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美聯儲的制度設計顯然是一個分權體系。即希望能夠實現權力在總統、財政部、華爾街、國會(公眾)、以及地區之間進行分散。
在機構設置上,美聯儲采用的是聯邦政府機構加非盈利性機構雙重組織結構,從而避免了貨幣政策完全集中在聯邦政府手里。
在人事管理上,聯邦儲備委員會是由 7 名董事組成。經參議員同意后,委員會由總統任命。為了限制總統對美聯儲的控制,并使美聯儲獨立于其他政治勢力,每個董事的任職時間為 14 年,包括任期加上下一個任期的部分時間,但不得連任。董事要求來自不同的聯邦儲備地區,以防止某一地區的利益被過度強調。
十二家聯邦儲備銀行分散于各州,其股東均為當地最重要的私人銀行,董事會成員則為銀行家和大學校長。他們的參與,體現了私人資本及地方州的利益。
美聯儲每年最重要的會議是公開市場會議,一年開八次,討論的議題是決定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這一利率在本質上是銀行之間的貸款短期利率,而以此為基準,調控商業銀行的利率水平。
“美聯儲的股東并不具有股東決策權,也沒有利潤分紅。7 名委員掌控美聯儲大權,但又不對總統、國會、美聯儲股東等任何實際機構負責。聯邦政府似乎什么也沒做,卻每年分享美聯儲大部分利潤。美聯儲更多時候獨立于政府和國會,但又通常借助政府和國會給銀行施壓。美聯儲通過三個機構將權力分散,但各方利益似乎都照顧到,且具有激勵性。這種通證模式堪稱完美。”
但文章并沒有將美聯儲的各個利益方和通證經濟中的不同參與者對應起來。實際上,鑒于兩者本質上的不同,我們也只能借鑒它的獨立運行模式和分權思想。
如果我們把美元當做一種
token,把政府當做項目方。那么是否可以把寫進智能合約的社區治理規則看做是一個自主運作的 “央行 “。規則中包括,token 總量是否定額,是否定期增發、如何分配等問題。但現在最大的問題在于規則由誰來定?是不是說項目創世之初制定規則的人實際上就是最大的統治者。
當然
區塊鏈最大優勢在于,相比美聯儲復雜的貨幣調控政策,它可以用技術手段將其簡化,條件一但被觸發便自動執行,也不必發行信用債券作為擔保。但美聯儲的獨立運營模式以及分權和制衡思想是值得區塊鏈世界的人學習和思考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