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18中國(
濟南)產業
金融國際
論壇分論壇——“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創新”在濟南舉行。中國人民銀行
數字貨幣研究所業務部主任孫浩發表主題演講指出,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可能要經過高峰、低谷和平復的過程,這也對金融監管部門提出了挑戰,要在鼓勵金融創新和防范風險之間找到平衡。從有利因素來看,
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周期在不斷縮短。
孫浩介紹,金融穩定理事會(FSB)2016年3月給出的金融科技定義是指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包括新業務模式、新應用、新流程、新產品,會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及金融服務供給方式帶來重大影響。
他表示,目前全球金融監管層面就金融科技達成的共識是強調如何利用技術創新來改善數字金融服務、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以及如何應對和監管金融科技的發展。
從微觀層面來看,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
深圳人行主導推動建立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致力于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開放金融貿易生態。此外,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還與某交易所合作,基于交易所的資產證券化產品,開發設計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資產證券化信息披露平臺,提高
供應鏈業務的記賬效率和真實性,而且為投資人建立了一個動態、完整、真實、可信的信息披露機制,解決了中小企業底層資產多層級流轉的信息穿透問題。
他說,從技術創新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是一種組合式創新,本身是解決去中心化的支付結算。具體到區塊鏈技術推廣的過程中,這項技術的不確定性很高,還在不斷地成熟。從有利因素來看,區塊鏈技術的創新周期在不斷縮短。
孫浩認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可能要經過高峰、低谷和平復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要保持清醒的態度。這也對金融監管部門提出了挑戰,要在鼓勵金融創新和防范風險之間找到平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