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3601
    • 0
    • 分享到

    BTC上的Omni沒有普及,BCH上的蟲洞能成功嗎?

    2018-8-10 09:51

    來源: H13116885

    0章 引言

    比特現金開發組姜家志小分隊推出蟲洞協議,BCH社區挺開心,不過引來了BTC社區的冷嘲熱諷,他們覺得炒這種過時的概念是沒有前途的。

    本文試圖分析Omni協議為什么沒有普及,以及判斷蟲洞能成功嗎?

     

    1章 Omni協議什么沒有普及?

    比特幣社區在非常早期就提出了發代幣的協議,早在20126月Omni協議就發布了第一版協議。Omni協議就可以實現基于比特幣發代幣的功能,而且功能非常完備,甚至包含了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可以讓用戶直接交易代幣和比特幣的交易對。

    Omni協議開發比較活躍的時間是2014年,迭代開發了十幾個版本,協議的軟件實現Omni Core也成熟于2014年。

    基于Omni協議實現的代幣USDT,是Omni協議最有影響力,也是唯一一個有生產力級別的代幣,是在2015年發布的。除了USDT之外,Omni協議幾乎沒有形成其他有效的產品。

    為什么Omni協議沒有普及,這個問題無法得出一個共識性的標準答案,下面是我個人的推測。

    首先我覺得Omni協議提出時間太早了,是在錯誤的時間提出偉大的協議。協議提出的時間段,整個比特幣社區還太弱,人數太少,職業化的人數更少,有力量的公司類的組織更少,全職的開發者也沒幾個,科普的人也沒幾個……反正各種少。“少”的結局就是無數涌現出價值,比特幣就這么幾個鳥人在玩的東西,能有什么商業機會來涌現呢?而Omni在比特幣本身還沒有足夠多的人關注的前提下提出來,能理解的人就更少了,其價值就更不可能被發揮出來。

    其次是Omni協議沒有得到有效的生態運營。Omni協議本身被發明出來后,只有少量的極客的支持,直到2015年有了Tether公司發布了USDT才得到了有組織的力量來支持。到現在為止,幾乎沒有一個輕錢包能支持Omni協議的代幣。沒有輕錢包,就無法獲得普通用戶的支持,沒有大量的普通用戶,企業就不可能掙到錢,就沒有企業愿意去經營一個代幣。但你看以太坊,大量的企業發布的輕錢包,可以無縫支持ERC20代幣。以太坊構建出了完整的生態。

    第三是當整個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社區搞明白了代幣和1CO的價值后,比特幣卻陷入了內戰當中。在2016年以太坊依賴于ERC20代幣大爆發,大量的企業發布ERC20代幣來經營一門生意。整個區塊鏈都明白了代幣的價值,但比特幣社區卻在搞擴容內戰。在20152017年,在比特幣世界里,區塊大小和隔離見證,這兩個破事就是比特幣的全部。在這場內戰中,比特幣失去了推廣Omni協議,占領1CO市場的機會。而隨著區塊被填滿,交易手續費爆漲,BTC就徹底失去了發展代幣的機會。以太坊不戰而勝。

     

    2章 為什么有了ERC20,BCH還要搞蟲洞

    很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比特現金搞蟲洞協議和各種其他代幣協議,都是以太坊搞好了的,有必要嗎?

    當然有必要,就像騰訊有了社交,一統社交的天下,阿里也要搞;谷歌有了搜索,百度就不搞了?

    以太坊有ERC20,ERC20有用,BCH也要有,這還需要什么理由嗎?

    合理一點的提問應該是,用戶有了ERC20這個選項,為什么要用BCH上的代幣方案?那就要講到BCH上的代幣的優勢了。

     

    3章 比特現金BCH上發代幣的優勢

    在比特現金上生成新代幣的成本,以及用戶發代幣交易的成本,都很低。這是比較重要的優勢。比特現金生成代幣的成本就是一筆交易的礦工費,BCH的礦工費是很低的。BCH礦工費基本上1聰/字節。發代幣交易字節數需要填OP_Return數據,填滿也就220字節,加上BCH網絡設置的防塵交易下限546聰,有1000聰的礦工費就夠了,實在不行給10倍,1萬聰,按現在BCH價格算,才0.45塊錢。

    以太坊開發者致力于擴容,但手續費還是一直降不下來。這給項目和用戶都帶來了巨大的成本。這樣的背景,給BCH打開了機會窗口,希望BCH能夠拿下。

    BCH更大的優勢在于可擴展性。因為以太坊的用來發代幣的合約賬戶和給用戶記賬用的外部賬戶是處于同一層的,所有的節點要同時執行合約賬戶和外部賬戶,這種架構限制了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執行合約是很耗費資源的,特別是CPU和大量I/O的硬盤。

    BCH發代幣的合約層是構建在BCH區塊鏈之上的,BCH節點并不需要執行合約層里的代碼,只承擔記錄代碼本身的功能就可以了。這樣的構架可具擴展性。試想一下,如果在以太坊網絡上發一千萬個代幣,那以太坊的節點將會面臨什么樣的壓力。而在BCH上發一千萬個代幣,對BCH節點來說,只不過是增加了一些存儲壓力,而不需要擔心CPU過載。

    BCH合約層的可擴展性就意味著在BCH上可以發無限量的代幣。

    BCH合約層的可擴展除了在數量上可以具有壓倒性優勢外,還可以在合約復雜度做的更復雜。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因為要去中心化的部署,并且要在去中心化運行的前提下還要保持確定性,即所有的節點運行的結果一定得是一樣的,否則就會達不成共識,這些消弱了合約的可設計的復雜度。否則會因為運行成本的原因,復雜的合約設計出來了,用戶卻用不起。

    而BCH的合約是在第一層部署規則,在第二層執行規則,代碼的部署依賴于去中心化的BCH網絡,但執行可以不考慮去中心化的執行帶來的成本壓力。所以BCH上的合約是可以設計的更為復雜的。

     

    4章 蟲洞協議的挑戰

    在BCH上發代幣要想普及,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形成足夠大的生態。目前BCH的生態相對以太坊來說實在是太弱了。

    以太坊的生態有幾大優勢。第一大是有足夠多的用戶可直接使用的輕錢包,所有這些輕錢包都可以幾乎無成本地識別ERC20代幣。但BCH目前根本就沒有幾個好用的輕錢包,按目前的發展來看,BCH錢包想做到像以太坊ERC20代幣那樣可以零成本增加新幣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太坊的第二大優勢是交易所可以低成本的增加新的ERC20代幣的上線交易對。而且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更是可以零成本的支持ERC20代幣上線。

    在BCH上發代幣的協議如果沒有開發出類似的優勢,可能就無法普及。

     

    5章 結束語

    比特幣前十年在競爭貨幣之王的地位,接下來十年,要爭奪資產上鏈的機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