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易戰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沒有那么大,不必太過緊張,對金融風險也要預期好一點”。最近,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魏杰發表了以《關于中國當前熱點經濟問題的解讀》為主題的演講。
他深入分析了中美貿易戰與國內金融風險兩大問題,其中不少信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例如:“我建議喜歡奢侈品的同志先別著急買,再過幾個月會很便宜”、“民營企業注意,未來一段時間,好多資產會很便宜,因為國有企業要還債,得賣資產”。他還提到,2018、2019、2020是未來最艱難的三年。個人命運需要國家命運來承載,這篇文章推薦你花20分鐘認真閱讀。
作者丨魏杰 編輯丨春天
來源丨正和島
中美貿易戰是大家現在非常關注,也是影響我們目前經濟的重要問題。對貿易戰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
問題一:這次中美貿易戰,對我們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實際上,如果從經濟本身來講,影響并不是太大。如果10年前打貿易戰的話,我們當場就會趴下,我們沒有力量來打。因為10年前,我們國家發展戰略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2007年,我們對出口的依存度接近70%。
但是后來發生一件事,就是2008年的美國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實際上對中國一個重要的影響就是我們終于發現,像我們國家這么大的經濟主體,依靠出口來增長,顯然是不夠的。
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中國調整戰略,從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拉動型,整整調整10年。2017年底,我們對出口的依賴度已經從70%降到了10%左右。去年我們GDP總量是82萬億,出口的貢獻是8萬億左右,這8萬億左右里邊美國貢獻了1/3。
所以,如果貿易戰打到底的話,我們對美國一分錢都不出口,對我們增長的影響為0.2-0.5的百分點,最大影響到0.5。0.5我們還承受得起,假定今年增長幅度6.5%的話,最多降到6%。
中國為什么一再講,對貿易戰我們有底氣、有信心,原因就在于我們的戰略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動。從10年前的出口導向型已經轉向了內需拉動型。所以,特朗普老罵他們前任總統是豬,就是你們太笨了,應該10年前對中國動手,現在動已經晚了,一動手,(中國)就反擊你。
雖然貿易戰就經濟影響本身來講不是太大,但是情緒影響非常大。
大家看,只要美國一加關稅,第二天中國股市一定大跌。股民老問我: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們?我們又沒對美國出口什么,原因就是情緒影響太大。股市是最受情緒影響的事。而且已經影響中美雙方的情緒了,你現在去美國,跟10年前就不是一個感覺。最近美國朋友來北京,我請他們吃飯,最后相互拍桌子,不歡而散,情緒影響非常大。
情緒一旦影響嚴重,我估計會傳染到別的領域,那就不僅是貿易戰的領域,可能會影響別的地方。
現在人們有一點擔心經濟的問題,實際上最近我專門跑了一圈(調研)發現,我們國家對美國出口的企業的反應,遠遠比我們社會反應要淡定多了。他們感覺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整個社會的情緒影響非常大。
我們心里要有一個底,實際影響不是有人想象得那么大,現在主要是情緒影響比較大。經濟影響輻射到社會各個方面,這個恰恰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
問題二:中國下一步怎么打貿易戰?
最近美國已經正式宣布要啟動對中國另外2000億(出口)美國的產品加25%關稅,但中方已經講:你們要打,我們就反擊。問題是美國現在對我們出口1300億美金,已經打了600億(注:8月3日,商務部公告稱對原產于美國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就剩下700億。
而700億有一些是不能打的。比如手機觸摸屏玻璃板,中國是最大的生產商。像湖南有一個企業,生產量非常大,我到這個企業調研,他們告訴我說,雖然中國是手機屏幕最大的生產國家,但是原材料來自于美國,我們不會生產這個原材料。你想這種產品我們不能加關稅,這樣一來,我們實際上就剩700億美金左右,而美國要對2000億(原產于中國的商品)加關稅,我們反擊它,實際上子彈已經不多了。
所以,我估計中國要打中美貿易戰的話,戰略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怎么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估計我們一定會做四件事:
1
第一件事
全方位開放
中國講,走向全方位開放,用全方位開放來抵抗美國貿易戰對我們的影響。全方位開放,就要準備開放三大市場:
1、開放物質產品市場
首先是物質產品市場,最近釋放了四個計劃:
(1)降低市場準入條件,最近國際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準入條件大幅度降低了;
(2)降低關稅,從汽車一直到日用產品。日用產品涉及1000多類,降低關稅的比例是55%。
(3)海南島成為自貿島,整個島取消關稅;
(4)在上海成立永久性進口貿易博覽會,廣州是出口貿易博覽會,上海是進口貿易博覽會,11月初將全面啟動。
這四個信號就告訴整個世界:中國將要全方位開放物質產品市場。物質產品市場一旦開放,一定會產生兩個效果:
一是刺激國內消費
國內消費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刺激,我建議喜歡奢侈品的同志先別著急買,再過幾個月,會很便宜。過去之所以貴的原因是關稅很高,這么多的奢侈品進入中國,一定會刺激國內的消費。
二是提高供給水平
一旦好產品進入中國,中國人學習能力很強,會生產跟他們一樣的產品出來,會提高中國的供給水平,推動整個中國經濟的增長。
2、開放服務市場
全方位開放的第二個市場就是服務市場,包括金融、教育、醫療等等。
從我們正式提出金融開放,海外金融機構在中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的持股比例放寬到51%。而且教育也想全方位開放。
今年博鰲論壇的時候,菲律賓總統來參會,在會上講,我看你們急缺幼教老師,新聞報道說幼兒園教師老對孩子扎針,我們菲律賓有12萬英語水平極好的幼兒園老師,而且不扎針,你們要不要?我們當然要。所以菲傭市場的開放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很快的事。
服務的關鍵是人要進來,所以國務院匆匆忙忙成立新的移民局,目的是什么?就是人要進來。物質產品開放是海關的事,讓人進來是移民局的事,要推動整個服務業的開放。我估計外國的醫生來中國工作,外國的教師到中國來教學都是很快的事。
3、開放投資市場
國務院最近修改了外資進入中國的負面清單。所謂的負面清單,就是指“什么不準干”,過去的負面清單是60多項,這次降到了42項,大量投資將會進入中國。
所以,全方位開放未來的運作,大致上將開放三大市場:物質產品市場、服務業市場、投資市場。美國在搞孤立主義,我們用全方位開放來應對。
2
第二件事
加速推動“一帶一路”倡議
中央最近召開了“一帶一路”建設5周年的座談會,總書記親自到會場發表重要講話。為什么?就是要全方位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既然美國不要中國的產品,禁止中國的投資到美國,我們得尋找新的出口、投資目的地,那就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包括了三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和兩大洋(印度洋、太平洋),沒有包括北美和大西洋,因為我們避開了和美國的直接沖突,要開拓新的產品市場和投資市場。從國家層面來講,要推動“一帶一路”,一定要做好三個服務才行:
1、金融服務
為中國企業產品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務,所以成立亞投行,為“一帶一路”搞金融服務。
2、基礎設施建設
因為中國產品要出去,投資要出去,基礎設施必須配套才行。印度洋瓜達爾港到我們新疆喀什的高速公路明年就會通車。最近我去新疆才知道,新疆現在吃的海鮮不是來自太平洋,而是來自印度洋,就因為這條高速公路打通。
所以未來企業討論的問題將是供應鏈和基礎設施,誰能建立一個新的供應鏈、維系供應鏈,誰就是未來。供應鏈的背后是基礎設施所支持,中國加大了“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投資,是為中國產品和企業走出去來服務的,這是我們第二個要做的事。
3、法律服務
最近我們成立了一個特殊法院,叫“一帶一路”法院,專門為中國產品企業走出去搞法律服務。
所以我們搞“一帶一路”,這三個方面的服務必須跟上: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法律服務。現在我們大資本用的比較多,未來更需要的是大量的中小資本走出去。
去年7月份,我去東歐五國調研就發現,大量活躍著中國中小資本,像物流、便利店、零部件配套這種。今年8月份,我去非洲調研,到了摩洛哥,發現大量的中小資本也已經走出去了。
五年時間,我們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額已經超過5萬億美元。大家看到“一帶一路”將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支持。
我想,未來我們許多服務業要琢磨一下為“一帶一路”服務的問題,產品和資本將大量走向“一帶一路”,既然美國阻止中國產品進入美國,我們加速“一帶一路”戰略合作,將非常有意義。
3
第三件事
穩住外匯
外匯不能出問題,外匯一旦出問題,我們將全盤皆輸。大家看到最近高層明確提出來,我們要穩住外匯,穩住外匯有兩個目標:
目標一:人民幣不能持續貶值
最近有人問我,“人民幣不能持續貶值”是什么意思,多少是持續貶值,多少不是持續貶值?我估計就是不能破7,破7了就是持續貶值,不破7就是沒有持續貶值。雖然沒有任何機構宣布這條指標,但是最近觀察,給大家的概念就是這個意思。
之前,我們發現人民幣貶值快接近7了,我當時很緊張。結果不到兩個小時,反彈回來,我知道央媽動手了。從最近的一系列舉動來看,很明顯就是不能破7。
目標二:外匯儲備量不能持續減少
外匯儲備量不能持續減少有一個指標,就是不能少于3萬億美金。
只要外匯能穩住,那么中美貿易戰對我們的損害不會太大。怎么穩住外匯呢?我想,不外乎有三個辦法:
辦法一:外匯改革
外匯改革中,我們已經承諾放開的,會繼續放開。比如出國求學,生活費、學費沒問題,包括未來我們搞的一些對自貿區企業的外匯上的便利,也沒有問題。
但是對個人來講,海外不動產、海外證券、海外投資類保險等三項海外投資,基本上叫停了。不僅叫停了,而且會進一步收緊。
現在海外刷銀行卡,單筆消費超過1000元人民幣連續21天,就要立案調查了。查一下,你是正常消費還是轉移資金。再者,過去海外提現沒有限制,最近正式宣布,一個人一年的海外提現數量上限就是10萬人民幣。
前一個月又宣布了一件事,就是把遠期外匯交易的風險準備金率從0提高到20%,銀行要賣100美金的話,它的20%要交給中央銀行,作為風險準備基金。
辦法二:海外并購監管
對技術類的海外并購進行支持沒問題,像海外收購的芯片制造企業、半導體企業等等,要多少外匯給多少外匯。
但是非技術類全面叫停了,像海外買酒店、海外買足球俱樂部、海外買影院等等,不僅叫停了,買了這些東西的企業,外匯怎么倒騰出去,現在怎么倒騰回來。
如果倒騰不回來,咱們走著瞧。走著瞧這三個字很可怕,最近好多在海外買酒店、影院的企業都在不斷地賣資產,把外匯倒騰回來。
辦法三:“一帶一路”投資
“一帶一路”投資,主要是用人民幣投資,不再動用外匯儲備了,因為要穩住外匯。
海外用人民幣投資,實際是所謂的一箭三雕:一是能夠穩住外匯儲備,不會消耗外匯;二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三是刺激國內經濟,因為原材料在國內。
總體來講,穩住外匯的基本辦法就這三條,外匯基本屬于收緊狀態。
4
第四件事
保持國內經濟穩定
我們打中美貿易戰要做的第四件事,就是保持國內經濟的穩定。怎么來保持穩定?有兩件事現在要很快地出臺:
1、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
大家都知道,今年我們一件重要的事是防范金融風險,而防范金融風險導致貨幣政策的作用受到限制。但是財政政策還有余力,所以要加大財政政策的力度。現在很明確提出來,財政政策一定要做到兩件事:
(1)減稅費
大家注意,減稅費一定要落實到今年。年初的時候,國務院定了今年減稅費1.3萬億,未來一定要落實這個數字。同時最近還可能出臺一些新的政策,技術創新投資可以減免稅收。
最近有一件事,員工的社保要由稅務局來收。這一來,可能會加大許多企業的負擔,尤其是中小企業。所以,最近(管理層)在緊急討論關于減低社保繳納的問題。因為如果繼續增漲稅費的話,中小企業壓力會很大的。所以,要進一步減少稅費,我估算了一下,今年差不多會減稅1.5萬億。
(2)加大財政投資
財政投資未來不能搞金融性投資,主要是基礎設施組織。年初國務院定下來,今年基礎設施投資有1.3萬億,由募集社會資本完成,就是以發債券方式完成。雖然現在有債務違約問題,但是國家所定的債權還必須加速推動。募集資金差不多達到1.5萬億。
最近所講的3萬億投資就是指:稅費減1.5萬億 + 基礎設施投資1.5萬億。
最終干嘛呢?刺激經濟。所以財政政策,未來幾年將會更加積極,明年就不用說了。
2、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必須要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到現在已經定下來,中國未來二十年內增長的主要產業有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