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
火幣中國在海南生態軟件園舉行主題為“鏈接產業,賦能實體”的戰略發布會,會上正式宣布火幣中國總部落戶海南。火幣中國將抓住
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時勢機遇,乘海南發展的春風,定位于“區塊鏈+產業服務一站式平臺”,下轄火幣研究院、
火幣大學(中國)、火幣 Labs(中國)、火幣英才、
火幣律林五大事業部,其中火幣大學作為區塊鏈行業的“黃埔軍校”,將擔起為區塊鏈行業輸入人才的重任。
火幣大學于9月20日在
長沙正式舉行發布儀式,由原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于佳寧博士擔任校長。9月28日在海南“鏈接產業,賦能實體”戰略發布會上,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表示,區塊鏈可以讓企業實現彎道超車,必須擁抱。于佳寧提出區塊鏈+的火箭模型,其中開放、共享、協同與創新的文化最為重要,而技術是重要推動力。
具體的說,于佳寧所提出的“區塊鏈+”戰略變革的火箭模型包括以下4個要點:
戰略為先,”區塊鏈+“是一種社會級、產業級的深層次變革。在全新的產業組織體系中,市場形態、運營模式、財務管理、技術架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必須從企業的頂層戰略變革出發,引發全面變革,方有機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文化為核,要想在”區塊鏈+“時代取得大發展、大進步,最關鍵的支撐是發展理念,因此必須有相應地企業文化相匹配,包括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等新理念,以吸引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伙伴和人才,共成大業。
技術為翼,區塊鏈本質上還是一項技術創新,“區塊鏈+”變革也是由技術創新驅動,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儲備將對未來競爭格局產生至關重要重要影響,技術儲備的本質是創新人才的儲備。
組織為本,通過權益形態的變革,打破企業邊界,讓用戶等所有利益相關人深度參與到經營活動中,實現企業向
社群化組織形態的轉變,從根本上自我革新,才有機會實現降維打擊,獲得前所未有的競爭優勢。
據了解到,火幣大學的愿景是成為區塊鏈賦能產業的推動者,致力于培養區塊鏈產業人才、促進
區塊鏈技術加速創新與推動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同時,火幣大學以人才培養布局全球,產業賦能根植中國為經營宗旨。除去中國校區外,火幣大學還將開設韓國、日本、澳洲、新加坡與中國
香港地區分校。
火幣大學提供區塊鏈技術、市場、運營與管理人才的培訓和認證,以及區塊鏈社會知識普及型教育等多層次、多維度的課程。同時提供區塊鏈研究中心、實驗室建設,區域整體產業規劃和資源對接,孵化器等眾創空間建設和運營,區域產業發展情況監測與報告等園區服務。此外,火幣大學還可為企業賦能,提供企業家和高管培訓、內部人才培養業、企業務轉型戰略咨詢、組織體系建設咨詢,以及企業轉型資源對接等服務。課程產品方面,火幣大學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包括公開課、在線課、訪學、私董會等多種授課方式,包括區塊鏈通用系課程、區塊鏈賦能產業系課程,以及區塊鏈時代的商業管理系課程。
火幣大學希望成為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推動者,將通過人才培養、企業賦能、園區服務實體,火幣大學將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首推全球區塊鏈領導者課程。該課程專為領先企業與項目的創始人、CEO等企業最高決策者開設,授課地點覆蓋
北京、海南與硅谷等多個城市地區,采用中英雙語授課,并配備翻譯,為區塊鏈行業培養高端人才。
師資方面,火幣大學匯集了全球區塊鏈行業的頂級大咖,其中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為原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編委會主任,其它任課教師包括Tapscott集團CEO、數字經濟之父Don Tapscott,美國華裔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人大法學院教授、大數據區塊鏈與監管科技實驗室主任楊東,火幣集團創始人兼CEO
李林,火幣中國CEO袁煜明,老鷹基金創始人劉小鷹,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主任斯雪明,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恪等數十位海內外專家學者、投資機構與區塊鏈企業創始人。
據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區塊鏈+”已在
金融、政務、
物聯網等24個產業場景中已經實現廣泛落地。而這只是個開始,區塊鏈技術方興未艾,需要更多的人才與企業參與。火幣中國籌建火幣大學的目的也在于此,即為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加速賦能實體經濟培養人才。
全球區塊鏈領導者課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