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催了,90后真“結不了婚”
2018-10-4 07:11
來源:
tuan_tuanjun
“你都27了,為什么還不結婚!?”
“媽,我真不想結婚啊,別催行嗎?”
第一批90后今年已經28歲了,在這個被認為適婚甚至晚婚的奔三年紀里,他們還沒結婚。
有人說90后不結婚是因為懶、自私、沒玩兒夠、不想負責任,其實未必,或許他們是真的覺得當下的自己,還“結不了婚”。
90后似乎是除了00后以外,生活物質條件最好的一代人。他們若想結婚,那就是雙方父母加上夫妻二人一共6個錢包做靠山,怎么會沒錢結婚?
因為90后不想花父母的錢,被貼上“啃老”的標簽。
有人采訪過一位90后創業者孫宇晨,這個90后主張30歲以前不結婚、不買房、不買車。因為“如果父母給你錢,肯定伴隨著他們對你的控制。”
對于大多數90后來說,想買房買車結婚就得靠父母給錢,但是與之相應的,是父母的安排:在哪里工作,和誰結婚……
90后不愿接受這種控制,但若要在二十幾歲就做到完全經濟獨立買房買車,可就太難了,他們甚至連租房都覺得負擔太大。
數據顯示,2017年一線城市應屆生平均月薪在6917元左右,即使從清華大學畢業5年的第一批90后,月薪也不過12352元,這對于想在一線大城市結婚成家來說,真的不算多。
數據顯示,北京的房租收入比超過60%,這意味著北漂們每月要拿出一半以上的工資去租房。
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一居室,是許多90后結婚的阻礙之一。
可90后明知道買不起房結婚也不攢錢,因為可能是根本攢不下幾個錢:
“年初計劃存3萬,現在距離計劃還差6萬;兜里剩600,過節給女友轉了520。”
有數據顯示,90后56%的人沒有存款。根據騰訊發布的《騰訊00后研究報告》顯示,00后平均存款約1840元,約為90后平均存款的3倍,90后平均存款只有815元。
即便如此也不愿降低生活品質:集齊各大電商平臺和視頻網站的會員年卡、健身房年費、換手機、每年2次旅行、為偶像氪金、網紅餐廳下午茶必須打卡、談戀愛約會看電影吃飯送禮一條龍……
花的比賺的多得多,他們對于“自殺式消費”的解釋為:存錢也買不起房結婚,不如想買就買讓自己開心一點。
“好不容易有個接觸的對象,約會時我卻還在用手機加班。”
“可我連認識新朋友、相親的時間都沒有,除了加班就是加班。”
《2017全國加班報告》顯示,90后加班到晚上9點是普遍現象,特別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人民日報 發起的微博調查顯示:雙休日能兩天全休的人數不足11.9%,而兩天都要加班的占到32.7%。
即使雙方同居,加班回到家,“要么一方已經休息,要么倆人低頭默默玩手機,唯一能共同做的,就是一起點個外賣湊滿減。”
據《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顯示,北京市人均通勤時間最長,為56分鐘,其次是上海市和重慶市的54分鐘。
過長的通勤時間偷走了屬于90后的戀愛約會時間和精力。
“一天工作結束回到家中,感覺身體被掏空,連和對方視頻語音的力氣都沒有。”
“我們已經一個月沒見過面了,雖然生活在同城,但一個住南五環一個住北五環,和異地戀沒什么區別。”
最近常有人說90后是進入了低欲望階段,其實不然,他們消費力兇猛,欲望強烈,對另一半的要求只增不減,只是這一切都需要付出更多勤奮。
“和我一樣聰明勤奮努力上進的人,不知道在哪貓著加班呢。”
90后的佛系,只是求而不得后的妥協。
90后與50、60、70、80后最根本的區別是,他們更會關注自身真切的感受。
“一個人挺累的,就怕兩個人更累。”
在90后看來,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感情;三十不是“而立”,三十只是“而已”;不是到了歲數就生孩子,而是做好準備后再謹慎地考慮要孩子的事兒。
盡管他們的父母常把“到什么年齡做什么事”掛在嘴邊,也改變不了他們“絕不為了結婚而結婚,更不為了養兒防老而生孩子”的信念。
“是外賣不好吃,還是游戲不好玩,現在結婚如果注定要以犧牲生活品質為代價,那我為什么要著急結婚?結不了,就不結唄。”
關注自我感受未必就是一件自私的事兒,相反,這或許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與進步。
最近有個采訪,受到社交媒體上大批90后的追捧,他們認可這樣的婚戀觀:結婚或單身,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哪個舒服,選哪個。
比起“到什么年齡做什么事”,他們更認可的是:人生的各個階段不應以“25歲結婚”、“28歲生娃”這種年齡線劃分,每個人的步伐是不同的,或快或慢,適合自己才好。
他們當下選擇不結婚并不代表他們就是不婚主義者,也不代表他們就不向往美好的愛情和婚姻,只是他們愿意多花一些時間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等待那個唯一契合的靈魂出現。
90后嘴上說著“隨便”,“大不了離婚唄”,但從內心里,依然憧憬“白首不相離”的感情。
他們希望做好心理、物質和事業上的準備后,再從容地進入婚姻,不愿匆匆忙忙、稀里糊涂地結婚生子。
“我自己還沒活明白呢,我能處理好婚姻嗎?能照顧好另一半,養得起我孩子嗎?”
90后覺得結不了婚,說到底是自我要求的提高,不愿湊合將就,也不想依賴家里,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因此對待婚姻的態度更多了一份謹慎,這是他們更負責任的表現。
謹慎、理性和負責,從來都不是一件壞事。
本文轉載自“有意思報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