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PM2.5,早已是深入人心的話題,霧霾一來,心情都暗淡下來;說起今年夏天全球的極熱天氣,占據了各大媒體的標題,歸根結底是氣候變化問題。
空氣質量與氣候變化,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兩個話題。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也是我國正在極力解決的兩大問題。
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主要源于化石能源的消費。在中國超過八成的能源來自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大氣污染從末端治理走向源頭控制的背景下,減少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是同根同源的問題。空氣質量治理和溫室氣體排放控制能否雙管齊下、協同治理?能否實現良好的協同效益?該怎樣實現?

帶著這些問題,小編帶你直擊“2018亞太低碳技術高峰論壇”,深度參與由能源基金會與美國可持續發展社區協會聯合舉辦的“城市碳減排與大氣污染防治協同控制與管理”分論壇,分享現場專家的精彩觀點——
? 大氣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協同治理,真的能產生良好的協同效益嗎?怎么證明?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教授
經測算,2013-2017年,我國實施大氣污染治理的“大氣十條”以來,帶來的累計二氧化碳協同減排量約為14.2-30.0億噸。如果沒有“大氣十條”政策,這五年間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7%-5.7%。
研究發現,削減燃煤消費的措施具有很好的協同效益,未來我們應當繼續堅持。同時,新一期的清潔空氣行動以結構調整為中心,這也是控制溫室氣體的重要措施,因此會有更顯著的協同效益。未來在政策制定時更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在目標、措施、政策等多方面實現氣候變化和空氣質量改善之間的協同。
? 又管空氣又管碳,會不會給城市經濟發展套上雙重緊箍咒?
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總裁
中國的市場供給與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人民對高品質、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改變市場供需的內容、數量和結構。城市發展的目標也日益聚焦到質量、效率和市民直接獲得的福祉上。
目前,傳統粗放的、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投入數量增加實現增長的路徑已經走到盡頭,城市競爭力的新高地是新的增長動能,自然要素效率的提高以及高質量的需求與供給。因此,提高環境質量、實現低碳轉型與新形勢下增加城市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完全一致。空氣質量提升及碳減排不是增長的阻力,而是增長的新動力 。
曾經,貴陽市的經濟發展一直依靠較為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高污染、高耗能為特征的資源依賴型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二十一世紀初,貴陽的經濟發展已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貴陽市勇于嘗試,找到了以低碳發展為契機的新型模式。
2002年,貴陽市便開始嘗試循環經濟理念,僅用兩年時間制定了我國第一部地方專門法規《貴陽市建設循環經濟生態城市條例》;2010年,貴陽申請成為國家發改委第一批低碳試點城市,因地制宜的制定了《貴陽市低碳發展行動計劃(剛要)2010-2020》。與此同時,貴陽在空氣污染治理方面也不斷加碼,于2005年11月頒布實施了《貴陽市大氣污染防治辦法》;2013年起,開始實施“史上最嚴”的空氣質量新國標;2018年又開始實施了新修訂的《貴陽市大氣污染防治辦法》,貴陽市的大氣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空氣污染治理與碳減排“兩手抓”,不僅沒有“拖垮”貴陽的經濟,反而給了貴陽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2017年,貴陽在全國省會城市中GDP增長率位列第一,并享有“爽爽貴陽”和“數谷貴陽”美譽。
來自《中國城市低碳與達峰行動案例集(2018)》,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中國城市低碳與達峰案例。
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總裁
很多機構多年前就開展過大氣污染防治與溫室氣體的協同效應以及協同措施的研究,但都集中在研究層面,城市層面鮮有協同控制的實踐。現在我們迎來了新的機遇:
1)隨著“生態文明”寫進憲法修正案,為協同控制提供了強大的體系支撐。
2)應對氣候變職能從發改委轉移到生態環境部,為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環境質量和社會經濟的協同發展提供了新的體制環境和機會。
3)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戰略逐步深化,從污染物源頭控制手段,到強調能源結構、產業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四大結構調整,這些措施同樣也是溫室氣體控制的重要措施。可見,協同治理正當其時。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氣候變化政策研究部副主任
城市是最合適開展協同控制與管理的主體。城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是能源消費的主要貢獻者。在中國,地級市市轄區GDP占全國GDP比重超過60%,中國城市能耗占總能耗的比重超過80%。2017年,中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99個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29.3%,這意味著約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
中國城市正面臨著“藍天保衛戰”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雙重任務。因此,城市開展協同工作勢在必行。但是,城市由于經濟發展程度不同,決策者意識有所差異,加上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地理區位的差異約束,各地協同控制的潛力和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
在城市開展協同工作,具有以下的優勢:
1)城市是各項政策措施的綜合載體;
2)城市層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數據、方法、資源的共享,落實綜合、協調的減排措施;
3)城市是探索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模式的重要行動單元 。因此,以城市為主體,從城市層面推進和落實協同的目標、規劃、措施和管理機制是最行之有效的。
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總裁
建議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推動協同控制與管理:
?目標的協同:將經濟增長目標、環境質量目標、氣候變化目標以及社會就業目標等協同起來;
?技術路線的協同: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主要控制技術及其發展與分布、短-中長期的技術發展與布局之間需要協調發展;
?投融資的協同:基礎設施建設要避免鎖定效應,同時協調重大專項資金、以及重大科技研發資金;
?法律、政策的協同:包括法律與政策的決策過程,措施和實施落實方面要協同;
?數據、信息和知識的協同:要建立透明共享的信息系統和數據平臺,實現包括碳和大氣污染物的統計體系、數據平臺以及信息共享機制的協同。
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總裁
深圳市已經率先啟動了空氣質量達標與碳排放達峰“雙達”研究項目。深圳市目前面臨著雙重任務:1)2020年空氣質量達到25μg/m3的世衛二階段標準;2)2022年實現碳排放達峰目標。深圳市啟動的 “雙達”研究,旨在在現有組織框架和管理方法基礎上,開發一套適用于深圳市的空氣質量和碳排放協同管理方法,提出協同減排機制以及實現協同管理的潛在方法和途徑,并形成“雙達”行動方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