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2018趨勢之一:落地打假
2018-3-14 00:20
來源:
erduomi
又到了一年一度3月15春暖花開適合打假的日子。
自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至今已過去35年,打假雖然年年有成,卻也年年不斷未曾根絕。與往年有別的是,今年區塊連技術得到了諸多重視以及初步發展,在打假上,誕生了主要做奢侈品溯源的唯鏈,服務于食品、藥品、奢侈品、化妝品、版權出版和IP衍生品等領域的溯源鏈等。
關于區塊鏈的特性已經被大范圍報道過,最主要的特點如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很適用于打假領域。
以溯源鏈為例,在溯源鏈的溯源防偽系統里,一個商品的所有歷史數據,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制造、物流分銷、銷售終端,關于這個商品的所有信息,都以“區塊+鏈”的形式保存。連接的形式是,后一個區塊都擁有前一個區塊的HASH值,信息一旦確認,任何人,無論是企業內的還是企業外的,都不可篡改,所以,區塊鏈上的任一的一條商品記錄都可以通過這種鏈式結構追溯到本源。
區塊鏈網絡中的信息交換都是在兩個節點之間直接進行的,不需要通過第三方,一旦記錄上到鏈上,商品的所有歷史數據都不可篡改,如果想要仿冒,則需要網絡內超過51%的節點都認可才能被惡意改變并認可、記錄下來。而溯源鏈在全球布設有上萬個小節點、幾百個大節點、21個超級節點。換而言之,在這種多中心、分布式的網絡里,假冒成本足以大到讓仿冒者完全喪失仿冒的獲利空間。
有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受到假冒偽劣商品影響的市場已經達到了3000億美元,其中每年假冒偽劣產品的成交額已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0%。
近日,國內也有兩件事情得到了業內許多關注。一是“國酒茅臺防偽溯源系統”的項目專項經理泄露防偽數據700余萬條以非法獲取利益,致使假酒流入市場,造成貴州茅臺經濟損失約105.7萬元。二是包括網易考拉在內的淘寶、京東、聚美優品以及拼多多等平臺被中消協爆出涉嫌銷售假貨,其中網易考拉還發布了根據SGS檢測涉事商品為正品的報告,質疑中消協及涉事商品廠商,并隨之發布了相應聲明及對廠商CEO的公開信。但是雙方各執一詞的結果,使得網易考拉被不少人稱作“無恥嘴臉”并表示“不會在網易考拉上購買商品了”。
以上這兩件事無論如何處理,都無法改變兩家企業口碑甚至經濟受損的情況,想要避免這種事情,也只有讓全流程可追溯才能不讓類似事件再發生。
京東供應鏈研究部門總裁于永利曾表示,“全流程追溯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區塊鏈使它成為可能”。如今京東也將啟動名為“AI Catapult Accelerator”(AICA)的加速器項目,旨在挖掘初創公司們在區塊鏈領域的潛能。阿里方面,天貓國際也與菜鳥共同宣布啟動了區塊跟蹤、上傳以及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信息,具體涵蓋生產、運輸、通關以及報檢、第三方檢驗等全商品進口流程。
溯源鏈也在食品安全領域有了布局。根據報道,溯源鏈團隊已經和大興安嶺的野生藍莓企業、焦作溫縣鐵棍山藥達成合作意向,落地溯源鏈的平臺,以解決藍莓和山藥的追溯與防偽。并且計劃在2018推出區塊鏈藍莓。
雖然“打假”并非是區塊鏈的全部,但是打假確實是適合區塊鏈落地的情景之一。人民日報的報道中,曾明確區塊鏈四大典型領域也包括打假,其他三個領域分別為金融、公益以及監管。
說實話,如今區塊鏈項目多是概念充足且美好,但是實質落地的并不多。上述在打假領域落地以及即將落地的項目也將會為后來的區塊鏈項目提供試水落地經驗、提供實質項目案例,為區塊鏈正名。這些項目在具體業務領域的深耕也加大了區塊鏈的可能性,豐富了區塊鏈的業態。
正因為目前可落地的區塊鏈項目很少,上述這些項目對應的潛在價值空間也因此變得不可小覷。如文章開頭提及的唯鏈,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商品ID管理云平臺,主要做奢侈品溯源,2017年8月22日發布,主鏈仍沒上線的情況下,市值300億。沃頓鏈,2016年11月立項,僅發布母鏈與子鏈的賬本互聯協議,市值突破136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