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對點(P2P)網絡是一種覆蓋網絡?- 也就是說,它建立在公共互聯網之上。在數學上,它可以被視為有向圖G =(V,E),其中V是網絡中的對等體集合,E是對等體之間的鏈接集合。每個對等體 p具有唯一的標識號pid。E中的鏈接(p,q)表示p具有向q發送消息的直接路徑; 也就是說,p可以使用q的pid作為目的地通過網絡向q發送消息。雖然在底層TCP / IP網絡中,類似的IP地址可以轉換到附近的物理位置,但很少有這種直接相關。
理想情況下,所有對等體都應通過路徑連接。由于各個對等體僅具有網絡拓撲和對等成員資格的不完整視圖,因此覆蓋依賴于中間對等體以將消息轉發到覆蓋的正確區域。圖結構在每對對等體之間提供多條路徑,并且通過在對等節點改變的情況下啟用連通性來促進彈性。在每個對等級別,圖表的連接性反映在與其他對等方的鄰接關系中。當對等體加入或離開網絡時,相鄰對等體可能具有不正確的鄰接信息。覆蓋維護機制用于保持鄰接信息的更新,從而保持所有節點之間的連通性。
P2P網絡的參與者將其部分資源提供給其他網絡參與者。每個對等體都提供計算周期(CPU),磁盤存儲和網絡帶寬,而無需中央協調實例。與傳統的客戶端 - 服務器模型相比,同行既是供應商又是網絡資源的消費者 - 只有服務器供應和客戶消費。因此,P2P網絡有可能解決客戶端 - 服務器模型的局限性,例如可擴展性和單點故障。
對于加入P2P覆蓋的對等體,通常存在最小資源貢獻閾值。資源貢獻應該是公平的。公平性標準可以規定,例如,任何對等體的平均貢獻應該在P2P系統的總體平均值的統計界限內。資源貢獻也應該是互利的。如果利益與所貢獻的資源相當,則激勵用戶參與P2P應用程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