網絡的相對高層。

然而社交網絡,特別是微信等即時通訊社交網絡,傳遞的是個人所發出或轉發的數字化信息內容。信息內容被接受或點擊就已經實現其信息交互目的,在社交網絡層次人與人是通過信息內容來交流的,并沒有直接實現人與人面對面的價值交互。價值交互包括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包括人的價值影響心理判斷,認知升級,健康提升等。社會價值包括人與人相應的信任社會關系增強,合作效率提高,利益分享等。這些過去是在用戶的心理和精神當中作用的,而并未被互聯網數字化,更缺乏互聯網協議與標準。要實現真正意義的價值交互,必須將人與人之間的規范,習慣,法律,制度等形成符號化內容與可計算規則。這些都不是社交網絡本身在信息網絡層次能夠實現的。因此說價值互聯網超越了社交網絡,實現信任網絡層次的聯接與合作。

由于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思想活動與關系變化幾乎是無限量的不確定,計算機系統可實現的規則與交互協議有三個必要條件:第一符號記錄保存不變,第二是規則高度的抽象并能夠被社會普遍認可,第三是規則本身脫離硬件系統軟硬件標準差別的限制。現實世界中,這三者是以貨幣體系部分實現的。貨幣作為價值媒介,必須具備難以變質,能代表各類產品服務價值,以及不依賴于單一介質的特點。十年以前,在傳統信息網絡中,還沒有這三個必要條件同時具備的協議方法。而近十年的區塊鏈技術發展恰好部分具備這三個條件。區塊鏈區中心化,分布式記賬保證加密區塊內容不可從系統完全擦出,通證Token分配模式(POV如POS)與智能合約可以脫離計算機不同系統標準的限制。但是,在社會普遍認可方面區塊鏈和其產生數字貨幣(如比特幣)并不具備。其原因一個是區塊鏈規則得不到全民立法通過方式,一個是幣值大幅波動帶來的巨大信任成本。區塊鏈技術本身充其量是一種新的“貨幣”制造方法,根本不是新的貨幣,更不是新的貨幣體系。雖然區塊鏈所形成的網絡系統并不是價值互聯網,但是區塊鏈技術與協議通過一系列的協議如總帳,支付與交易,探路,合約,應用等,讓人類實現了在互聯網上高度可信任的數字資產化。這是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邁出的巨大一步。價值互聯網的關鍵協議與規則必須能夠將人的主客觀認知與行為,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社會關系進行計算。其本質是價值數字化。價值數字化的中心是人以及復雜巨系統。價值數字化需要多學科的協同作用,包括法律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生命科學,社會學,復雜經濟學,系統科學等。人工智能(AI)是計算科學與其他科學連接的橋梁,但是不是唯一橋梁。現有的以深度學習,自學習,語義智能等技術為突破的技術取得巨大進展。盡管如此,但是AI計算體系依然是基于希爾伯特完備空間計算基礎,這與人的認知思考體系有本質區別。這就意味著無論AI的表現如何與人部分相似但整體永遠分層差異。

越來越多的AI系統在很多方面會表現出超過普通人的才能與效率,人類其實是被嵌入進一個AI系統構成的價值互聯網中(VI*AI系統)。價值互聯網并不是完全有計算機構成的網絡,也不是完全由人構成的網絡,而是由“智能體”構成的網絡。人與AI系統共同構成的聯接網絡并影響個體行為的因素。AI系統本身也具有數字資產生成能力(例如機器挖礦),但是其不具備價值規則立法的權利與能力(如自主設定分配算法)。作為價值主體的人以及與其相關聯的AI系統(包括人創造,使用,投資的AI系統)構成了智能體。就像有智慧的人之間交易不會僅僅看價格。智能體發生聯接和交互普遍不是基于價值符號,一定是更高層次來做判斷分析。價值互聯網超越了價值符號,進入了價值資本層,也就是說價值互聯網超越貨幣,實現了貨幣體系難以達到的效果。在價值資本層協議是定義與規范智能體之間的聯接、互動、資源優化分配的規則與標準。我們將這類協議稱為價值互聯網協議(VIProtocol)。 VIP協議所能描述的一定是跨時空的全生命周期的價值互聯網互動。這涉及價值創造、價值貯存、價值流通、價值分享等多個領域的測量,計算,交互的數字化方法,勢必影響到未來人類經濟與社會的根本層面。這也是國際尖端科學家與科技企業必然競爭與合作的領域,也是價值經濟的核心所在。
人類必然在自己編織的價值互聯網中實現自己的共同命運。
千燈互照,光光交涉。價值互聯網點亮人心中億萬盞明燈,也讓億萬人實現美好的人生價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