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火幣全球及港股桐成控股發出聯合公告稱,截止10月10日下午4時,最后兩筆剩余股份已經完成收購。
這一轟動業內的6億并購港股案進展至此,用火幣集團CFO兼董事會秘書李書沸的話來說:“我們走到了這個完美的去到教堂那一刻,聽到那個piano的聲音了!”
此時,距離8月21日,桐成控股大股東分別向火幣集團董事長李林旗下公司和裂變資本董事長滕榮松旗下公司轉讓66.26%和5.41%的股權,僅僅過去了一個多月。
董事變遷,架構重組,火幣是如何在極短時間內部署一切的?并購團隊陣容如何?經歷了幾重困難???????
10月16日下午,李書沸接受了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的獨家專訪。這是他入職火幣以來,首次接受媒體視頻采訪,也是火幣第一次對外詳細揭秘了這場并購戰背后的故事。如同一部精彩的香港商戰片(當然不是《火之戀》):“可能差十分鐘二十分鐘做這個決定,這個項目就沒了”、“魔鬼都在細節里”。

采訪當日下午三點整,結束了一場會議的李書沸趕到了我們的拍攝現場。兩個半小時采訪結束后,他又回到辦公室寫報告,然后意外收到了同事們送來的生日禮物——他說自己已經忙到忘了生日,并向我們感嘆:“又老了一歲。”而這個勞動強度仍不能與忙港股并購時同日而語:他曾經在一個禮拜之內有連續三天都是當天往返北京和香港。
當然,我們對李書沸的興趣不僅限于這次港股并購:今年5月,經歷了OKEx離職風波后,李書沸并沒有給自己放一個假,而是馬不停蹄地奔赴火幣,在海外加快“攻城略地”的步伐:在歐洲、中東、北美設立辦事處,獲得日本交易所牌照。半年內如何做到的?火幣接下來的海外擴張將如何進行?
當時離開OKEx加入火幣是被李林身上的什么特質吸引?最喜歡《三國演義》里的哪個人物、汲取此人的哪些智慧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上?
答案盡在《火訊最前線》本期視頻!
1、我來之前,李林總已經有(火幣并購港股)這個想法了。但我們在看不同的項目,真正要開始做的話,大概就2到3個月時間。
2、一步一步走,遇到不同的困難點,包括融資,包括人選,包括一些法律架構,包括談判等等,我們也做盡職調查,這個挑戰還是挺大的。
3、作為一個買賣來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東西是你自己想要的,不要因為便宜去買。
4、很多時候我也遇到很多的億萬富豪,百十幾億富豪,可能就是幾萬塊律師費,他不愿意付,很多時候坑就在這里,魔鬼就在細節里面。
5、也許有一天美國甚至成為我們全球的其中一個大本營市場。
6、現有產業鏈、金融產業鏈,巨頭都是寡頭壟斷的,這個是無法忽視的一個事實,但是在未來,我們覺得3到5年,這些大市場里面火幣同樣會占到這樣的位置。
7、整個Fintech,真正給中國人最大機遇的其實就是區塊鏈。
8、作為職業經理人,我最看中的一點就是說他能讓我發揮我的所長,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最重要的有契約精神。這兩樣特點(李林)吸引了我。
02 | 精華實錄
(以下對話編選自本期訪談)
談火幣并購桐成控股
「“可能差二十分鐘這個決定,這個項目就沒了”」
趙一丹:火幣全球與桐成控股收購交易已經交割完成,您也獲任了桐成控股聯席公司秘書等職務。我們想問一下,為什么火幣全球會想并購桐成控股呢?
李書沸:第一點,我們找的是個方向,然后我們找團隊,第三點就是找錢。傳統的上市公司這個平臺是一個非常好的融資渠道,我們覺得我們不能失去這個渠道,我們非常努力(地尋找)。
然后桐成是一個IT公司,股權也比較集中,原先的賣家是非常正直、聲譽非常好的一個商人。我們考慮到將來的這個業務的發展或種種的可能性會提供不錯的機會。所以就產生了這一次的并購。
趙一丹:您也提到了收購過程中困難重重,有哪些困難?
李書沸:基本上第一來講,我們要找一個比較好的港股公司:業務簡單,沒有太大法律風險,科技相關,賣方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背景,然后也愿意相信我們,同樣也要達到一定聯交所的要求等等。
這些都是比較大的挑戰困難,但是就我們團隊本身來講,我以前做上市公司做五年,我們團隊也包括了全香港最大的律師行的前度合伙人,做我們的顧問。所以我覺得執行方面的確很多困難,我們一步步解決了,走到了這個完美的去到教堂那一刻,聽到那個piano的聲音了。
趙一丹:已經聽到了嗎?
李書沸:聽到了,最終有沒有,讓時間告訴我們。
趙一丹:這個事件對于整個行業來說算不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李書沸:火幣不是第一家通過并購控股一間上市公司的區塊鏈技術公司,之前還有雄岸科技,然后本身有品牌中國,是香港一家做OTC交易所的公司,然后嘉楠耘智已經申請在香港上市了,比特大陸也在申請。
以后香港整個資本市場是有個區塊鏈板塊。我覺得對于整個新興的經濟來講,這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融資渠道,推著整個產業發展,我覺得對整個資本市場來講,也對行業來講,我覺得有標志性的意義。
趙一丹:您在這次并購過程中主要承擔的角色?
李書沸:我之前提過我做上市公司的,所以我理解上市公司怎么走。然后我的團隊也是上市公司出身的,所以基本上我只是把我以前干的東西重新干一遍。我是一個執行者的角色,當然也避免不了跟其他同事的合作。
當然我們的同事霍力其實也幫了很大的忙,然后本身團隊中也有我們香港高等法院律師,我們有CFA這種資質專業的人才,CPA四大出來,整個團隊打磨,事實上就是定制,就是為了這個項目定制的一個團隊,所以我們執行的話就比較順暢。
趙一丹:您是作為一個主要執行者的角色,來推動這個事情的進程。那在這個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故事可以給我們分享分享?
李書沸:為了這個事飛了很多次,曾經一個禮拜之內,有三天都是凌晨機飛回香港開會,晚上飛回來,然后凌晨機重新飛回去,連續三天。三個晚上都是這樣的,沒試過這樣,但是很高興能夠完成。
另外一點就是時間點,的確是可能差十分鐘二十分鐘這個決定,可能這個項目就沒了,但是到最后一步,由于上天的一個幫助,也就過了這個關。
趙一丹:這個事情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最后的落地,有多久?
李書沸:想法的話,我來之前,李林總已經有這個想法了。但我們在看不同的項目,真正要開始做的話,大概就2到3個月時間。這個就一步一步走,遇到不同的困難點,包括融資,包括人選,包括一些法律架構,包括談判等等,我們也做盡職調查,這個挑戰還是挺大的。
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我們必須要沖。當時我們也要負責其他項目,包括日本項目,包括歐洲項目,其實當時是四個項目依次往前排的。
趙一丹:火幣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么重要的一次并購,在香港市場上這算是一個什么樣的速度?
李書沸:也算很快,但是很多時候做這種并購呢,90%以上是失敗的,但我們是成功的。我個人來講是CFO,所以我非常注重執行力,我覺得這是一切。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也想哪里會出錯,這樣的話把握成功概率就提高了。
趙一丹:那可以給業內人士傳授一下,在并購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哪些坑?
李書沸:我覺得作為一個買賣來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東西是你自己想要的。這是最重要一點,不要因為便宜去買。很多時候最糟的情況是,用很貴的價錢去買便宜東西,那東西你是不需要的。另外一點,賣家的誠信,這個是最大的考慮點。
本身來講,你必須要做盡職調查,然后你必須想想,怎么用上市公司這種資源去幫助業務的發展。這一想最好要想到大概三年,三年時間必須先把這個成效,三年你怎么走,每一步,這我覺得非常重要的。
然后必須要依賴專業人士。這些專業人士,我覺得是個投資,不是花費。很多時候我也遇到很多的億萬富豪,百十幾億富豪,可能就是幾萬塊律師費,他不愿意付,很多時候坑就在這里,魔鬼就在細節里面。

「有一天美國甚至成為火幣全球大本營市場」
趙一丹:目前火幣已經在多少個國家成立了合規的團隊,或者獲取了交易所牌照?
李書沸:基本上我們所有渠道市場都有了合規的團隊,然后合規官是我們首批要聘用的一個當地人員之一。
日本是全世界最嚴謹,也是第一個有牌照,這是其中的一個國家,我們拿到了。
韓國,我們有在自律委員會里面的骨干成員。
美國來講,我們已經拿了MSB的license,然后再申請其他的一些牌照,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通過并購的方式,去鋪墊更一步的發展。
歐洲方面,我剛才講了,歐洲中東我們有非常強的合作伙伴,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可以拿到我們牌照,展開業務。
澳大利亞,我們在墨爾本已經開展了業務,當然有當地的一個法規的英文指導性的意見,其中一個最大的交易所在澳大利亞。基本上我們還是領先我們同行的,在全球化的路程之中。
趙一丹:目前有一個數據方面的統計嗎?
李書沸:五大市場里面,我們現在只缺美國可以更進一步(拓展),美國實際上趨勢的確是最大市場。然后它有不同的細分領域,在產品方面,它的確在對區塊鏈數字貨幣這個資產的接受程度、合規的要求等等,事實上它做得非常完善。在這方面我們要加緊努力,也許有一天美國甚至成為我們大本營市場。

趙一丹:海外的大本營市場嗎?
李書沸:我覺得是全球的其中一個大本營市場。
趙一丹:火幣海外布局的一個整體策略是什么樣的?未來想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呢?
李書沸:我有幾點,第一點來講,我們在做交易所業務,包括幣幣來講,我們已經做全球非常領先的一個位置了。大家知道火幣的存在,包括去到很多美國,去到歐洲很多地方,引入火幣,可能老外對火幣發音沒那么準確,但是一看到火的那個logo,他知道這個是一個非常牛B的公司。
那在這方面我們覺得這個是1+1,不斷把現有平臺擴展到其它的一些地區,包括我們講的歐洲、美國、中東、日韓文化背景很像,很類似。還有其他一些大的區域性的大國,這個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布局,就是說在產品方面,我們有擴張性,可能我們有看會不會有衍生品的出現。再一點我們看在將來會不會有其他的相關業務,就整個產業鏈方面,包括資產管理,包括托管,包括錢包,包括我們更看重的,就是剛才我們看到這些Security Token等等,這方面擴展都在我們的計劃里面。
3到5年這個計劃呢,李林總想得非常清澈透徹,對我們高管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思維震蕩,我覺得李林總做得非常好,在這一點。
趙一丹:剛剛您提到李林總給你們在未來3到5年描繪了一個非常宏偉的藍圖,那可以給我們傳遞一下是一個什么樣的藍圖嗎?
李書沸:第一,我們在主要大市場里面,我們是領先的領頭羊。文化、包括我們現有這個產業鏈,包括金融產業鏈,巨頭都是寡頭壟斷的,這個是無法忽視的一個事實,但是在未來,我們覺得3到5年,這些大市場里面火幣同樣會占到這樣的位置,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來講,的確我們有不同護城河,所以我們有很多的生態在里面。護城河保障了我們本身的防守能力,一個公司的成長,還有怎么給予整個區塊鏈生態,給他們生命力,活力,滋潤它,這方面我覺得李林總是要我們授予整個生態,給整個區塊鏈、整個社會,來推動進步。
這是李林總做的一個愿景,3到5年的愿景,我覺得是有點理想主義,但我覺得這也是我們身為一個改革者,區塊鏈改革者對經濟發展、對科技發展的一個努力,所以我非常認同李林總的策略。
談STO
「“未來可能3到4年有機會成為主流” 」
趙一丹:最近STO也就是證券代幣發行正在被廣泛討論,包括華爾街大鱷以及Capital都開始對它有所布局,那您覺得STO可能會對市場產生一個什么樣的影響呢?
李書沸:我覺得第一來講ICO事實上這個市場已經過了,風險也非常大,規管也非常困難。但其實整個發展來講,事實上都是趨向一點叫Peer to Peer,我可能扯得比較遠,但我們講的就是Lending club,包括我們講的是Airbnb等等。這些都是叫點對點,都是講個人的,我覺得。
我們現在說IPO,事實上你公司要A輪C輪A輪B輪D輪才到IPO,然后花一大部分費用去上市,門檻非常高,合規的費用非常高,能買入這個資產的人也是非常少數的,畢竟他有個門檻的要求。
但是STO剛剛好在這中間,第一,它縮短了這方面的時間,同樣它符合SEC的一個合規的要求,然后它可以賣給一些比較高端的或者叫專業的投資人,它費用也沒那么大,它的靈活性會大于IPO,當然它有它限制的存在。
Security Token其實有兩點。第一點,就是在證券化、權益化這樣一個token,另外一個是什么?就是Asset Backed Token(資產通證),我覺得這個很重要。這個市場是巨大的。
你想就是很簡單,因為有70萬億美金的這個股權,現在是沒辦法,因為通過IPO的形式做一個交易流通,在世界上,還有100萬億的債券,這些沒辦法流通,還有230萬億的房地產沒辦法流傳世界,我覺得對STO,這的確是非常大的一個機遇,我覺得在未來可能3到4年,這個反而有機會成為主流。
趙一丹:您覺得它會引起區塊鏈第三股浪潮嗎?
李書沸:我覺得時間會證明一切,這的確是非常大的一個機遇,因為我覺得 Asset Backed Tokenization,就是有實物資產在背后支撐或權益的這些通證的話,的確會對我們整個產業有非常巨大的一個上升空間。
區塊鏈
「"真正給中國人最大機遇的其實就是區塊鏈"」
趙一丹:2016年您從一個上市公司辭職開始進入到區塊鏈領域,當時是一個什么樣的契機讓你進入這個領域?
李書沸:我在一個上市公司工作了五年多,是支付產業鏈的公司。我是第一個把支付產業鏈介紹給亞洲資本市場的一個人。我盡了一切努力,希望把它變成一個類似華為、聯想一樣的企業。
我身為中國人覺得驕傲,因為我覺得我的使命就是干這個事情。但我同樣的,我在這個過程中,看到很多東西,包括整個科技的改變,會把舊的科技打得一塌糊涂。
打個比方,我們講微信、支付寶,現在這個跟信用卡的比例是1:25,26筆的交易就只有1筆是信用卡。你看,如果你做卡終端的話,這個對你有巨大的影響。當然在這個過程我不斷去看新的科技,包括AI,機器人,VR。其實科技的更新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希望去到一個新的行業,是沒有天花板的。
然后制度,我們是創造屬于自己的制度。因為大家有機會,我覺得這是個全新產業鏈,當時也是有朋友介紹。后來我去OK,成為里面的高管。去之前,我是去的硅谷,繞了一圈看Fintech,然后也去了深圳,杭州,還有北京,我看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趙一丹:區塊鏈產業的發展?
李書沸:我覺得產業整個Fintech的是吧,我后來覺得,真正給中國人最大機遇的其實就是區塊鏈。

趙一丹:為什么看了那么多的Fintech,會進入區塊鏈?
李書沸:很簡單,AI來講,事實上美國人做得比我們好,日本跟德國是robot、VR的話,絕大部分現做得比較好的,事實上就是在美國。剩下的就是區塊鏈這個行業,我們中國還是領先,畢竟當時來講,數字貨幣絕大數的交易還在中國。
趙一丹:覺得區塊鏈是有可能占領先機的一個領域?
李書沸:是。
趙一丹:那現在還在堅持這個判斷嗎?
李書沸:我覺得中國政府非常聰明,我們需要點時間,我們可能會落后,但是中國人很勤奮。我覺得我們有機會還是可以往前追上去的。
趙一丹:我們分兩部分說,覺得技術層面上,中國有機會嗎?
李書沸:其實坦率的說,在技術層面來講,美國公司的確是優于中國公司,包括基礎的公鏈等等。但我覺得在其他應用方面,中國很可能有機會跑贏美國,但這是一個時間賽跑,包括現在移動端的這些我們的APP應用,我們比美國先進很多。
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還有給這個市場或者這個environment,整個環境給予我們的這個機會,我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機會。
趙一丹:應用層面上,中國有可能會跑贏美國,主要是基于這個龐大的市場需求嗎?
李書沸:龐大市場需求,還有本身就是在移動端,在mobile這方面的一個成功的案例,所以我是這樣判斷的。
趙一丹:您會選擇把區塊鏈作為一個終身事業嗎?
李書沸: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專業人才,我的理念是幫一家公司建立架構制度,推動業務的發展。
我一直的理念是,我覺得一個公司的靈魂除了文化就是制度,我很希望推動整個中國的企業管治的一個發展,這是我終身想做的事情。但我相信在區塊鏈里面,公司這種形態的越來越弱化了,因為在通證的出現之下,我覺得慢慢這個東西會出現。
但我終身事業的話,我是希望把火幣變成一個全球化的公司,建立良好的制度,我們能成為一個非常牛逼的國際化的一個中國的科技公司,我希望不只是一個騰訊,一個是阿里,而是一個amazon,我希望這是我終身的事業吧。
趙一丹:今年5月份您離開OK加入火幣,當時李林身上是有什么樣的特質吸引到了你?
李書沸:我覺得最重要是一家公司的靈魂,他對契約精神的一個保護,他的聲譽我覺得非常重要。我從來沒聽說,有一個離職員工說李林不好的事情,我覺得這是不錯的精神,我挺欣賞的。在戰略上面我也挺認同的,因為我覺得公司做這么大,你必須有護城河,護城河里面必須有生態。
我覺得李林有點萬邦來朝、雄才偉略共主這種感覺,而我覺得作為職業經理人,我最看中的一點就是說他能讓我發揮我的所長,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最重要的有契約精神。這兩樣特點吸引了我。

談三國
「"最喜歡姜維"」
趙一丹:找出一位三國里邊您最佩服的人,您覺得是誰?
李書沸:我覺得是姜維。因為他處于一個非常劣勢的情況之下,他答應了師傅的一個承諾,他一直守這個承諾。后來朝中他沒辦法了,他就要塔中避禍,屯田,然后保證這個國家。到最后一刻,連這個皇帝都投降了,他還想幫他復國。
然后最后一刻,還把這些人一計害三賢,自己的命都不要了,家庭也不要了。他守著這個信念,這是我對師傅的這個叮囑。然后他九伐中原,種種的東西,他沒有忘記自己使命,這是我覺得非常感動的事情。
趙一丹:讓我很意外不是諸葛亮。
李書沸:嗯對,諸葛亮的確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但諸葛亮的難度比他低,我覺得姜維,因為諸葛亮已經一言堂了,他有很多人幫助他,姜維只有一個人,他有誰?
在內服的時候已經有一個王浩一個宦官在搞鬼,他想九伐中原,以攻為首,然而就這么點家底,保障這個王朝繼承。他盡了一切努力。諸葛亮不一樣,他有威望還有其他的,但姜維得到了什么?在沒有什么的時候,你還堅持你的信念,我覺得是最牛逼的事情。
趙一丹:其實我們也可以從三國里學到很多智慧,從而去好好的幫助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比如說其實你也是幫助李林這位明主在打江山,那你覺得從三國里可以汲取哪些智慧來幫助你去打江山?
李書沸:我覺得這個題比較難答,但是我覺得李林很聰明,我來這幾個月,他教我很多東西,包括我做很多執行的東西,說實話沒有他的支援,他的容許,我是做不到的。他心胸比較廣,有容乃大還是他告訴我的。
因為我這個人呢,是非常的注重執行能力的,所以我就是要你一定要這樣你一定要那樣。但是你作為一個企業家,你要接受三江五岳的人,包括你說馬化騰接受張小龍,不來開會,親自去,有輛車載他,我覺得這個理念(李林)是做到的,我覺得是他在教導我。
反而我的智慧的話,我覺得我在干我自己事情。只不過我在這個行業里面,海外市場我經驗比較多,我能夠為李林提供一些策略,或者我覺得對的東西,我讓李林去接受我的意見,我也比較幸運,李林也相信我,然后我們執行的這些方案,也成功地做執行。我覺得我是幸運的。
趙一丹:那么喜歡姜維這個人,會覺得從他身上會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嗎?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刁鉆。
李書沸:(笑)沒有沒有,就純粹幻想,純粹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